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玩”出卖命的故事来博取粉丝的同情,以“工厂倒闭”、“血泪清仓”为名,编造婆媳矛盾、不忠、破产、未成年寻母等故事...
近日,有市民爆料。短视频平台整改后,一些卖货惨、演技炒作的百万粉丝主播消失了。但为了吸引粉丝,增加销量,还是有主播改了“套路”,卖的很惨。业内人士指出,当观众的善意和同情心击中卖家刻意编织的剧本时,“卖惨货”无疑是在挑战商业道德的底线。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倪明
现象:孩子下跪卖苹果筹钱给奶奶治病,其实就是引流和囤货。
在某主播在Aauto faster拥有34.3万粉丝的场景中,一个小男孩在下雪天蹲在路边卖苹果,为生病的奶奶筹钱。“任何看到这个视频的人,双击它。我要买十磅苹果。给我一个关心。我会买下所有的苹果。”主播话音一落,男孩立刻跪了下来,喊道:“叔叔阿姨,给我双击注意。我要给我奶奶治病。”这个短视频吸引了12.9万个赞和超过1652条评论。点开这个主播的主页,可以看到他每天都在Aauto更快的店铺里展示各种零食。很多观众被“卖苹果的孩子”感动,主动在这里下单表示支持。但记者发现,“卖苹果的孩子”的故事是在很多人的镜头下上演的。“卖苹果的小女孩感动了所有人。”"孩子们在大冷天卖苹果,真可怜。"……同样的故事,同样的画外音,只是换了上传账号和屏幕上出现的小朋友。很多账号不仅需要受众的关注,还会直接在评论区展示一些产品。
今年3月,Tik Tok担保中心发布了《对“卖惨货、玩投机”违法行为的处罚公示》。公告称,平台已对卖惨货、编造离奇故事、代理炒作等行为进行了违法处罚。30天处理违规直播间446个,封禁违规账号33个。
背后:剧本和演员培训服务明码标价。
据Tik Tok介绍,“卖惨货代理炒作”违法行为主要分为三类:一是以调解感情纠纷为名卖惨货。主播在直播间编造婆媳矛盾、不忠、破产、未成年人寻母等故事,演绎调解家庭矛盾、感情纠纷等夸张情节,博取用户同情,诱导大家在直播间购买商品。一种是编造离奇情节,注意带货。剧情夸张到什么程度?比如“出生时会叫爸爸妈妈”“我89岁的奶奶生了个8斤重的儿子”“我老公去世6年,上班路上又见面了”等经常在这些直播间上演。还有一种是利用用户的同情心来带货。比如主播经常在直播间解读团队矛盾、债务纠纷等情节,并以此为借口降价甚至倾家荡产来夸大商品的价格优势。
网友吐槽很多主播的演技剧本情节都差不多。记者调查发现,此类直播背后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从编剧、演员到演员培训服务。“一个现成的短视频剧本,4.5元起只需要一份,适合卖家。”一家文化工作室的销售告诉记者,除了现成的剧本,还可以定制剧本投放计划。客户只需要提供产品信息、价格和到场人数。售价从几百元到20元不等。
和情感主播连线的演员叫“麦手”。记者发现,网上有大量“买手”招聘信息。“一天的收入从200元到300元,和主播说话就能挣钱。不要在意颜值,性别,年龄。”上述招聘信息出现在名为“买手开放交流群”的QQ群中。除了招聘信息,网上还有很多培训“麦手”的付费资料和服务,包括为“麦手”提供入门资料,拉对方进各种“接单群”。价格从30元到90多元不等。
专家:平台应加强事前和事中监管。
“卖惨、演戏、炒作商品涉及虚假宣传,违反了《广告法》的相关规定。情节严重的,还将构成虚假广告罪。作为平台直播‘场地’的提供者,应当承担行业责任、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所研究员高燕东告诉记者。2020年9月,山东临沭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直播卖萌案。被告人付某借用离婚身份,装穷卖苦,骗钱过日子。最后,他为自己的犯罪行为买单,代价是三年有期徒刑,罚款10万元。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安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自2021年5月25日起施行。“目前来看,事后监管是我国对于互联网直播监管的主要手段,如约谈、罚款、责令整改、关停、吊销营业执照等,政府部门主要通过人工抽查、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