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金融科技企业布局较为集中,潜力城市不断涌现

【环球网财经记者 谭雅文】“当前,数字化、智能化已经深入并根植于银行业经营发展各个环节,‘上云用数赋智’成为银行业创新发展的必答题。”

6月30日,在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人民日报数字传播联合主办的《中国金融科技燃指数报告(2022)》发布会暨第二届“金融科技指数论坛”上,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峰指出,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运用科技手段促进智能化金融创新,促使智慧金融从外围支撑向核心引领转变。

刘峰表示,目前银行业正持续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加强金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据统计,2021年17家全国性银行(浙商银行年报未披露)科技总投入达到168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65%,3家银行科技投入超过200亿元、6家银行超过100亿元;六大国有银行2021年末科技员工合计9.56万人,占全部员工的5.22%。

会上,金融科技燃指数项目执行负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科技研究室主任尹振涛代表课题组发布《中国金融科技燃指数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据介绍,《报告》从要素基础、智力支撑、资源环境、企业实力四个维度,使用9个二级指标、19个三级指标对全国内地13个重点区域的金融科技发展状况进行客观评价。

根据《报告》,从区域总指数来看,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和京津冀位居前三,其中京津冀属于核心引领型,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属于齐头并进型。

从金融科技企业的数量看,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京津冀三个区域占到全国的74.6%,呈“三强鼎立”态势。深圳、北京和上海三地的金融科技企业数量占到了全国的35.6%。《报告》认为,金融科技企业布局较为集中,潜力城市不断涌现。

具体到城市总指数来看,表现最优秀的城市是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广州、南京、成都、武汉、苏州、西安等。其中,有成都、武汉、西安等多个中西部城市,也有深圳、杭州和苏州等具有数字经济优势的城市。

尹振涛指出,北京的金融科技企业数量、质量以及发展基础最为突出;深圳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政策支持力度;上海金融科技企业的整体实力,特别是融资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强;成都、西安、合肥、哈尔滨的金融科技企业具有很强的研发能力;长沙、长春、大连在金融科技领域则表现出很好的发展潜力。

会上,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何杰介绍了深圳金融科技的发展情况及未来规划。何杰表示,深圳的金融科技生态体系基本成型,已成为全球重要的金融科技中心,并呈现出六个特征。一是形成了合理的金融科技企业雁阵布局,二是拥有丰富的金融科技应用场景,三是落地了一批重要的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四是拥有较为完善的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体系,五是拥有丰富的监管科技实践案例,六是金融科技底层技术创新持续加速。

据何杰介绍,深圳作为国内首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完成了国内首个面向公众的可控测试,落地了国内首个数字人民币教培机构预付式平台,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超过130万个。

《报告》显示,在全国13个重点区域中,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科技燃指数得分最高,且各分项得分也都很高,其中最重要的企业实力指标增速最快。在大湾区内部,深圳金融科技行业整体呈高质量均衡发展态势。尹振涛分析指出,产业基础和政策支撑是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科技行业领先发展的首要原因。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