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的歌,也许你不知道他是谁。
但他服务过的客户端,比如袁琪森林、Get APP、熊猫不拿饼、云海瑶、七分田、顾铭奶茶、三胖蛋瓜、余咖啡、南城香、遇见小面、捞面等,你一定或多或少听说过这些品牌。
是的,宋是一个绝对的营销专家。
他曾为红遍网络的新年致辞《时光之友》第一期写下如下浪漫文案:
“梵高一生穷困潦倒,死后却很富有。时间是这个世界上最后的公平;所有的人和事在时间面前终于看不见了。”
用绝对的理念和原则,也建立了不烧钱、不作弊、不做大,甚至不违背行业“标准流程”的品牌营销咨询公司,创造了一大批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品牌。
马骁·宋
后疫情时代,在危机、变革、不确定性成为主题的今天,商家和企业都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焦虑。为了生存和发展,他们在营销战场上的斗争变得激烈。
明星代言、价格战、流量轰炸、造梗融梗...商家为了销量几乎无所不用其极,但爆款的到来,似乎总是在看着吃饭的“日子”。
可能大家都没搞清楚什么是真正的营销。
那么,特立独行的小马宋是怎么想的呢?
在新书《营销笔记》中,宋首次将自己20多年的营销方法全面剥离出来,将营销提升到战略高度,打破了大众“营销=炒作”的误区。
营销笔记 小马宋沉淀20年 营销心法首次公开京东月销量1000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55.3购买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宋眼中的营销。
以下内容整理自营销笔记,欣赏~
不是营销和炒作,不是卖货。
市场营销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突出主题。
但是大多数人对营销有误解。比如,我们常常认为那些非常擅长炒作的品牌/公司很擅长营销,但实际上,很少有公司是靠营销成功的。
大家都觉得自己的营销其实不是营销,是传播。
比如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创业者抱怨:我们公司的产品很好,但是营销不好。
这也是对营销的一大误解,以为营销就是负责卖产品的。其实做好产品本身就是营销的一部分。
学过市场营销的人都知道4P,就像学过物理的人都知道牛顿三大定律一样。在市场营销这门学科中,4P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其中传播是第四P,产品是第一P
真正做营销的人,要从产品入手。
如果你的货足够好,是有渠道卖的。然后老老实实做产品,找渠道,回头客,管客户,这就是营销的内容。
当然,在做产品的过程中,营销人员最重要的能力是能够瞬间成为用户,站在用户的角度看购买的全过程。
做营销本质上是帮企业做生意。
其实品牌的成功首先是企业的成功,企业的成功应该归功于企业管理的成功,而营销本身就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
如果你想把你对营销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那么你就要从商业运作的逻辑开始思考。
正如战略管理学家Arnoldt weismann所说,一个问题的解决总是依赖于与该问题相邻的更高层次问题的解决。
所以宋的《营销》在思考每一个具体的营销问题时都会回到一个层面,从而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营销问题。
在与客户的合作过程中,我认识到营销的本质是帮助企业运营,企业运营的本质是让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获得长久的优势。
没有管理,就没有营销。没有好的产品,推广只能是杀鸡取卵,耗尽资源的行为,没有任何意义。
企业要想成功,必须遵循合理的商业逻辑,拥有良好的管理人才、资源、组织和能力。
一个营销创意就能拯救一个企业的想法是片面的、绝对的,是对商业世界运行规律的不尊重。
具体怎么做?我们来看看下面三个故事。
故事一:做事要以能力和资源为基础,跨界和转行要冷静。
第一个故事:我的一个朋友曾经是4A广告公司的创意总监。他一步步做设计师,然后出来做自己的设计公司。依靠多年担任创意总监积累的客户资源,以及从4A公司接到的设计外包业务,他的公司第一年运营还不错。
但可惜,开放是巅峰。他不擅长开发新业务。当那些老客户的资源逐渐耗尽,他的公司就不会有新的业务了。结果五年后,这家设计公司就只剩下三个员工,每年一两百万的业务。
我的朋友,他的核心能力是艺术设计和创意,没有能力经营一家设计公司。
我遇到过很多公司,有头有脸的三七原料供应商,却想做自己的三七品牌;帮知名品牌做食品包装,却想做自己品牌的食品;如果他们有茶水设施,他们也想成为自己的奶茶店。那些泡茶的人想要制作他们自己品牌的茶饮料...
