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惨的一年不,暑期市场表现让人重拾信心

核心提示2022年的暑假轰轰烈烈的过完了,大多业者经历了冰火两重天,整个市场发展呈现明显的倒“V”字曲线。6月底开始,全国各大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全面复工复产,部分热门目的地同业累到“吐血”,详情可见文章《文旅人深陷疲劳战,谁是逆势前行“孤勇者”?》

2022年暑假已经轰轰烈烈结束,大部分商家都经历了冰火两重天,整个市场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倒“V”型曲线。

6月底开始,全国各大旅游目的地和目的地全面复工复产,部分热门目的地累得“吐血”。详见文章《文化旅行者深陷疲劳战,谁是逆势而上的“独行侠”?》。

7月底,海南疫情爆发,随后新疆、西藏等核心目的地相继“撤退”。8月份,只剩下少数几个地方继续接待游客。

9月,随着开学,成都、深圳等核心旅游城市陷入疫情,大家被迫留在家中休息。

趁着闲暇,不如回顾一下这个暑假旅游市场发生了什么,为今年接下来的四个月做好打算。

今年暑假,我从7月1日开始去了清远、十堰、惠州、宜昌、重庆、长沙、贵阳等旅游城市,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个人的看法。

大数据的统计摘要

8月29日,腾讯广告联合同程旅游发布了2022年暑期旅游报告。

2022暑期旅游报告/来源:同程旅游发言人

虽然这只是一个OTA平台的数据,但腾讯有短视频和直播自媒体的数据加持,可见一斑。

①出行需求依然明显存在。

机票方面,相信这个暑假去旅游过的人都感受到了明显的涨价。就我个人而言,长途旅行尽量选择高铁。

7月国内机票燃油附加费达到历史最高值,再加上去新疆、西藏等遥远目的地的天价机票,不得不让人觉得游客还是舍得花钱的。

景点方面,头部景区视频数热度持续上升,前10名分别是白帝城瞿塘峡景区、武夷山旅游、项英生态园、阆中古城、云台山景区、成都熊猫基地、长沙海底世界、惠山古镇景区、云和梯田、和顺古镇景区。

在周边游,“露营”是今年夏天最热门的关键词,自媒体搜索的热度在8月中旬达到了今年的顶峰。

此外,骑自行车和爬山也是夏季周边游的重要形式,尤其是在今年天气炎热的情况下,更多的游客前往城市周围的山区“避暑”。

旅行社的游客在环青海湖骑车。

从这些方面的数据来看,经过三年的疫情需求积累,一旦出现释放缺口,游客就会蜂拥而至。

②网络名人城占据位置c。

分城市来看,网络名人之都重庆牢牢占据报告“暑期热门目的地城市”和“暑期热门关注城市”第一名。

关于网络名人城的话题,我已经在《流量之后还需更多努力,实现“网络名人城”之路》里和大家分享过了。

对于年轻游客来说,新疆、西藏、青海的预算较高,但体验舒适度不高。沙漠/雪山/草原可能不如火锅/奶茶/文创受欢迎。

除了我文章里提到的成都/Xi安/长沙,昆明/贵阳/青岛也很抢眼,建议你查一下当地的天气预报。

贵阳大排档23点就要排队了。

③小众目的地开始出圈。

在这份报告中,黔东南州是夏季国内旅游增长最高的城市。8月底我也去了黔南州。不难理解为什么全国几乎一半的游客选择了贵州。

十大黑马目的地城市中,贵州省居然占了三个:黔东南、贵阳、遵义。

2022暑期黑马目的地/来源:同程旅游代言人

其余7个城市中,舟山、万宁、温州都是沿海城市。原因很好理解。

后四个与美食和红色主题有关,分别是昭通的牛肉串,佛山的顺德美食,“中国酒城”泸州和革命摇篮延安。

提醒一下,现在的自由行游客,大概就是为了一杯奶茶才选择去长沙的吧。

我建议小众目的地深挖当地独特亮点,然后在媒体上突破。这个“亮点”排在美食第一,历史故事第二,影视综艺拍摄第三。

突出主题游戏

暑期,亲子游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毋庸置疑,但这只是人群定位。

在产品方面,建议业界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①轻户外成为主流。

在之前对周边游的分析中,提到了三个关键词:“露营”、“骑行”、“登山”,都属于“轻户外”。

我在《我给你几个成功案例做参考》一文中分享了4个成功案例。有意思的是,他们的主打产品也是轻型户外。

年轻人喜欢挑战自己,做一些刺激的事情,但是户外领域的技术门槛非常高。游客想玩但自己不会。这时,旅游企业的机会来了。

10多年前,我在户外玩的时候,在户外的感觉是“穷游+驴友”,现在不一样了。

对体验舒适度要求更高,对服务器支付能力更强,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②博物馆很酷,很受欢迎。

