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保险业这十年:上海、湖北、云南三地交出怎样的“成绩单”?

核心提示记者 | 曾仰琳编辑 | 9月15日,银保监会举行了“银行业保险业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海银行业保险业如何助力国家三大战略?湖北银保监局如何引领辖内银行业保险业助力湖北科技强省?云南省如何支持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上海、湖北、云南

记者 | 曾仰琳编辑 |
9月15日,银保监会举行了“银行业保险业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海银行业保险业如何助力国家三大战略?湖北银保监局如何引领辖内银行业保险业助力湖北科技强省?云南省如何支持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上海、湖北、云南三地银保监局局长在发布会上介绍各地银行业保险业十年来发展情况。

上海:助力自贸区、科创板和长三角一体化三大国家战略对于上海银行业保险业过去十年的“成绩”,上海银保监局局长王俊寿列举了一组数据进行介绍:“十年来,上海银行业资产和银行贷款增长均超过140%,有力支持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保险姓保’,保险深度从4.08%上升到4.56%,保险密度从3421元每人上升到7917元每人。

”王俊寿进一步指出,以银行信贷数字为例,十年来制造业贷款余额将近翻了一番,增长了96%;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年均增速超30%,融资成本大幅下降;共处置不良贷款2600多亿元。在保险方面,非车险业务占财险业务比例从43%上升到60%,寿险业务中保障型产品的占比大幅提高,保险行业回归本源得到了实质性的体现。在严格问责方面,持续保持高压态势,通过查处一个,达到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效果。

十年来共处罚银行保险机构556家次,处罚责任人员279人次,罚没总金额超过4.2亿元。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上海推进实施增设上海自贸区新片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支持长三角一体化三大国家战略。王俊寿表示,上海银保监局主动作为,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实施,在工作当中主要做好“三个聚焦”,实现三个“新”。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聚焦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建设,在金融支持临港新片区建设方面有新成果。量身定制了金融支持临港新片区“大礼包”。

推动扩大对外开放标志性项目落地,全国首家外资控股合资理财公司在临港新片区设立。

持续完善不同类型机构集聚,批准九家银行在临港新片区设立分行,支持三家银行离岸或跨境金融服务中心和一家大型保险资管公司设立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入驻临港。依托临港新片区先行先试的制度优势和产业优势,推动建立临港新片区科技保险创新引领区,这是银保监会和上海市政府联合发布的。成立了中国集成电路共保体创新实验室,为集成电路产业提供高质量的风险解决方案,为集成电路企业提供了近7千亿的保险保障金额。

此外,为更好发挥自贸区改革“试验田”作用,在临港新片区开展金融租赁等创新个案试点,精准对接产业和企业需求。还与临港新片区共建金融风险监测系统,科技赋能,通过大数据、区块链技术,助力临港新片区健全金融风险监测体系。二是聚焦科创金融,在金融服务科技企业方面有新进展。银行保险机构主要是推进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有效对接与无缝衔接。

上海银保监局引导银行保险机构通过制定差异化的业务战略、建立专营组织机构、培育专业人才、提升专业化能力、推进金融服务创新、加强与地方政府协同合作等,做好科技型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小巨人企业的金融服务工作。截至目前,上海辖内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已经超过了6500亿元,上海银行业保险业助力72家上海科技企业登陆科创板,实现了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成功对接。指导在沪保险机构持续扎实推进面向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科技贷”“微贷通”等贷款履约保证保险,累计服务科技型中小微企业3500家次,支持贷款金额超过了130亿元。三是聚焦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发展,在金融资源跨省域畅通流动方面有新突破。

上海银保监局联合苏、浙、皖、甬四局制定了协同授信业务指引,会同苏、浙两局与长三角绿色示范区先后就银行机构的同城化建设,绿色保险共保等出台相关政策。目前示范区内银行异地开户、跨省授信标准已经实现一致,示范区跨省域“信易贷”平台、绿色保险风险管理平台相继落地。上海银保监局还会同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办公室及相关单位,出台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服务方案,不断推出科技金融特色产品并在G60九个城市扩大运用。此外,上海银保监局主动组织、积极督促市场主体在金融支持长三角区域现代产业体系打造、重点项目建设、供应链畅通、公共服务共享等方面加大投入。

鼓励银行机构采用跨省行内联合贷款与银团贷款,为长三角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新能源新基建重点项目建设加大融资支持力度,目前上海已向苏浙皖三省投放贷款近千亿元。湖北:打造科技金融“东湖模式”“十年以来,湖北银行业保险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会上,湖北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刘学生罗列了一组数据,银行业资产规模是十年前的2.8倍,跨过10万亿元大关;银行业的存贷款年均增速分别达到了11%和15%;保险业资产规模是十年前的4.2倍,保险保障、保险赔付支出年均增长60%、16%;保险深度由2.4%上升至3.8%,保险密度由923元每人上升至3252元每人。

湖北外资银行数量居中部首位,非银机构数量中部第二,保险市场体系日益完善。在引领辖内银行业保险业助力湖北科技强省建设方面,刘学生介绍,十年来,湖北银行业保险业牢记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国家战略的使命任务,不断加大科技金融推动力度,先后获批多个国家级试验区、示范区,全力打造科技金融“东湖模式”。到今年6月末,全省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3850亿元,其中对光谷高新区科技型企业的贷款占比近三分之一。

十年间,全省科技保险累计为近4000家科技企业提供约3000亿元的风险保障。刘学生重点介绍了科技金融实践中四方面的工作。第一监管引领,金融支持更高质量。创新构建“1+3+3”的科技金融监管政策体系:一是出台推动科技金融改革创新的指导意见,明确金融机构与科创企业共同成长、共担风险、共享成果;二是指导创新三种服务模式,即解决企业缺信用的投贷联动模式、解决企业缺信息的金融服务网格化模式、解决企业缺产品的全周期金融服务试点模式;三是建立创新包容、科技金融统计分析、考核通报三项监管制度。

推动配合地方政府出台20余个深化科技金融改革创新文件,提升金融供给质量。全省科技保险财政补贴政策不断优化。第二优化布局,金融服务更易获得。

鼓励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并持续推进“证照分离”改革,提高审批质效,激发市场活力。截至目前武汉东湖高新区已设立科技银行支行19家,科技保险专营机构及服务机构51家,科技银行保险机构集聚效应明显。探索形成科技金融机构设立、经营机制、金融产品、信息平台、直接融资、金融监管等六项机制,构建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的“东湖模式”,在全国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在科技型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对金融的需求是不一样的。

针对这一情况,湖北银保监局着力打造了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模式。刘学生举例,在武汉东湖光谷有一家企业,是专门从事肿瘤精准靶向治疗研发的,成立之初缺少传统抵质押物,融资困难,湖北省内的一家城商行——汉口银行从孵化期开始,在近十年时间里为企业提供全周期陪伴式服务,支持它攻克血液肿瘤的世界性难题,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第三聚焦需求,金融产品更加有效。

发扬“有呼必应”的“店小二”精神,深入推进科技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聚焦产品研发,指导银行保险机构贴近科技企业需求开发金融产品,推。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