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7500元买了日语课程后,小吴发现1v4强督导服务最后演变成了导师一个人的“独角戏”。记者还发现,很多“自律博主”的变现方法几乎相同:先创建自律人,然后不断更新自律笔记,模仿对方爆款,积累一定数量的粉丝,再引流到私人营销课程。
小红书搜索“自律”可以获得306万+笔记。
在一线城市工作了近4年的晓寒,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刷起了越来越多的自律帖——《被纪录片养大的女生格局有多爆炸》《自律30天,生活给了我很好的回报》《自律半年,我成了众人羡慕的对象》......
一些自律的博主也在平台上宣称,“自律”应该是工薪阶层与生俱来的本能——早上6点起床,黑咖啡,晨跑是标配,没看几本书就对不起美好时光;晚上工作后,如果不把学习作为副业,不准备注册会计师、法学考试或者第二外语,基本上就没有提升自己的机会了。
被洗脑后,晓寒决定加入一个副业。她关注了一个自称“一年帮助普通女生成长10倍”的自律博主,并付费参加了其副业训练营,但并不欢迎该博主“同款”副业3个月后“从电商小白转老板赚10倍”的成功。
统一的标题,雷同的文案,复制粘贴的推荐表,自律的帖子充斥着社交媒体平台。在自律的博主的文案中,奇迹在网络上比比皆是。自律100天可以脱胎换骨,自律一年可以让收入翻倍。但是粉丝关注一段时间后会发现,这些博主在宣传自律的同时,转身开始上架卖课程和产品。
在任何时代,自律都应该是被鼓励的正能量,但当自律博主为了推广付费课程,逼迫年轻人跳出舒适区的时候,自律就成了引流工具。那么,花钱真的能让你自律吗?
着迷于“自律”的年轻人
在小红书里搜索“自律”为关键词,可以获得306万+的笔记。纸条的标题很醒目——自律半年,生活狠狠的奖励了我,我对自律上瘾了。经过100天的自律,我成了所有人羡慕的对象...我点了几个好评的笔记,笔记内容都差不多。
一个又一个类似自律人士的分享帖,像循环播放的单曲,在传播年轻人的焦虑。
刚刚步入职场的木子渴望在一件事情上取得成功,以弥补自己在职场上的成就感不足。从减肥、学习乐器、创办副业到准备注册会计师,只要木子的想法在脑海中浮动,就会在他正在使用的社交媒体App上体现出来,相关帖子不断出现在他的面前。
然而,与博客作者不同,自律对木子来说似乎非常困难。在连续减肥两个月后,木子的体重仍在120磅左右波动。
接下来,木子把自律的重点放在乐器学习、副业学习和考证上。看着手机上不断推送的自律经验帖,想起生活中一地鸡毛,木子发现,越是沉迷于博主的自律成功,越是焦虑。
小吴为日语课程分期支付了7500元。
像木子一样面临自律困境的大学生小吴决定寻求突破。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小吴看到了羊驼教育日语课程的推荐信息,其中1v4的强监管模式让他颇为感动。在和卖课老师的交谈中,小吴告诉我,羊驼的教学模式是强监督、有趣服务,非常适合基础一般的新手学员。
“有老师带领你,你掌握一个知识点后会有满足感,会有继续学习的动力。如果没有引导,你会有挫败感,时间久了就会半途而废。”卖课老师给小吴解释了自律学习容易失败的原因。她强调,羊驼日语实施的1v4督导服务包括一名班主任处理日常投诉和情感沟通;一个讲师专门上课;一个导师答疑解惑,日常督导;有导师负责监督学习,解答导师遗漏的问题,可以最大程度保证学生的自律学习。
稍作犹豫,小吴选择了花呗,并分期购买了0基础的直接N1学习套餐。作为羊驼日语最贵的套餐之一,N1套餐包含700多个课时,课程介绍页面显示“直播+录播+课后辅导,学习不走弯路”。老师告诉小吴,套餐里的课程都是直播+录制的模式授课。
学完日语五十音,小吴发现教材的教学全部变成了录播课。所谓的强监督服务,最后演变成了导师的“独角戏”——每天群发消息,不管学生有没有回复。后来小吴因为家庭原因暂停了日语学习,导师也没有采取进一步的监管措施。
假博主和真机构趁机卖课程是常态。
贝壳财经记者打开微信后发现,日本老师不断发来课程推广信息。
在其他的日语学习博主中,也重复着类似的套路。
平台上频繁出现“学日语让人远离精神内耗”“N1学会了如何抵制自制力差”“N1考过了,笔记资料免费分享”等帖子。
被博主吸引,白茶加了对方的微信,打算收集学习资料,却发现学习博主变成了卖羊驼日语的老师,开始卖日语课程。
白说,除了1v4的学习督导,老师还承诺1:1录播直播课,每周增加一节外教口语课。被付费推广后,白茶发现早期语音学习后,承诺的直播课变成了兴趣课和自习课,直播1:1的模式也变成了四节录播课,中间还加了一节直播兴趣课。
