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新:未来的10到20年是公募基金发展的春天

核心提示——腾讯理财通《基荡二十年》基金行业系列专访腾讯金融科技智库特邀研究员冬丁作为基金行业的首批从业者,王立新是基金行业名副其实的“老将”,亲身见证了公募基金行业从无到有、从稚嫩到成熟的风雨历程,经历了婴儿期、挫折期、发展期、瓶颈期和时代给予的

——腾讯理财通《基荡二十年》基金行业系列专访

腾讯金融科技智库特邀研究员冬丁

作为基金行业的首批从业者,王立新是基金行业名副其实的“老将”,亲身见证了公募基金行业从无到有、从稚嫩到成熟的风雨历程,经历了婴儿期、挫折期、发展期、瓶颈期和时代给予的慷慨机遇期。公募基金从成立伊始就以规范、透明作为行业的鲜明特征,也正是因此,从基金公司设立之初,监管层就非常注重其独立性。然而,公募基金行业的规范透明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在行业发展的初期,也曾经历过 “基金黑幕”这样的乱象和波折。作为20年的行业亲历者,王立新直言,“基金黑幕”产生于行业发展初期制度还不规范,反映了当时公募基金的投资理念方法和决策程序还不成熟完善,这是行业发展中的问题,而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公募基金行业的一个新的起点。

回望过去20年,王立新感叹人生最美好的年华与公募基金共同度过。彼时,从中央党校经济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他最大的理想是去体改委、中央政研室,时代发展偶然使其从工行、信托来到南方证券,成为见证公募基金行业创立的亲历者。从莲花山会议到设立基金开元,从南方基金到银华基金,身在其中二十年,弹指一挥间。

历史的足迹宏大而细微,投资者“买者自负的”公募基金在“刚性兑付”文化盛行的国内资管行业中艰难独行,在金融行业率先推动投资者教育。他回忆第一只保本基金的研发历程,国内投资者厌恶风险,在市场低迷时,没有产品可以做,为了全情投入,银华基金两年只做了这一只产品。他坦言保本产品虽因担保机制的原因退出市场,但开发时确实满足了阶段性的市场需求。随着资管新规落地,刚性兑付预期将被逐渐打破,王立新认为未来的10到20年将迎来公募基金发展的春天,不管从投资角度还是从销售角度,未来基金公司都会出现很多新的形态。

被寄予厚望的年轻行业

基荡二十年:作为基金业从业20年的老将,在基金行业成立20年之际,我们想听您说说基金业成立之初的那些事儿,公募基金是如何诞生、经历了哪些风雨历程,还有您作为从业者的心情和感受。

王立新:回顾基金业发展20年的历史还是挺有意义的事,从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角度,基金业发展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当时主导思想是发展机构投资者,这是监管部门考虑的出发点。从沪深股市建立到1998年这些年来,资本市场散户市、政策市、资金市的特点明显,市场波动大,市场呈现新兴加转轨的特点,换手率高,投资炒作盛行,盲目跟风、追涨杀跌。因此借鉴国外资本市场发展经验,希望机构投资者能够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监管部门组织展开大量的研究,对于公募基金行业而言有历史代表意义的事件是1997年冬天的莲花山会议。监管部门将有志于参与公募基金创设的高管和核心员工召集到莲花山开展为期几天的基金知识培训。第一批参加这个会议的人,应该说就是国内第一批取得基金从业资格的人。

基荡二十年:当时培训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王立新:那时,公募基金在中国还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大家对其了解都很有限,互联网还没有普及,知识的获取途径也不像现在这样便捷。因此,培训是从基金的基础知识开始,逐渐深化,包括了基金运作的方方面面。比如基金的法律、监管;基金的运作;基金公司的组织架构;基金的投资;基金的销售等。中国的公募基金行业虽然诞生的较晚,但可以说起点很高,而且从成立开始就被寄予了厚望,监管部门希望基金成为资本市场的稳定器,在投资者和基金公司之间引入信托机制和信托责任,具有独特的公司治理结构,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要求以投资者的利益为先,投资者的利益要高于股东利益,并且通过制度设计防止利益输送。所以到今天公募基金的治理结构主要还是体现了当时监管部门的设计意图,就是这个原因。

基荡二十年:莲花山会议之后,行业发生了什么变化?

