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涨价下,德媒透过5名德国人的生活看“这个昂贵的国度”

德国《明镜》周刊7月1日文章,原题:穿行于德国这个昂贵的国度   五个人,五种生活,勾勒出德国普通人的日常。自从一切都涨价后,他们不得不重新安排生活。俄乌军事冲突导致食品物价上涨,对俄制裁又推高了能源价格。德国5月通胀上升到7.9%,创近半个世纪以来的新高。

生活在施塔德肯-埃尔斯海姆的延斯·迪辛格担心的是通胀“来了就不走了”。他们家每月生活费约4000欧元。他和妻子共有5个孩子,全家住在83平方米的房子里。他的母亲是房子的主人,迪辛格虽不付房租,但能源价格上涨后需承担的生活费也从500欧元增加到700欧元。他和妻子除了正常工作都做兼职,支出包括汽车、冰箱和沙发的500欧元分期付款,还有柴油费近400欧元,4部手机费170欧元,其他保险等杂费每月400欧元。通胀前,他们每周去超市采购一次,如今迪辛格每天在下班回家的路上购物,能节省点油钱。

斯特里德·韦伯是一名单身母亲,与9岁的女儿住在锡根50平方米、两室一卫的出租房。韦伯有医药管理技校文凭,曾在一家药店工作,后转入餐饮行业。她怀孕后,与男友关系破裂。产假后,她进修工业销售,如今负责员工福利管理,每周工作32小时。为节约开支,她想出27项措施,如“吃解冻食品”“控制需求”等,她自己剪发、染发,在网上出售不用的衣物。在单身妈妈中,她的情况算是中等。每月净收入1845欧元,政府的子女补贴和孩子生父给的抚养费共2300欧元,每月结余约1000欧元。

雷内·鲍姆加特生活在汉堡,是某企业的葡萄酒代理商。这名资深饭店管理员因不喜欢规律的工作时间,改行做了贸易。他酷爱烹饪,但疫情重挫了餐饮业,客户频繁取消订单。据估计,他一个月总收入有4000至5000欧元。他的支出包括房租、儿子抚养费、保险费及家庭购物的分期付款等。他习惯一周5次购物,享受新鲜食材。通胀对他似乎没有影响,但他也开始关注促销和折扣信息。

居住在慕尼黑的达格玛·奈瑟71岁,丈夫86岁。他们想一起去浴场泡温泉。但这仅仅是梦想,因为他们不但行走不便,还没有足够的钱。奈瑟工作了39年,技校毕业后,她曾在一家公司工作。她19 岁结识了前夫。后者成立房地产经纪公司,奈瑟负责内务。20年后他们婚姻破裂时,她才发现公司没有为她正常缴纳养老金。她再次接受培训成为一名行政文员,在慕尼黑的排水系统工作。她觉得未来的退休者可能还不如她。

44岁的贾纳·纳克在利兴生活,家里有度假房可供出租。她是欧盟农村发展资金的咨询师,每周工作32小时。工资加租金本可保障全家生活,但她现在却越来越担心。为维持度假屋的经营,她借了15万欧元,却碰上疫情。现在她每月需还贷700欧元,还得支付购买3部手机和汽车的分期付款。下个月,纳克计划去巴黎为大女儿庆祝成人礼,即使囊中羞涩,也要满足孩子的愿望。(作者麦克·葛洛瑟卡特霍夫和卡特雅·提姆,寇瑛译)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