机器人行业专题报告:人形机器人的场景、技术和产业化趋势

核心提示(报告出品方/作者:广发证券,孙柏阳、代川)一、特斯拉引领技术想象,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史复盘(一)特斯拉高调宣布人形机器人,原型机预计 2022 年 9 月问世今年,马斯克将公众的目光引向了9月份即将发布的人形机器人。今年1月,马斯克 在财报

(报告出品方/作者:广发证券,孙柏阳、代川)特斯拉引领技术想象,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史复盘特斯拉高调宣布人形机器人,原型机预计 2022 年 9 月问世今年,马斯克将公众的目光引向了9月份即将发布的人形机器人。今年1月,马斯克 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开发人形机器人将是今年最重要的工作。

6月,马斯克宣布发 布推特称,特斯拉的“AI Day”将推迟到9月30日举行,为了能够届时推出人形机器 人Optimus(擎天柱)原型机。

早在2021年8月的特斯拉“AI Day”,马斯克就宣布 了制造人形机器人的计划。会上通过PPT介绍了机器人的外形、软硬件配置等情况, 并由真人演员扮成该机器人进行亮相舞蹈。特斯拉的原型机,拥有40个自由度,试图接近人类的灵活水平。

根据2021年特斯拉 “AI Day”所公布的参数,原型机“擎天柱”身高约173cm,体重约56kg,身体设 定和运动模式与普通人一致,借助40个运动执行单元,尤其是手部的12个机电执行 器,手部能够达到接近人类灵活水平,这意味着特斯拉机器人可以执行一些精密的 人类手工作业,从而替代更为复杂的人类劳动。

马斯克表示,“擎天柱”将有希望被 用于替代普通人完成危险或者无聊的重复工作。马斯克称“特斯拉是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公司”,“擎天柱”的算法能力与生俱来。 马斯克表示:“特斯拉可以算是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公司,我们的汽车差不多算是有 轮子的半感知机器人”。

“擎天柱”在计算芯片(使用 FSD 芯片)、传感器(使用 特斯拉 Autopilot 摄像头)、感知算法以及云端训练上,都将与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汽 车同源,有助于帮助机器人实现 “自动驾驶”。“眼睛”感知方面,“擎天柱”采 用 Autopilot 的摄像头作为视觉感知传感器,采集图像数据形成数据库,共八个摄像 头,和特斯拉电动车相同。

大脑处理方面,“擎天柱”采用特斯拉的超级计算机系统 Dojo,通过AI大数据进行神经网络训练。

其核心是算力极强、带宽超高的“D1”芯 片,通过Dojo接口处理器进行互连,25个芯片组成一个训练单元,算力可达9千万亿 次。人形机器人发展史: 商业化关键在于场景垂直性和运动自主性纵观人形机器人发展史,人形机器人产业从日本起步,逐渐由美国主导。起初,人 形机器人在本田和软银的研发投入下得到起步,以供展览的机型为主,在日本获得 快速的发展,21世纪之后逐渐由美国公司主导,包括波士顿动力、Agility Robotics和 特斯拉等一系列科技公司,进行了大量的科研投入,开始训练人形机器人在更复杂 的现实环境中进行作业。

已经成型的人形机器人产品中,能够产业化的机型仍然屈指可数。历史长河中,比 较知名的机器人,包括样貌可爱、肢体活动拟人化的本田Asimo、软硬的Pepper,还 有以弹跳能力著称的波士顿动力的Atlas,他们基本上都没有实现产业化。当前能够 产业化的机器人,主要是以下两款:软银的NAO,用于儿童教学;以及波士顿动力 的Spot,用于户内外搬运和拍摄。在人形机器人发展过程中,使用场景也在不断演变。

