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对话德国的 第43篇 原创访谈文章周强先生 是对话德国的 第24位 访谈嘉宾对话德国:您可以介绍一下创业前,您在宝马和奥迪工作的内容吗?周强:我在宝马的工作是制定减排措施 。006年,全球都在热议原油问题,其中包括原油储备枯竭等热点话题。
国际油价水涨船高,使得全世界都开始呼吁降低排放,同时初期的排放标准也被制定出来。
我当时进入宝马,就是参与整体设计减排措施以达到既定的减排目标。减排措施分门别类,相互影响,并不能简单累积,需要从整体研究分析。之后我在奥迪做中控系统的研发。奥迪的中控系统被切分为很多模块,如仪表盘、导航、多媒体、语音控制、车辆控制系统 等。
其中我做过车辆控制系统的功能负责人 ,主要职责是规划模块的各个功能,比如车辆自动巡航系统 ,倒车辅助影像系统等。简而言之,工作内容范围包括从计划某些产线的车应该投放什么样的功能,到与供应商沟通需求进而讨论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我之后也作为项目经理参与到了系统整合及系统性能方面的工作之中。
对话德国:这两个工作内容差别还是比较大的,您这次变换工作的原因是什么?周强:05年之前,奥迪的汽车都是没有中控系统的。在2005年,奥迪上市了第一代装有中控系统的车,在中国市场反馈非常好,此后奥迪调整策略,在中国大力推进数字化,并且把有汽车背景的中国人招聘到项目中。奥迪提供的这份工作涉及到信息娱乐系统 以及网络连接等技术,与我当时所学的专业知识很吻合。
我学的是计算机通讯技术 ,可以学以致用,工作的内容也是我的兴趣所在,同时这个职位提供了很多到亚洲出差的机会。对话德国:可以分享一下当时决定创业时的外部因素吗?周强:主要是看到了中国市场的发展。一方面国内的汽车行业本身发展势头很好,2010年李书福收购了沃尔沃,从这点上能看出当时中国有信心要把汽车这块做起来。
我们谈创业,就需要站在高层面上去看问题。中国市场一定会占很大的比重,如果说中国汽车行业不景气,做这方面的创业风险肯定很大。观察整个大行业的趋势,你会看到政府有决心去做强某个产业。另一方面,在国内你会发现外国车企尤其德系车企在华销量每年都稳步增长,他们非常愿意在华投放更多的资源,聚集更多的研发力量,来让自己的品牌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这些也是非常好的外部因素,意味着外国车企将在国内创造更多的机会。
同时大家都逐步从美国次贷危机中恢复过来,整个汽车行业都在转暖。在国内,汽车销量势头迅猛,并且市场细分到中控系统这一部分时需求非常大,因此大家都蜂拥而上,这就是当年的风口,就像现在风头正劲的自动驾驶一样。对话德国:您是先有创业的想法,再选择了您觉得有前景的创业领域,还是您在这个领域工作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了创业的机会?周强:应该是后者,如同我刚提到的,一开始我们就看到中控系统这个方向有市场发展潜力,进入中国后发现它在中国市场的需求更大。当时在全球范围内市场已经开始要求每辆车都加入导航系统,同时一些新的相关功能也都要在汽车上逐步集成,研发团队不停地扩大,整车厂对供应商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但整车厂主要考虑和负责的是项目管理,在V模型上的一个点,其余的点只做需求定义,具体的中控系统模块研发都是根据需求,分包给外包公司来做。这就给了外包公司机会。对话德国:那么您是如何考虑创业成本的呢?尤其在奥迪能够提供比较优越待遇的情况下?周强:我认为优越是相对的,从创业的角度来看,需要看的比较远一点,这意味着人生的长远规划。所谓当时的优越,30年后是否还可以称得上是优越,这是需要考量的。
另外就我个人而言,我更喜欢处在一个有无限可能的环境下发展,不希望把自己束缚在一条路上,永远只在这条路往前走。这也算是创业的内部因素吧,从我个人的性格及人生规划考虑,创业对我而言是更合适的选择。“最重要的是做事方法,我从德国企业里学到了做事的方法及流程。
”对话德国:您当时创业有什么不利因素吗?周强:刚出来创业什么都不懂,就是一个“小白”,而且当时也没有诸如对话德国这样的组织可以提供一些参考。当时在中国中心(笔者注:巴伐利亚中国中心)我们又是第一个由华人创办的入驻企业,没有可以参考借鉴的范例,一切都要从零开始,没有人来指点我。一件事情应该怎么做,全靠自己一点点摸索出来。
对话德国:回顾您创业前的工作经历,哪些方面给您的创业过程带来了帮助?周强:在德国,我首先学到了德国人做事严谨的态度,对任何事情都有严格的要求。尽管把德国企业的标准放到国内,甚至降低点要求都很容易被接受,但是德国企业依然坚持用高标准要求自己。并且德国人做事往往有始有终,一个项目开始,绝不会半途而废。其次我在工作过程中积累的一些人脉关系、客户及供应商资源对创业也大有裨益。
最后是对整个行业的认识。已有的工作经验使我对未来几年行业的发展方向有自己的认知与预测。当然,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做事方法——从德国企业学到的做事方法及流程。
从学校毕业就立刻创业的人,在做事方法上,与在企业磨练过后的创业者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所以在学校学到的理论与工作实践如何结合,一直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话题。2“巴伐利亚中国中心为初创企业提供了一个聚集多方面资源的平台。”对话德国:创业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除了好的创业想法以外,资金的来源也是创业路上一个重要因素。
请问您是如何解决资金难的问题?您如何看待融资创业这种模式?周强:从我这个细分行业来讲,刚开始ZD没有自己的产品,以提供服务为主,是一个轻资产运作的企业。我们一开始主要服务德国客户,他们在结款等各方面都比较正规,所以ZD在初期没有太大的资金问题。在公司刚成立的前三年,德国银行不会贷款给任何初创公司,因为他认为你有可能随时破产。
三年后就可以和他谈一些贷款和抵押的话题。银行可以考虑把公司的一些资产折算为抵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