长时间的高温酷暑应该是这个暑假给大家留下的最深印象。重庆的山火牵动了所有中国人的心。

去你觉得酷的地方。这时候就不再是骂人的话,而是最合适的旅行选择。

从目的地来看,云凉;就建筑而言,博物馆很酷。

作者打卡贵州民族博物馆。

博物馆不仅很酷,还能学到知识,完全满足亲子游客的需求。它们受欢迎并不奇怪。

报告显示,7月份,博物馆视频关注度环比增长89%,其中秦始皇陵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国家博物馆、四川博物馆、天一阁博物馆排名前列。

③社会属性不容忽视。

这一段,我跳出旅游市场先说说互联网公司。面对字节跳动的竞争,腾讯最大的底牌是什么?

根据最新的网络数据,视频号的日活用户有5亿,与Tik Tok的6亿相差甚远。

但微信最大的护城河是它的社交属性。你把你所有的同事、同学、伙伴都加到Tik Tok了吗?即使他们在Tik Tok,你也不认识他们。

同样,旅行团产品的“团”字决定了它天然也具有社交属性,但我们很多经营者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如果不构建产品的社会价值,难怪游客选择自由行。

如果还剩四个月呢?

今年还有最后四个月,对于全年运营时间不足的旅游业来说,这是非常宝贵的。

疫情的风险依然存在。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居住的深圳很多小区和写字楼已经被封了。

但越是这样,我们越要在9月到12月寻找一个有价值的业务窗口,让我们的企业续命到2023年。

①到旅游客源:游击战。

今年年初,我在外交部发文,预测今年国内旅游的复苏程度在各省市自治区之间会有较大差异。

今年三分之二过去了,我依然坚持这个观点。国家一再主张不要采取一刀切的做法。旅游企业作为客源地,不可能自己采取一刀切的方式。

对目的地政策和疫情发展要有足够的认识和预判,能组织游客去哪里就组织游客去哪里,打打游击战。

比如错过暑假的甘肃,现在就可以去,同时等待新疆、西藏的好消息;

海南可能要等,但是福建和广西也是低纬度地区,海滩很多。

厦门鼓浪屿海滩

信不信由你,这个国庆节游客不会挑食。无论他们能去哪里旅行,他们都会和你一起去。

②目的地:持久战

对于目的地的“庄家”来说,没有办法到处换台。考验我们的是打“持久战”的耐心。

以海南为例,暑假损失一半是无法弥补的,但可以通过“广积粮,慢慢成王”来等待冬季旺季的到来。

精简成本,控制预算,保持现金流.....这些建议其实是4-5月份给的。

精致的运营和业务的灵活性是对每一个目的地旅游企业的考验。

四个成功案例中,海南的同程最近暂停了旅游业务,借助小红书的用户群,走上了“年轻女性成长”的课程。

生存比什么都重要。

③为大家:文化与旅行深度融合。

这是我最后一次去贵州,和大家分享一下。

国内旅行经历越来越相似,即使疫情消除,“内卷化”也是大家无法回避的话题。

深刻理解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路径,深挖960万平方公里上的每一处文化宝藏,将其打造成为有竞争力的文化旅游产品。

少数民族只有55个,但春秋初期仍有148个诸侯国,有潮汕、徽州、敦煌这样辨识度很高的汉族地域文化。

敦煌莫高窟

如果说清澈的水和葱郁的山是无价的财富,那么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地方文化就是我们的摇钱树。

这些具有鲜明独特性的稀缺文化和旅游资源,不仅会成为游客前来的理由,也会成为我们产品的竞争力。

临终遗言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进入第三个年头,越来越多的同行离开了这个行业,令人痛惜。

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如果说我个人有什么收获的话,那就是对这个朝阳行业的信心加持。

疫情还在继续,但是暑假旅游市场的表现告诉我们,只要有一点点机会,旺盛的旅游需求就会释放出来。

消费退化,心理恐慌......肯定有影响,但是影响有多大?还是你用它们作为我们平躺的借口?

我们背靠中国14亿人口的市场和人民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这是我们最大的基本菜。

7月旅游市场的火爆,不仅使航空公司、酒店、旅行社、景区等直接相关行业受益,餐饮、超市、娱乐、农业等多个行业也从中受益。

旅游业是真正的“共同繁荣”。企业赚钱了,年轻人就业了,整个行业,整个国家就富了。

这是每个旅行者义不容辞的使命。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