王立新:会议后的次年3月份第一批基金公司牌照获批,3月5日,国泰基金在上海成立,次日南方基金在深圳成立,。当时我在南方负责产品设计,筹备所有的申报材料,包括公司章程、内部管理制度、发起人材料、产品资料等等。行业成立伊始,很多流程规则都在摸索之中,基金公司筹备过程中经常要和监管部门沟通,我和筹备组的其他同事就住在金阳大厦附近的宾馆里彻夜讨论修改,累了就睡一会,起来继续改。当时,撰写法律文件工作是和证监会基金部的同志们一块工作的,他们都十分敬业和专业,最后整理出各种法律文件的指引,是当时行业运作的指南和规范。首只基金起名为开元,寓意为开辟基金元年,也取开元盛世的意思。当时起草基金合同,国内没有可借鉴的文件,基本参考国外和台湾的法律框架。具体细节还有很多需要斟酌的地方,现在觉得理所当然的地方,都需要深思熟虑。虽然距今20年过去了,我依然对很多细节保持了深刻的印象,比如一个特别简单的措辞“资金T日划出”还是“T日划到”就和托管行讨论很长时间。站在今天的时点回望,那时写的基金合同还是有一些不够严谨的地方,也可见,这20年,中国的公募基金进步非常迅速。

投资机遇和暂时的“滑铁卢”都是行业发展的里程碑

基荡二十年:在基金行业成立的第二年就爆发了“5.19”行情,您当时供职的基金公司在这轮行情中表现得较为出色,请您描述下当时的情形和所在公司的情况。

王立新: 1998年恰逢亚洲金融危机和国企改革下岗再就业,叠加国内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内外不利因素交叠,1998-1999A股市场经历了将近两年的低迷行情,股指在1000多点左右徘徊。 到了1999年5月初,证监会向国务院提交《关于进一步规范和推进证券市场发展的若干政策的请示》,这是519行情的政策基础。同时,美国的互联网行情启动。当时美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新经济”提上日程,互联网概念盛行,摩根士丹利互联网分析师玛丽米克率先提出点击率、页面浏览等分析指标,奠定了网络股投资的理论基础。亚马逊半年涨10倍、EBAY1年多上涨24倍、美国在线1992-1999年4月涨幅710倍,纳斯达克指数势如破竹。

受国内国外有利因素的影响,1999年5月19日下午,在网络股带领下,沪深股市一扫低迷,走出大幅攀升行情。上市公司“沾网”就涨,美国互联网的革命、IT技术的兴起,使我们开始对互联网充满想象。如同如今我们想象AI会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一样,当时人们意识到互联网新技术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令人兴奋的可能甚至改变了当时市场的定价体系和连估值中枢。“519”行情重塑了市场形象,提振了信心。刚刚成立的公募基金行业在此轮行情中获得了投资者认可,“519行情”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是时代给予公募基金的历史机遇,公募基金向市场展现了“赚钱能力”,拥有了最早的一批投资者。

基荡二十年:1999年一战成名后,2000年遭遇了“基金黑幕”,当时是什么情形?对后来的公募基金发展有什么影响?

王立新:2000年财经杂志刊登了《基金黑幕》文章,该文对公募基金进行对倒制造虚假交易量,通过倒仓操纵股价并对公募基金的净值、信批等方面进行质疑。现在看来,该文能够反映当时公募基金存在的一些阶段性的问题,但文中有些论证,也存在不严谨的地方。文章在业界产生很大反响,后来“老十家”基金公司联合发表声明,事件持续发酵,成为基金行业发展史中不容忽视的一笔,甚至影响了后续几年的新基金发行。我认为,应该正面地看待这一历史事件,“基金黑幕”是当时稚嫩的公募基金行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而只有发现了问题才能寻求改变的路径,最终解决问题。这件事可以说是公募基金行业规范化发展的里程碑,它促进了后续大量的行业法规规范的完善,也使得价值投资成为公募基金坚持的投资理念。

保本基金阶段性满足了投资者的低风险需求 

基荡二十年:2003年,银华基金研发了首只保本基金开创了行业先河,当时提出发行保本基金的契机是什么?运作保本基金,在当时有遇到哪些困难吗?

