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保险赚佣金

核心提示自编虚假信息,引发被保险人“说谎”导致拒绝赔偿,泄露被保险人的隐私,每一个“忽悠”一人就可以赚到几千到几十万元的高额佣金。新华观点“记者调查发现,部分保险从媒体通过维信公名、朋友圈等保险销售,部分不具备经营资格,部分涉嫌违法销售,严重损害投

自制虚假信息导致被保险人“说谎”,导致拒赔,泄露被保险人隐私。每个“傻子”都能赚到几千到几十万元的高额提成。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有些保险是通过微信公众号、朋友圈等保险自媒体销售,有些不具备经营资质,有些涉嫌非法销售,严重损害投保人利益。

引诱申请人隐瞒信息,有媒体涉嫌未经许可经营。

周先生在某知名媒体账号附属平台为自己和家人买了四份保险,花了近万元。购买时平台工作人员称“不需要申报任何过去的住院和手术史”,所以周先生没有申报过去的病史。但在我被确诊直肠癌后,保险公司拒绝对病史进行赔付。

少数投保人有类似的经历。记者调查发现,目前保险自媒体比较混乱。

制造虚假信息忽悠消费者。今年6月,银监会发布《关于加强自媒体保险营销宣传活动管理的通知》,明确规定保险产品介绍、销售保单、宣传活动等应受公司官方自助媒体信息限制,严禁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等分支机构使用。保险人员应当发行自己的产品。

但是很多保险公司还是自媒体本身发信息,以各种虚假宣传来购买消费型保险。

保险代理人林林在朋友圈吹嘘一款名为“安全健康防癌卫士2018”的产品,声称得了癌症还能买。然而,记者在平安保险官网查询后发现,这款产品有多达19种致癌原因可以导致保险公司拒赔,但这些关键信息“林林”并未提及。

-诱导申请人“撒谎”。利用一些知名保险公众号推销产品,诱导投保人隐瞒健康信息。记者咨询了一位名叫“灿灿医生”的咨询师,他表示“高尿酸不能说”、“胆囊息肉问题不大,一般可以冒大病的风险,不需要通知”等。

向江苏女士表示,咨询过保险公众号“蜗牛保险医院”。在咨询师为她起草保险方案时,她说,“为了避免购买保险时与既往病史冲突,这份保单不需要告知。”并敦促她利用制度上的漏洞要求赔偿损失。

港IFA理财顾问邓华告诉记者,如果投保人未充分履行健康告知义务,保险公司通常会拒赔,投保人将遭受巨大损失。

-泄露被保险人的隐私。某保险公司员工张办理了上海市民王女士父亲的理赔,并作为服务案例公之于众。她在未经授权的朋友圈发布了王女士父亲的死亡证明等信息。王女士对此表示强烈不满。

涉嫌非法经营。据记者调查,蜗牛保险医院、蜗牛医生保险等保险均为自媒体账号注册,为北京PG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注册经营范围,显示软件开发、公关、广告等。而且和保险行业没有任何关系。记者在银监会设置了专业保险中介查询系统,该公司不在其中。

签个保单赚一年保费割韭菜。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朱教授认为,互联网技术与保险行业的融合,带来了一种新的保险形式,使得一些保险公司。自媒体“黑心”,暴利为“割韭菜”。

据记者调查,有些保险是自媒体流失到保险公司和第三方平台的。每个公司卖一份保险,第一年可以拿到60%到80%的提成。如果你是大粉丝,佣金率甚至高达100%,也就是说第一年的保险费全部被媒体报道。此后,虽然同一个保单的佣金率会逐年降低,但只要投保人续保,媒体就能持续获得佣金收入。

“空缺”等多位保险运营人士对自媒体记者表示,一些大型保险公司为了规范自己的收益,已经形成了从“韭菜”到“割韭菜”的套路。

第一步,在公共场所写一篇保险产品测评文章。这些文章往往会挑起和吸引眼球,同时诋毁他人,推销自己的产品。比如一篇名为《相互保险,这是一本黑皮书》的文章,把最近上线的平台的产品弄得一无是处,然后在文章的最后,提供了一个名为“锐特灵”的保险产品的购买链接,鼓励读者购买。

第二步是“圈韭菜”,即成立“免费保险学习小组”,转移粉丝。之后运营商往往会提供精挑细选的洗脑用品和讲座。“空”介绍了洗脑成功的关键在于禁人和踢人。禁止是为了在粉丝中打造小号的绝对权威;踢就是把保险代理人或者“行人”从人群中清除出去。

一些自媒体巨头通常会提供咨询服务。一方面,收费咨询可以直接受益。另一方面,他们可以为顾问设计保险方案,骗他们投保,收取高额佣金。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与保险研究所所长苏芳认为,一些自媒体没有资格从事保险业务。粉丝收获的只是韭菜,不会推荐真正适合消费者的产品。

咨询和销售之间的界限并不明确。

据了解,银保监委6月份发布的《关于加强自媒体保险营销管理和宣传的报告》是在保险行业开始自查后发布的。某大型跨国寿险公司一次性清算了200多名保险代理人,原因是他们在朋友圈卖保险。上海、山东、云南等地的银保监管局也对相关违法行为进行了检查,对保险公司和从业人员的一些违法行为进行了处理。

目前保险媒体账号监管日趋严格。10月出台的《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规定》第二十四条明确要求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官方自助媒体和个人自助媒体管理制度。属于并严格控制保险公司和保险从业人员转让保险营销宣传函。兴趣、人身险店等自媒体保险营销活动,防止网上保险业务的违规操作和不当宣传。

重庆工商大学保险系主任谭翔宇表示,对自媒体内容的合规性进行监管并不容易。比如朋友圈的交流对象相对封闭,可以设置为可见群体,具有很强的隐蔽性。虽然文章中对购买微信公众号二维码有一些限制,但是咨询和销售并没有明确的界限。有些媒体只是用这种模糊去擦擦边球。

业内人士也提醒消费者,选择保险产品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和一些常识。最好是在官方平台购买,索赔万能险要格外小心。邓华建议,任何咨询渠道都要先核实对方的资质。这些内容可以在银保监会官网的“保险中介监管信息系统”中查到。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