他们想跨行业经营的原因很简单,就是自己的生意太难做了,觉得换一个就好了。
这里有两个误区:一是认为其他行业很美,却不知道其他行业很难做;另一种是“以为自己能行”。其实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能力。你擅长制造业,那就努力去做制造业的好东西,除非你有大把的钱等着你去试错。
我也认识一些自媒体人,他们有自己的渠道,帮别人把东西卖的很好,所以动了心思,想做一个产品来卖自己。结果做生意后才发现这是个巨大的坑,才发现自己的能力是直播和叫卖,而不是做产品,因为直播商品和跑服装品牌需要两种能力。
讲这第一个故事,我想提醒你,你做的事情应该是基于能力和资源,而不是美好的愿望。
故事二:在营销中,你要把自己当成客户。
第二个故事:有一次,我去了广州一家很有名的餐厅。为了了解这家餐厅,我提前去体验了一下。后来见面的时候,我讲了几个我的感受。
第一,找不到这家餐厅,因为它的名字只印在那栋楼的电梯门上,而且印在不锈钢门框上,很不显眼。但是餐厅本身没有意识到,发现很好找。
第二,不知道怎么点。我拿了服务员提供的广东点心菜单,上面的分类把我搞糊涂了。我完全不能理解它。在大众点评上看到推荐的菜,菜单上找不到。但是,他们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第三,不知道这些零食的价格。我完全看不懂菜单上的“超、优、大、先、加”这几个字,也没看到每道菜后面的价格。当然,熟客可能知道,我们自己人也知道,但我真的不知道。
第四,我感到困惑的是,每个顾客都必须为茶付费。他们说这是广东的传统,每个餐馆都要收茶钱。
请注意,如果你想在全国各地开店,你不能站在一个广东人的角度思考。
你对你的餐馆很熟悉,但顾客却不熟悉。你应该从顾客的角度考虑问题。
有一次去重庆见一个客户,他问了我一个问题:“为什么重庆的火锅这么好吃,却没有一个特别受欢迎的民族品牌?”
我说,其实只是重庆人觉得重庆火锅好吃。作为一个山东人,我觉得重庆火锅油、腻、辣、辣,接受不了这种重口味。
同样,作为一个山东人,我也不建议你吃“正宗”的山东煎饼,因为正宗的山东煎饼在外省人眼里简直难以下咽。现在卖得最好的煎饼,要么是用各种菜卷成的改良煎饼,要么是来自天津的煎饼果子。根本没有“正宗”的山东煎饼。
所以,你知道的不一定是客户知道的,你想要的不一定是客户想要的,你喜欢的不一定是客户喜欢的。
通过第二个故事,我想告诉你的是:营销不应该基于自己的视角和偏好,而应该基于客户的视角和偏好。
故事三:做公司,做品牌,要从客户的利益出发。
第三个故事:大概十年前,我从媒体上知道了几个专业技术和互联网。有一个洞察能力强,专业能力强的自媒体大V。他的文章被网络点赞转发。
但是今天再看,那些专业的互联网今天几乎从媒体上消失了。为什么?
因为他们收到的“软文”太多了。企业找你写软文,当然不希望你写它的坏话,只能用不同的方式来赞美。这就失去了客观性和独立性。当软文越来越多的时候,你提供给读者的价值就会越来越少。
所以你会看到很多他观点不一致的文章。渐渐的,阅读量越来越少,影响力越来越小。
专业的自媒体要写出独立的观点和见解,为读者提供价值。这些自媒体是怎么赚钱的?你可以直接打广告来保持影响力。
对于一个自媒体技术互联网来说,客户的价值在于深刻而有见地的文章和观点。
对于一家咨询公司来说,客户价值在于它为客户提供了有效的营销和品牌解决方案。
为客户创造价值是一个公司的根本,也是一个品牌的根本。企业只有为客户创造价值才能得到回报,客户的价值才是客户购买的理由。
我讲这第三个故事是为了提醒大家:做企业,做品牌,不应该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去思考和行动,而应该以客户的需求和利益为出发点。
营销是一个完整的棋局,由一系列可以相互配合的技巧、能力、资源和组织组成。
营销的本质是利他,成就他人,创造价值。企业的利润只是创造价值的报酬。
所以我的《营销笔记》没有万能的方法和武器,也没有教像“如何修改一篇促销文章的内容,使销售额提高50%甚至更多”这样的具体方法。
希望能启发大家从最根本的角度去思考管理、品牌、营销。
同时我也相信这也会让你在其他地方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