王立新:当时市场低迷,没有合适的产品销售,投资者承受波动的能力比较弱,希望能有一款低风险收益稳健的投资工具。而保本基金在国外尤其是欧洲、日本以及我国香港地区发展非常迅速,但对中国公募行业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品种。

从无到有,难度很大,而将“保本”二字写进产品名称更是制度性的突破。2003年业内瞄准保本产品的公司很多,但是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并锲而不舍的只有银华。当时基金发行实行“通道制”且一家公司一年最多只能发两只产品,一只产品上报获批后必须完成发行之后,才能再报新产品,而保本这类属于制度性创新的产品必然要占用很长的通道时间,影响公司其他产品的发行,跟保本“死磕”需要决心与魄力。2003年11月,银华基金的管理层甚至向董事会立下了“军令状”,为了保本,2003年银华整整一年都没有发行新产品。

2004年2月,作为国内首只规范运作的保本基金,银华保本增值基金开始正式发行。中国建设银行为托管银行,引入了担保机构公司股东北京首创集团。保本周期为3年,投资者持有期满后,可以通过保本机制和担保人制度获得100%的本金安全保证。基金的投资策略采取了国外常用的CPPI策略(恒定比例投资组合保险策略)和TIPP策略(时间不变性投资组合保护策略),确保风险资产的损失额不超过无风险资产所能带来的确定收益。这个担保为不可撤销的连带责任全额担保,责任很大,股东做了很多支持工作。

基荡二十年:保本基金对于基金行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王立新:在短短的四五天时间里,银华保本基金首募发行了60多个亿。这使得银华这个当时只有几十亿规模的公司迈入了百亿元俱乐部,这只产品解决了公司的生存问题,是银华基金发展的里程碑。现在保本基金与资管新规打破刚性兑付的要求相违背,但是作为阶段性产品,还是基金发展史上的比较有特色的产品,满足了投资者低风险的需求。

未来的10到20年是公募基金发展的春天

基荡二十年:那么资管新规之后,如何巩固、提升基金的能力优势?

王立新:过去十年,带有刚兑性质的银行理财产品、信托产品等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就进入持续大发展的阶段,而基金作为净值波动型的产品,规模增长相对缓慢,如果去掉货币基金规模,公募基金的规模占比将会更小,尤其是主动权益型产品,规模可能还是缩水的。

资管新规意味着整个监管框架和金融业态的重构。未来类公募化运作的标准化、净值化的产品将成为普惠金融理财的主流模式。资管新规也给公募基金带来了挑战:表内外的切割、保本属性的打破、同业套利的消除,对分级基金、货币基金、定制基金等产品形态的存续和发展造成影响。公募基金将在经历一次产品生态的梳理与重构后踏上良性扩张之路。

经过20年的发展,公募基金行业相较其他资产管理行业更为成熟。在经历了大涨大跌后,资产配置的理念逐步被广大投资者所接受,公募基金将成为养老资金管理最重要的资产管理机构。回归资管本源,坚持创新服务需求。资产管理行业的竞争已经回到专业资产管理能力和产品服务能力上。投资者需要专业的财富管理服务,而专业的资产管理机构需要更丰富、更高效的配置工具。

基荡二十年:您觉得未来十年,基金业的机会点在哪里?

王立新:未来资管行业将在很大程度上被人工智能取代,必需高度重视科技在资管行业中的运用,大数据、AI技术的应用。基金公司要尽早掌握主动权,实现IT化转型,发展智能投研和智能投顾,才能实现精准定位,为每一个客户都能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智能化对基金行业未来将会产生两大影响:从目前看,智能投顾能够明显提升投资者回报和理财体验;放眼未来,通过人工智能来改造传统的投研体系和方法,可能会部分甚至完全替代基金经理,而且趋势很明显。

要做长期正确的事,也要使用正确的方法。智能投顾有可能是未来基金公司要彼此赶超的重要方面,目前我们需要的是时间,慢慢积累客户。而相比智能投顾,智能投研更有可能完全改变基金公司未来的生态。即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来改造传统的投研体系和方法,把更多有用的信息客观、准确、全面、及时地提炼出来。如果一个公司在信息研究、搜集方面领先市场,业绩就可能有系统性的提升。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