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布斯自从去年发布“罪己诏“承认乐视资金链问题,围绕乐视的基本上都是铺天盖地的负面新闻,从资金链到乐视发展战略,再到贾老板自身。那么乐视难道真的一无是处吗?乐视做对过什么?本文无意为乐视洗地,单纯回顾乐视做对过什么。
前几天天腾讯科技一篇联想的文章(联想:“失去的那五年”-搜狐科技)引起很多关注,而去年一篇豌豆荚13亿元卖身阿里巴巴,不只是个悲伤的故事-新华网的文章更是引发无数人唏嘘,其实某种程度上他们只是高估了自己在特定历史阶段的竞争优势,比如联想高估了自己手机产品的能力没有看清自己对运营商采购的深度依赖(不仅是销售数字,也是从产品到公司内部人力和相关组织架构),而豌豆荚则低估了从BAT到手机厂商在应用商店的竞争力,最终不得不黯然离场。
而乐视其实在几年前作为第一家上市的视频网站,坐拥A股高估值的优势,没有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提前想清楚了:”自己赚的是哪里的钱,竞争优势是什么,未来怎么办“这三个核心问题。总结起来乐视作对了三件事:1.看到了BAT终将自己直接杀入视频大战的趋势,而自己发家的版权业务在利用了早期市场对互联网版权价值的低估阶段后已经进入资本密集阶段必然难以与BAT抗衡2. 大力发展硬件:互联网电视3. 招募优秀人才加盟,大胆任用,将战略快速落地执行。乐视做对的第一件事:从靠版权、广告挣钱,转向互联网电视发展的硬件。
话说如果了解贾老板发家史的人都知道乐视早期发家其实依靠的是倒卖版权(顺道推荐一篇财经杂志14年11月的一篇文章【财经封面】乐视命运--百度百家,这篇文章基本可以告诉将贾布斯发家的故事以及某位:贵人“的帮助对其事业的影响,也因为这位”贵人“及其家族在14年的轰然倒塌,乐视所遭遇的困境)。
乐视10年上市的时候很多人质疑其报表真实性,实际上乐视上市前及上市后几年主要的利润来源不是传统视频网站的广告(当时还没有付费会员的概念)而是倒卖视频版权。乐视因为在大家没有意识到电视剧网络版权时候提早布局电视剧版权(当然这里面也少不了”贵人“在广电系统内的资源),依靠低价获取了大量版权。根据乐视网二号人物刘弘2010年接受采访时候(乐视网上市的本钱 _滚动新闻_新浪财经_新浪网)透露的:”2004年成立以来,经过5年多的版权积累,乐视网已经拥有4万集电视剧、近3000部电影,去年国内影院上映的60%热门电影网络播映权都被乐视网获得“。
事实上乐视虽然没有披露过依靠早期获取的版权赚过多少钱,但贾老板很清楚,伴随互联网版权价值得到越来多的重视以及BAT杀入,版权价值必然水涨船高,而用户对视频网站是没有忠诚度可言,完全跟着版权走的。而接下来几年的市场发展也印证了了贾跃亭的判断:BAT或自己组建(腾讯视频)或通过收购及投资(阿里:优酷;百度:爱奇艺)全部直接跳入战场,而他们出于自身文化娱乐及用户战略的策略性布局,纷纷大举购买版权,靠优质内容获取大量用户:而版权价格从11年以来持续攀升而2015年伴随IP大火电视剧版权价格更是涨幅超过一倍,2016年我没有找到统计数据,但直观感觉电视剧版权价格是持续上升的,而以乐视的资金水平(见下图)就算不考虑乐视后来投入资金到其它业务上又怎么可能和BAT(腾讯2016年底账上现金1137亿)比拼依赖资金实力的版权采购呢。
乐视做对的的第二件事就是:乐视超级电视乐视电视堪称这几年乐视发展最成功的业务,几乎也是互联网公司中开发硬件最成功的公司之一(另一家我认为是小米,从米聊快速转到了手机)首先用数据说话:从报表上看乐视电视毫无疑问撑起了乐视业绩的“半边天”.根据2016年乐视半年报,乐视的终端业务已经占到乐视总收入的51%,销售额51亿元,而乐视电视绑定会员的策略,带来的财务上影响就是乐视的会员业务中已经有相当一部分收入是靠销售硬件带来的,乐视发布的2016年全年的业绩快报显示乐视全年收入218亿,如果按一半计算终端收入在109亿左右,再考虑乐视会员业务中相当一部分是乐视电视、手机带来的绑定业务,但收入分类上划入了乐视会员业务。
假设乐视会员业务占乐视总收入的30%,其中各种硬件销售带来的绑定会员占70%,那么硬件带来的会员收入45.78亿。把两项加总硬件收入大致在154.78亿左右,占到乐视总收入的70%多。同时我们根据第三方数据和业绩倒算推算出乐视电视的出货量大致在500--600万台,站到2016年整个电视市场份额的10%左右,也是唯一一家挤进市场前五的互联网电视厂商,而且乐视电视无论从品牌影响力还是销售额和出货量上都明显高于小米、微鲸等纯互联网电视品牌。
我们可以简单算笔账: 贾老板看到了体育市场爆发的潜力和转折点(体育转播市场终于不在依赖CCTV5了),特别是付费会员的兴起和体育彩票的夹持,让体育市场“钱景”看好,乐视也找到了突破口:大价钱买版权和挖人。如果贾老板专注于体育,借力乐视体育和乐视电视,也许真能打造出一个中国的天空电视。 可惜乐视体育似乎最近负面新闻不少,中超、亚冠版权都丢了。我一直认为要想在中国拉动大规模用户为体育付费:只有中超、CBA、NBA、亚冠、中国足球队的比赛、英超(在某些地区比如广东);这些赛事的版权才能刺激用户付费,其它的要么小众或者时间因素转播效果不好(比如西甲、F1);或者赛事周期太短(奥运会、世界杯、欧洲杯、类似女排世竞赛:这类比赛短期用户基础大,但是赛事周期太短,且考虑到中国国情,CCTV5会一直享有转播权)。
丢失中超版权和人员流失,乐视体育还能赶得上吗?乐视过去这几年看清了自己过去的竞争优势和未来的市场格局,及时转向硬件,同时定下方向后招揽强手加盟,落地执行。这都是乐视做对的地方,但也可能正是乐视电视的成功让贾布斯从电视走向手机和汽车,也因此埋下了了巨大的资金窟窿,直至今日累及乐视整个集团发展。颇有一点“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意味。P.S:坦率的说在现在这个环境下,写乐视作对过什么,还是有些压力。
毕竟咱也没收啥好处(拿了被骂也就认了),而且明显写乐视失败更能吸引眼球,但我想一家做到乐视这个规模的公司终究是有其可取之处的(把他完全归因为“贵人相助”过于简单了),特此下笔,记录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