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才女揭秘10大前沿科技:每一件都能改变人类未来

核心提示清华才女对话10位科技大佬https://www.zhihu.com/video/1453630403836256256凭借《北京折叠》获得“科幻届诺贝尔奖”雨果奖的作家郝景芳,同时也是清华大学天体物理硕士、经济学博士。一直以来,她与中国一

清华才女对话10位科技大佬https://www.zhihu.com/video/1453630403836256256

凭借《北京折叠》

获得“科幻届诺贝尔奖”雨果奖的作家郝景芳,

同时也是清华大学天体物理硕士、经济学博士。

一直以来,

她与中国一线科学家、创业者们交往密切。

越来越多的大众目光,

也转向中国科技领域。

她还拉上一些跨界好友和科学家们,视频对谈。比如和UP主鬼谷藏龙去体验混合现实,和清华师弟、段子手毕导去玩脑机接口,还叫上好友马伯庸,一起聊太空探索……

他们彼此之间有个共识:科技发展太快,大众追不上,认知差距会越来越大。郝景芳想尝试着做那个弥合者,也希望回答,当科技涌入现实,人该怎样自处或相处。

以下是她的自述。



很多人一提到虚拟现实,就会想到电影《头号玩家》,我们每天都戴着眼镜,沉浸在一个虚拟世界里面,辨认不出谁真谁假,这其实就想象了一个比较极端的情况,给人一种可怕的感觉,但实际上,真正比较有可能的,是混合现实。

我们去探访了一家混合现实的公司,显示设备以后将融入到我们的生活,走在街上,现实中的情景和你看到的屏幕画面是叠加在一起的。



最大的便捷是办公。我们现在已经习惯语音电话或在线会议,但看到的都还是一个平平的窗口,也没有很亲切,觉得和线下面对面不一样。元宇宙里是怎样的呢?——人就像是真的进入到线上会议室里了。

另一个是商业场景,现在大家习惯网购,卖家小姐姐们穿得很漂亮,但到自己穿上就未必。有了下一代的技术,我们就可以在线上3D店铺根据自己的真实面貌,生成等比的虚拟人试装,就没有卖家秀买家秀的尴尬了。

笨拙的头显也能丢掉,家里的一面墙,就能和世界对话。我十分期待家里的下一次装修,拥有一块贴膜,对着墙壁点点戳戳,就可以看清楚巴黎圣母院的一张壁画。

最有趣的粪菌胶囊

“原来拉屎还能挣钱”——这是前段时间上过微博热搜的一个领域,我们通俗叫粪菌胶囊。

原理是,很多人他把自己的身体肠道消化道搞坏了,只能去移植一些健康的菌群。

我们去拜访的这家粪菌胶囊的公司,他们真的是在收健康的粪便,而且是付费的。有人就说,我要挣这个钱,拉一泡屎能挣几百块钱。

但是一旦了解到他们的入选标准,就会发现,一般人是挣不到这个钱的。

一百多项检查,你得不吸烟、不喝酒、不吃辣,早睡早起,每天都坚持锻炼,非常规律地生活,身体各项指标,要在完美的范围。除了身体健康,心灵也得健康,不能说一个人他自虐式地锻炼自己,但是心理有很多扭曲。



这些对大多数人来讲根本做不到。其实就反映出来一个最本质的问题:

真正对于我们长久有好处的一些要素,并不一定是生活里大家去拥抱的,健康这件事,反而是稀缺和昂贵的。

现在医学界把肠道菌群看作一个新的器官,是人体的“第二基因组”,10万亿到100万亿的细菌,影响人体消化、代谢,通过免疫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影响大脑思考。粪菌胶囊,还可以用来治疗自闭症、抑郁症。

中国在微生物制药方面的研究很亮眼,起步时间和美国差不多,临床上又有更大的人口基数,收集实验数据的速度快很多。类似于互联网公司,其他国家在大数据学习方面就不如我们有优势,这些可以让中国有弯道超车的机会。

如今美国的商业航天公司业务里,顶级富豪花20万美金,就可以去太空转一圈。

还有公司改装军方的导弹,把个人物品“打到”太空中,比如太空葬礼就是把亲人骨灰送上太空,意思是“子孙后代望向月球的时候,仿佛可以和祖先‘对话’”。

从事火箭研发的专家戴政和我聊到这些,背后有很关键的技术——可回收的大运载量的火箭。现在,咱们国家的商业航天也发展起来了,企业去研究火箭卫星也非常活跃。

如果一个火箭可以用10次,它的成本价格就会是现在的十分之一,就可以期待说,几十年后,太空旅行成为普通人能企及的生活方式。



中国最聪明的脑袋们

人工智能也好,或是脑机接口、虚拟现实、细胞医疗……所有的这些科技,它不会杀死我们的生活,而是进到我们生活的底层,让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变得更加高效。

我做这10个前沿科技领域的探访科普,是从大家熟悉的影视剧、日常生活经验出发。

另一方面,也想让大家知道,在中国这些前沿科技领域,正在发生非常有趣的进展和变化。原来,我们有这么多年轻有为的创新者。

他们非常鲜活有个性,不只是告诉你一个公式、一条定理,每一个人都有非常多的想法和想象力。


比如做格斗机器人的招俊健,80后,学艺术出身,却开始琢磨机器人。原因很简单:热爱。从小爱看《高达》《新世纪福音战士》,他就想做出可动的“高达”,实现机甲梦。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王皓毅,做基因编辑的研究,他们团队看到猪肉越来越贵,编辑了猪基因,让猪的生长速度提高了20%-30%。

这么好的前景,那基因编辑就能用到人类胚胎,去改变我们的命运吗?王皓毅强烈反对基因科技的过度应用,要警惕基因改造带来的个体不平等。他有很强的正义感在身上。

这些科学家、科技从业者,他们都很关心科学技术给我们整个人类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如果在网上搜郝景芳,会发现她的身份很多。

2016年,30岁出头的她拿雨果奖时,社会身份是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的研究员,2017年她开始创业,做儿童通识教育至今。

凭《北京折叠》成名后,郝景芳一直在写作,相继出版了《人之彼岸》、《长生塔》等科幻小说集,但又不局限在科幻,她还写过一本叫《时光里的欧洲》的文化散文集。

今年,把这本《中国前沿:不如问问科学家吧》摆在大众面前的同时,郝景芳又出了一本叫《宇宙跃迁者》的小说,把古典武侠和科幻放到了一起。

“我喜欢做从0到1的事情,而且是别人没干过的。”郝景芳这样解释自己的经历。


曾经有媒体在采访郝景芳的时候问她:如果有一天人类毁灭,你要离开,可以带上一张纸,你想要在上面写什么?郝景芳的答案是:协作。

在郝景芳那里,故事的核心,永远是人。

“一个作者,肯定还是要写能戳到自己的东西,最核心的,我还是想探索,我们人类在这样的一个茫茫宇宙中,如何自处,以及如何相处。”


部分素材提供:折叠宇宙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