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到千亿:小米的融资与投资逻辑

核心提示小米内部有一个段子,“每周接受资金”,说的就是高级副总裁兼CFO周受资的名字。周受资与小米的缘分始于2011年,当时他作为DST投资集团的中国区合伙人,已经参与投了京东、阿里巴巴、滴滴打车等国内顶级的较晚期互联网项目。2011年,周受资约见

小米内部有一个段子,“每周接受资金”,说的就是高级副总裁兼CFO周受资的名字。

周受资与小米的缘分始于2011年,当时他作为DST投资集团的中国区合伙人,已经参与投了京东、阿里巴巴、滴滴打车等国内顶级的较晚期互联网项目。

2011年,周受资约见雷军,想赶在YY上市之前投资一笔。谈了15分钟YY之后,雷军说,要不我给你说说小米?就这样DST投资了小米,而且持续投了7次。2015年,经过几轮融资的小米估值达到450亿美元。雷军问周受资,要不你来做一下CFO?

小米规模这么大了,会不会创业的劲儿已经过去了?带着疑问,更带着向往,周受资加入小米,负责公司的财务管理与投资团队,重点支持小米的技术创新、生态链布局以及国际化进程。三年半时间,从小米投资者转为小米CFO的周受资经历了四次大挑战,真切感受到了浓烈的“创业味儿”。

从0到1466亿

雷军2010年创办小米,2011年开始卖手机,这一年,雷军带领团队独创了“铁人三项”商业模式:“硬件+新零售+互联网服务”。7年时间,实现了从0做到1466亿的收入增长。雷军曾在2018年5月赴港上市前的公开信中提到,“小米不是单纯的硬件公司,而是创新驱动的互联网公司,具体而言,小米是一家以手机、智能硬件和IoT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2018年小米三季度季报显示,同比增长113%,扩及收入占到整体收入的44%。

周受资称,千亿级的盘子在短时间内做到44%,得益于小米的业务在全球业务的迅速扩张,小米手机进入80多个国家,在很多国家的销量都在前五名。紧随小米手机的突出表现,小米电视的销量也实现了巨大增长。基于小米的智能系统,小米旗下还有笔记本电脑、AI音箱等100多款产品,它们共同构成了庞大的产品组合,小米已经是全球最大的IOT平台之一。2018年上市前,小米实现了千亿体量、国际化、产品体系化,这对于小米的财务体系而言是巨大挑战。周受资说:“在很短时间内从一个很小很小公司,成长为具备世界级财务能力的公司。”

互联网创业公司属于“创新物种”,无一例外都要接受时代和市场的考验。周受资表示,创始之初的小米有很多尚未被验证的创新点,需要市场用时间来消化理解。雷军要在一次次路演和融资过程中,把完全创新的商业模式给投资者讲透并让他们完全相信,真的不容易,“这是一个持续的挑战。”

“上市前”融资,钱一定要够用周受资把小米过去7年半中的融资历程分成上市前、上市后。周受资总结,企业上市之前的融资,要重点关注投资者是否真正了解企业和企业的需求,以及是否充分信任企业。”周受资表示,企业上市前融资的钱和上市后融资的钱,属性不一样。周受资称,对于创新创业企业的CFO来说,上市前的融资要重点考量是否能获得投资者的充分信任,能否给予企业充足的试错机会和发展空间。必须要冷静思考每个投资人对公司长期想做的事情是否认可,“公司发展比较好、市场争抢额度的阶段,投资者可能会为了获得投资机会而表现出很积极很认可的姿态”,但这不代表投资者真正的态度,“遇到困难需要帮忙时,才能检验出投资者是否是真的支持公司与创始人。”

融资与上市:及早准备

关于创业企业如何选择投资者,周受资分享了几点心得。

第一,企业一定要问清楚投资者是不是真正了解公司想做什么,是否完全了解公司所有的风险在什么地方,可能碰到的问题在什么地方。

第二,每个投资机构的属性不一样。周受资建议,创业企业要做尽职调查,了解钱是什么来的。周受资举例说,“几年前一级市场的股票,在微信朋友圈就能买得到,这是很恐怖的。”

