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日前发布的最新数据,2022年一季度,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其中,经常账户顺差889亿美元,为历史同期最高值,与当季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为2.1%,仍处于合理均衡区间。与此同时,跨境双向投融资较为活跃,尤其是对外直接投资与来华直接投资同比均保持增长。
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介绍,一季度,我国国民经济持续恢复,经济运行实现平稳开局,国际收支口径货物贸易顺差1450亿美元,同比增长18%。其中,货物出口8031亿美元,同比增长16%;进口6582亿美元,同比增长15%。货物贸易顺差、出口及进口规模均创历史同期最高值。同时,一季度,服务贸易逆差167亿美元,同比下降35%。
在资本和金融账户方面,一季度,我国金融账户资产净增加1291亿美元,其中储备资产因交易净增加393亿美元,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资产净增加898亿美元;金融账户负债净增加402亿美元。“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来华直接投资同比均保持增长,显示外资在华投资兴业意愿较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合理有序。”王春英说。
展望未来,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尽管全球金融市场波动有所加大,但我国国际收支有望继续保持基本平衡,并更加稳健。
王春英表示,我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有利于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基本平衡。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王有鑫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联储加快收紧货币政策,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加大,相关风险将通过跨境资本流动、资产配置组合调整、汇率波动、避险情绪等渠道传导至国内,人民币汇率等的短期波动性将提高。不过,考虑到当前国内经济基本面相对稳定,改革开放步伐坚定有力,金融制度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发展前景良好,有利于吸引长期资本流入,继续稳定跨境资本流动。“海外资本流入我国除了追求利差,也看重投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境内外利差收窄的不利影响。”他说。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也表示,从短期来看,中国下半年输入型通胀压力显著小于其他主要经济体,同时明显不会出现通缩,在美元加息周期中人民币资产有望凸显独特的配置价值。从长期来看,走出疫情、高质量发展将成为中国经济的双重比较优势,为资本市场的长周期繁荣奠定基调。由于下半年中国经济反弹的较高确定性叠加美国出现经济衰退的预期不断升温,境外投资者仍有理由在市场动荡的背景下配置一定比例的人民币资产以分散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