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社会磨平棱角,谈人的社会化

核心提示上一篇文章,我写的是浅谈自耕农思维,棱角,关系,现在我从更高的高度思考两个问题:何谓真正的棱角,从磨平棱角浅谈人的社会化。什么叫真正的棱角我以前的文章也举了很多例子,现在我重新用一次吧。中国社会是分阶层的:底层,工薪,中产,精英,权贵,这五

上一篇文章,我写的是浅谈自耕农思维,棱角,关系,现在我从更高的高度思考两个问题:何谓真正的棱角,从磨平棱角浅谈人的社会化。什么叫真正的棱角我以前的文章也举了很多例子,现在我重新用一次吧。

中国社会是分阶层的:底层,工薪,中产,精英,权贵,这五个阶层的人看到的风景完全不同。

举个例子,你问的人要是个白手起家的老板,他的公司一年销售额十个亿以上,在本市甚至本省算个有名望的企业家,而且他身边都是一些身价差不多的老板,你问他总经理咋当,他肯定会认真告诉你该一步步积累能力,业绩,资历,社会关系,以你具体的条件(学历,工作履历,资质,潜力,家里的关系)从哪个级别的平台(大公司,小公司,外资,内资,国企),哪个职能入手,一步步熬成老总。因为以他的层次,他接触过,提拔过的总经理太多了,财务,法务,技术,研发,销售各种路线出来的总经理都有。在他眼里总经理也就那么回事,一个公司的大管家罢了。

但是你问一个负责招聘的一线人力,总经理咋当,她肯定认真的告诉你这是你的不切实际的想法,总经理不是一般人能当的。

说到底,很多想法不是不切实际,而是当事人觉得不切实际。因为当事人层次低,他不敢想象更高层次的风景,如此而已。我个人理解的棱角,和大部分人完全不同。

第一个棱角,是中国人就像刺猬,走远了不了解不方便相互合作,走近了,三观,性格,思想观念,生活习惯这些刺容易扎伤别人,这些刺就叫棱角。比如骨子里的优越感,比如傲气,比如不讲个人卫生,比如情商低容易得罪人,比如说话太直容易伤别人面子,这些刺就叫棱角。

第二个棱角,是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这句话啥意思呢?各位读者可以思考下,等自己人生高度定下来了,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或者是做成一件什么样的事,阻碍你达到人生目标的东西就是你的棱角。举个例子,你白手起家创业当老板,那么花钱大手大脚就是你的棱角。从事电力设备销售,那么为人处世不圆滑,说话容易伤人面子,不懂人情世故就是你的棱角。

为官从政考公务员,沾花惹草就是你的棱角。人进了社会,肯定有很多想法。绝大部分想法不是完全不切实际,也不是肯定没问题的,都是有一定可能性的。这种可能性是我们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之一。

自己不在所在领域内有很深的造诣,你没资格评价别人的想法是不是切实际。从磨平棱角浅谈人的社会化先引用叔本华的一段话吧:“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如果他很早就洞察人事、谙于世故,如果他很快就懂得如何与人交接、周旋,胸有成竹地步入社会,那么不论从理智还是道德的角度来考虑,这都是一个不好的迹象。这预示着他的本性平庸。相反,一个年轻人对世人的行为方式感到诧异和惊讶,并且与他们的交往中表现得笨拙、乖僻,则显示出他有着高贵的品质。

在现实社会中,掌握资源的领导和老板其实是鼓励年轻人能够很快“磨平棱角”,成为系统内的一个螺丝钉的的。比如通常非技术性企业老板,比如宝洁校园招聘的时候,招募刚走出校园的年轻应届生,最看中的能力不是你有多特别,你多有才华多有本事双商多高,而是你接受既得规则的能力,或者说适应能力。有的大企业还会用管培生这一职位,将年轻人对于工作和升职的思维固定化。这种快速接受规则的能力越强,代表越会“做人”,能够好的配合别人,不多事不冲动,非常努力勤勤恳恳,以公司利益为中心,平衡好自己工作和生活。

这将会是一个好的员工和优秀的执行者。再放大到整个国家,古代施行的举孝廉、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度等,都是在不断强化这一目的:给普通人设定好奋斗目标,并且从小开始灌输这些奋斗目标作为年轻人的三观。但是说到底,人为什么要顺从他人或是政府,为什么要少数服从多数,为什么贫穷的人会向有钱有势的人低头,为什么要朝着别人给你设定的目标去奋斗。

具体到到为什么要读大学,为什么遵从道德礼仪规范,为什么要裹小脚等等,根本就不是这些“埋头奋斗”的年轻人们会思考的问题,因为他不能带来实际的利益,短期和长期的利益。再说一句,很多人的梦想,比如说从政创业乃至教书育人,很多人以为这完全是自己发自内心的想法,事实上这是社会和他人灌输给你的想法。年少时外界在你的脑海里投下的种子,然后有很多信息像广告一样在不断告诉你,做官有权力,当总裁很爽,码农挣钱多,教师受人尊敬,于是在这些媒体或现实例子的催化剂下,年少的种子在你心里发芽之后,成了你的三观。

而你真正内心的想法,早已被这些声音淹没,找不到了。想要找到自己内心的那个声音,是需要时间和特殊经历的,所以叔本华认为,那种“胸有成竹”的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是已经完成了“被洗脑和接受设定的目标”这一过程,他们会是一颗好的系统内的螺丝钉,但也仅此而已。在人类社会中,我们大体可以分为两类,改革者与执行者,两者缺一不可。执行者就是以上所说,被从小培养要接受规则——不管是别人制定的,还是自然界天然存在的规则。

他们会努力做好一名“工蜂”的角色。与此同时,他们的上升天花板是被限定了的,这与阶级固化无关,而是思想已经被束缚起来。人是无法去凭自己,做到连自己都不敢想象的事情的。

他们几乎难以对人类社会创造出真正巨大的改变,所以被叔本华称为“本性平庸”,但一个本性平庸的人也可以很伟大,当好人类社会的支柱。而改革者,顾名思义,他们对世界持有审视的态度,思考着为何要接受这样的设定,这个世界是否因我的存在而能够变得更好等等。很多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科学家都是属于此类。他们对现有的政体或制度表示怀疑,不服权威,积极探索开创新的方法论——即便是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很多思想家的为人,在普通大众看来都很“乖僻笨拙”,甚至是被笑话的对象。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改革者再有智慧,也只是一个人。他只能提出自己的思想与远见,然后发动群众去信任拥护他。

他会需要执行者们的帮助去实践,去让这个世界真正变得更好,这并不矛盾。所以我们不应该认为叔本华所说的“平庸者”的存在毫无贡献,他们的平庸。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