第三,要看这些钱能不能匹配公司的周期,如果公司处于上市阶段没有问题,如果企业需要五六年的发展,却拿了使用周期只有两三年的钱,则会带来风险。

第四,估值不要太高,估值过高也有相应的风险。这句话也是小米上市时一位著名投资者的建议,“一定要留足够的空间,让投资者赚钱。”上市准备,越早越好,越周密越好。从2018年1月9号批准上市,7月9号敲钟,小米用短短6个月时间完成了上市,并且有所创新。第一,由于CDR暂缓,小米经历了CDR试点的过程;第二,WVR,小米是首家香港同股不同权的上市公司,改革过程中有极其多的细节,包括如何在新的条款下拟定公司章程、相应的投资者保护条款;第三,完成了内部重组,小米将内部孵化创新的业务剥离出来,留了60%的期权值来激励上市之后新一批的股东。

周受资总结,之所以小米能用这么短时间在香港上市,核心点是提前做准备。对于有上市计划的企业,他强调,“越早作准备越好”。

第一,审计。在上市之前就将所有审计工作做完。这样就不会最后一分钟还手忙脚乱。

第二,内控。周受资表示,内控做得好,是真正能体现一个公司长期稳定性的要点之一。业务快速增长时,作为监督部门的内控体系需要足够的时间来建立威信,以及与业务部门融合。因此建议提早做,并深深的扎到业务之中。据了解,小米从2016年开始启动内控,先搭建一个小团队,从从公司的信息化推进,从一两个小点开始,一步一步切入整个公司的业务。

第三,提前做预算。周受资认为,这是最难的部分。小米作为一个创业公司,业务涵盖零售、硬件、互联网,并且走的是国际化路线,业务增长又很快,更增加了做预算的难度。为此,小米提前两年半成立了推动预算制的分析团队,一步一步,一点一滴协助业务部门把前线做的所有业务的费用,落实在可预测范围内。正因为有了前期的充分准备,上市前夕,小米的财务数字已经非常清晰。

当企业有了投资部

2017年,小米成立了产业投资部,截止上市前,小米投资、孵化了200多家公司,多数是产品面向C端客户群的供应链下游生态链公司,它们都起到了加强小米生态系统的作用。已经投资了投出去的钱,如今已经赚了2.7倍。如今也开始布局供应链上游面向B端的大企业。

很多企业开展投资业务时都会面临同样的问题,第一,由于有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决议等流程,整个投资决策的进展相对较慢;第二,由于与企业本身的薪酬体系有一定矛盾,不能像专业投资集团那样给予企业内部投资部门很高的费用。第三,在具体推进落实条款的过程中,会因为业务部门与投资部门脱节而难以推动。

周受资带领的投资团队有个原则:不在集团内部做任何财务投资,所有的投资都要跟业务相关,一定把投资策略说清楚,要让业务深度参与到投资决策中去。符合投资标准的企业,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有足够大的合作业务量,有足够的投资回报率,既是好的项目,也是好的伙伴。如何将投资与业务结合?

周受资称,小米做投资的目的,是让小米更专注于智能硬件和文化娱乐两大主业,小米选择的投资对象也都与之密切相关。在硬件领域的投资,周受资以获得了600多倍投资回报率的华米公司为例做了分享。华米一开始做的是智能手表,但不是很成功,向小米寻求投资时,雷军建议华米将重点转移到智能手环,“认认真真做出一个非常好的手环,做到非常非常厚道的价格,解决好用户最关心的电池续航和价格问题,其他不需要的功能全部去掉。” 除了提供资金支持,小米在资源和业务方面也为华米提供了很大支持。周受资介绍,小米内部专门成立了一个约300人的硬件部门来支持智能产品。第一,提供供应链端的支持;第二,配了很多小米老员工帮华米做产品设计、产品定义;第三,授权华米使用小米品牌。借助小米自身的小米网、线下店等资源,帮助华米销售产品。

在文化娱乐领域的投资,小米通常以成为企业股东的方式帮助企业成长,例如成为优酷、爱奇艺等行业领军企业的股东,“市场的竞争已经已经非常激烈。如果小米什么都自己做而没有聚焦,就很难实现现在的增长速度。”

参考资料:公开报道及第九届中国国际财务领袖年会小米集团高级副总裁兼CFO周受资演讲内容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