日本的机器人外表亲人,多用 于教学和展览,最有名的是Asimo;美国波士顿动力公司推动了仿生机器人的实际用 途,例如室内外搬运和摄像,太空环境采样,以及搜索和救援行动。这一部分,我们将典型机器人中较有名的本田Asimo和波士顿动力系列进行对比: (1)本田Asimo发展历程:轻量化、灵活度增加,但始终没有实际用途。 使用场景:主要用于人机交互、展览,比如表演倒水。本田起初制造Asimo的目的是 为老年人和其他需要帮助的社区提供帮助,但由于价格昂贵,主要用于展览。

2018 年已经停止了研发。本田表示将使用Asimo的技术来开发用于更实际应用的机器人, 包括护理和公路运输。 技术实力:轻量化,灵活度持续增加,但自主性较差,需要根据已编写的程序运动。销售价格:Asimo的造价是300-400万美金。

只租不卖,每天租金高达12万人民币。(2)波士顿动力产品发展历程:追求实际作业能力,已推出量产机型Spot 使用场景:场景更垂直,例如卸货、山地搬运、搜索和救援行动。波士顿动力公司注 重实际作业能力,以开发一系列动态高机动机器人而闻名。

自 2019 年以来,Spot 已实现商业化,公司有意将其他机器人商业化,包括Handle,轮式机器人,可用于 替代卸货搬运工。 技术实力:动态运动能力强,能够在野外环境行驶,API功能改善自主性。 销售价格:Spot价格为7.5万美元,主要购买者为有野外作业需求的企业。

(3)对比总结一款人形机器人产品能够商业化的两个重要特点 对比本田Asimo和波士顿动力产品,不难发现,波士顿动力的机器人在实现产业化和 商业化方面走得更远,我们归纳了如下两个重要特点: 商业化的关键之一,在于提高应用场景/功能的垂直度。场景和功能的垂直化,能够 较好地找到市场,而非停留在展品的阶段。例如,Asimo拥有57个自由度,能够模仿 人类的行为(比如倒水),但做到这么高的自由度需要高昂的代价。相比之下,Spot 只有12个自由度,切入搬运的垂直功能,也维持了价格的合理性,更容易找到市场。

也因此,本田在停止了Asimo的研发后,表示并不会终止对于机器人的研究,而是会 使用Asimo的技术来开发用于更实际应用的机器人,例如他们正在开发的灾难响应 机器人。商业化的关键之二,在于提高自主性,降低使用者的门槛。波士顿动力的Spot 2.0, 已经可以实现自主规划路线,API功能可以更加自主,能够执行高级导航命令,比如 “去这个航路点”,进行一些基本避障和重新规划,而不必遵循预定的路径。

相比而 言,当年的Asimo则需要遵循编程的既定路线,自主能力弱于Spot 2.0更弱。总体上, 对于操作者的后期使用阶段所要求的编程能力越少,操作者的使用门槛则越低,则 产品能够触达的使用人群和市场空间就越大,商业化和产业化的可能性则越高。服务机器人应用场景展望人形机器人本质上是服务机器人,需求场景可以分为三类,分为原有需求升级、现 有需求满足和未知需求探索这三类。其中,原有需求升级已经基本实现产业化,现 有需求满足正在进行产业化,未知需求探索距离产业化还有一段距离。

原有需求升级:应用场景更加垂直和具体,容易实现产业化扫地机器人和教育机器人为何会迅速落地?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可以在现实中找到与 之匹配的成熟产品,原有的成熟产品的弊端恰好是新产品的契机。例如,扫地这项 核心需求,具有一天一次的较高使用频次,需求场景切实存在,但过去的吸尘器需 要人的参与,占用了大量人的精力和时间,而扫地机器人大量减少人的参与,实现 对于吸尘器的完美替代。 此外,扫地和儿童教育两个领域功能相对单一,服务机器人更容易进行深耕并提供 衍生服务。

例如,扫地机器人通过环境感知这一项技术的提升,就可以实现对于扫 地的自动化,教育机器人通过语言交互这一项技术的改进,就可以实现和学习机全 然不同的交流效果。单一的功能和场景中,对于技术的要求相对没有特别复杂,更 容易在发展早期以亲民的价格实现产业化。 因此,这类来自原有需求升级的服务机器人产品,是需求场景最为。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