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表达和解意向回忆起今年中国跨境卖家所经历的种种遭遇,不少人或许会悲观地说一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当人们还在为如何做出爆品,如何增加销量而发愁时,亚马逊的一纸禁令,如同向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深水炸弹,瞬间惊醒了所有人的美梦。
成千上百的账号被封禁、数亿的店铺资金被扣押……一波接着一波的“封号潮”下,看着自己辛苦多年的经营顷刻覆灭,无数小商家叫苦不迭,更有月销千万级的大卖家连夜飞往美国。
忍无可忍之时,不少中国卖家拿起了反击的武器,一纸诉讼,集体将亚马逊告上法庭。就在各家媒体争相报道之时,还有不少网友纷纷猜测这次“反击”的结果。能告赢吗?在长达28页的诉状中,中国卖家并没有否认自己违反了亚马逊的政策,相比起被封禁的账号,此次诉讼的主要目的在于:要求亚马逊返还所冻结的资金,并借此阻止任何进一步挪用和滥用属于亚马逊卖家和商户合法、正当的资金。
面对中国卖家的集体硬刚,近日有媒体报道,作为被告方的亚马逊已经表达了一些和解意向。
但态度有所缓和,并不意味着最后的胜利,所谓的“和解意向”只是亚马逊愿意为这些被冻结的资金协商出一个处理办法。据了解,案件目前还在等待亚马逊一方的应诉,至于最终结果如何依旧需要静静等待。对于被封号的卖家而言,相比起封号关店,因为大量资金被冻结导致其现金流断裂,无法支付员工工资或是无法结付供应商尾款等问题,显然更让人头疼。
对于这一点,参与此案的一位内部人士也曾表示:“具体数字不方便透露,但是中国所有卖家被冻结的资金量是非常庞大的。”而这也正是此案关注的焦点:亚马逊是否有权扣留卖家“数百至数十万美元”的收入及扣押卖家库存。
此前,在卖家所收到的“封号邮件”中曾写到:“在账号被冻结期间,有90天的时间可以进行申诉,倘若申诉成功便可以取回资金。
”无独有偶,在9月份,亚马逊亚太区执行总裁戴竫斐也曾在采访中指出:“冻结周期结束后,我们会通过正常流程告诉卖家申请资金的退还,如果卖家不涉及其他犯罪违法违规行为,只要通过身份的验证便能够将资金取回。”但据记者了解,目前参与此次诉讼的卖家申诉都没有成功。其实亚马逊不接受卖家任何申诉便随意封号的行为早已有之,因此被卖家告上法庭的事件也不在少数。
在今年8月,亚马逊德国站,一家德国企业旗下的账号也同样在没有说明理由的情况下被突然封锁,在选择申诉后并没有得到亚马逊的回应。于是,忍无可忍的德国企业做出了与中国卖家同样的选择,将亚马逊告上法庭。最终德国地方法院将亚马逊的行为评估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属于不透明商业行为。虽然有卖家胜诉的案例在前,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跨境卖家们就一定胜券在握了。
除了因为这是中国卖家诉讼案的“第一次”,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卖家违反平台规定的行为属实。正如曾有律师谈起此案的难点之一:“亚马逊官方认为被封号的卖家是多次违反了平台规则,造成了对消费者的欺骗,才导致账号被封。所以亚马逊也对于这块底气十足。”一个“好评”埋下祸根从大规模被封号,损失惨重,到卖家申诉无门,选择走上法庭……这一切悲剧的发生,都在于最初的那句“亲,请给个五星好评吧!”网购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意味着选择一件商品所要冒的风险会更高,倘若买回来的商品图文不符,购物兴致全无不说,还要处理退换货等麻烦事。
因此商品评论区中的一句“好评”或是“差评”直接决定着品牌的美誉度,稍有差池,都可能造成销量下跌。但与国内电商的环境不同,外国的电商平台格外重视营造评论区的真实性,认为这是属于顾客的一项权利,任何暗示、诱导刷好评等行为都被明令禁止。例如早在2016年,亚马逊制定了严格政策,其中明确指出卖家提供亚马逊好评或物质奖励,以换取对商品包装或装运箱的评论属于违规操作。同时,亚马逊的“服务业务解决方案协议”明确表明,如果卖家违反亚马逊的政策,亚马逊保留“唯一自由裁量权”,可以决定是否永久扣留卖家的资金。
或许是最初开店时对于规则“并不清晰”,亦或是对于规则的“不以为然”,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侥幸下的一个个“好评”竟然能埋下如此大的祸根。在亚马逊对于“封号潮”的首次回应中,亚马逊亚太区执行总裁戴竫斐也表示:受此次“封号潮”波及的卖家,都存在多次的、反复的、严重的滥用评论的行为以及有许多种其他的违规行为。“过去很多年做亚马逊的潜规则,就是操纵评论。
”正如一位广东省的亚马逊卖家所说,在亚马逊平台上,人们一般会根据留评率的不同,将刷单分为不同价格档次,仅在美国,平台上就有上万名专门刷单的买手。官方狠心“血洗”的重锤落下,超3000账号被封的背后,更有无数卖家为之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有棵树”旗下340个店铺被封,1400多人离职、曾年销百亿的“环球易购”申请破产,供应商下跪请求还债……一时之间,这个昔日被无数跨境卖家奉为“神话”的平台,从梦想的天堂变为残酷的地狱,持续5个月的“封号潮”让所有人惴惴不安。逃离亚马逊“因为亚马逊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
”看着愈演愈烈的“封号”态势,有不少人怀疑,亚马逊或许存在趁机借此为工具打压中国品牌的倾向。毕竟虽然有规则的明令禁止,但规则制定本身是否公平、明确,对于规则做出解释的主动权都掌握在亚马逊手中,而同时亚马逊自身也恰恰能从该行为中获利。“我们注意到,亚马逊封号往往集中在大卖时点前后,例如往年会在11月的‘黑五’,而卖家想要解封,必须等1~3个月,往往会错过销售旺季。”据一位业内人士分享,之所以会有所怀疑的原因,在于此次“封号”中铺货型卖家几乎没有损失,被封的基本上都是品牌卖家,这意味着因为“封号”,客户在购买时只能选择其他品牌。
事实上,亚马逊平台也在不断推出自营品牌,比如发现中国卖家销售比较火爆的电动牙刷、吹风机等,亚马逊会有针对性地推出自营品牌。或许是嗅到了竞争的加剧,“封号”风波所带来的另一个明显倾向是,一批批中国卖家正在逃离亚马逊。(图源:marketplacepulse)数据显示,从2017年到2020年,中国卖家在顶级卖家中所占份额持续上升,但到了2021年,中国卖家在亚马逊所占市场份额不升反降。
封号、关店、资金冻结、货物积压、被迫破产……行业接连上演的危险信号,让没有被封号的卖家也同样倍感压力,纷纷出走,选择建立自己的独立站,或是转向其他平台。但成功逃离亚马逊,并不意味着危险与挑战不会存在。因为确实存在违规行为,集体诉讼的中国卖家依旧难以摆脱“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被动局面,原本的胜算也因此大打折扣。或许这场持续了将近半年的跨境风波,也为所有人敲响了警钟,“出海”唯有合规运营,才能将主动权牢牢地握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