记者还随机给5位日本学习博主发私信索要学习资料,却发现以下流程惊人的相似——关注微信官方账号、回复关键词、扫码添加好友、领取资料。
五个日语学习博主中,三个说自己是羊驼教育的日语老师,一个是丁当的日语老师。加了微信后,四个机构老师基本保持每天推广机构付费日语课程2-5次的频率。
据调查,羊驼教育旗下的湖南羊驼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在最近三个月内创造了56个新职位。从招聘人数来看,招聘最多的岗位是班主任、销售专员和售前老师。根据招聘信息,果壳财经记者发现,该公司今年3月以来发布的59个招聘岗位中,只有5个是教学老师,其余均为课程销售、课程咨询老师和专门的微信咨询师。
自律的博主付费运营课程的营销套路和上面的套路差不多。记者进入一个博主自律打卡群后发现,这个400多人的群被所有成员封禁,只有管理员不时出现提醒粉丝注意群公告内容。在群公告的指引下,记者添加了两位自律博主的“私人微信”,却发现两位“博主”的自我介绍有很高的重合度。简单寒暄之后,他们开始推广自己的付费运营课程。
除了账号运营和语言学习,自律的博主在其他领域引流壳子推广机构课程和产品的情况并不少见。今年4月,在短视频平台上,记者添加了某教育机构的书法老师微信。接下来的几个月,老师几乎每天都会发来课程销售和学习用品的信息,并不时催促记者回复。
培训效果存疑,退费难成为普遍问题。
在大城市打拼的晓寒选择了经营小红书作为自己的副业。加入付费自律博主训练营,她期待着一窥从自律到成功的秘诀。课前,她想象了各种博主如此优秀的原因,比如自律的加持,系统的学习方法。但是在课堂上,除了教一些软件使用方法,博主提到最多的还是自己的摸索。
同时博主给出自己的编号经验——模仿爆款笔记。这和最初的想法完全不同。晓寒只是觉得这难以置信。她不能理解她信任的博主的成功经验是抄袭,她引入坑的自律笔记都是伪造编造的。
经过一段时间对小红书账号运营的摸索,晓寒原创了一篇爆款笔记,收获了近6万个赞。爆炸笔记出现后,晓寒发现自己的笔记立刻被老师抄了,对方甚至获得了比自己更好的流量。
在操作小红书一个半月后,晓寒放弃了正常出勤的状态。“我不想和他们一样。我就是靠模仿跟风来吸引粉丝”。初级训练营结束后,晓寒没有继续报名博主的高级课程。
抱着便宜的想法买了羊驼日语班,请人监督自己的学习后,念安发现羊驼的监督流于形式,和老师朋友圈截图呈现的强监督情况完全不同。她每天只能多看几节,懒的时候不会看两三天。
至于羊驼日语的教学内容,小吴用“货不对板”四个字来形容。她认为自己分期支付的7500元,只换来了哔哩哔哩几十个免费的日语课程资源。配角老师好像也不专业。她觉得录播班主任的教学很枯燥,正式课的教学水平和试听直播班主任完全不一样。外教的课就像一份小礼物。直播一对多很难抢到连麦的机会。有时候导师批改作业出错,有时候咨询的问题答不上来,或者过了很久才回复。念还告诉记者,她觉得录播课老师讲课比较死板。“任何老师都可以讲解,照本宣科没有门槛”。
几位感觉被骗的消费者向羊驼教育提出退款要求,但无一例外被拒绝。小吴第一次申请退费时,羊驼建议小吴换班学习,但换班后小吴发现自己的班主任并没有换,于是对小吴的态度急转直下。
值得注意的是,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咨询羊驼日语课程销售时,对方承诺讲师均为帝国大学研究生,在日本任教多年;导师都是国内一本毕业,至少留学日本一年。不过,在招聘信息中,果壳财经记者发现,日语高级教师这一职位对学校水平、是否有海外工作学习经历并无硬性要求。
在黑猫投诉中以“羊驼教育”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可以得到235条投诉结果,其中在大川的虚假宣传和退款几乎没有关联。在小红书中搜索“羊驼教育防雷”为关键词,可以获得47个笔记。其中,一个询问羊驼日语课程的帖子下有85条评论。评论中提到的防雷内容与上述大川消费者的类似。
公开资料显示,羊驼教育的关联公司湖南杨晓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也卷入了一起民事买卖合同纠纷;小骆驼公司也于今年9月被长沙市岳麓区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执行金额16186元;此外,该公司旗下的羊驼雅思和羊驼韩语两款app因强制用户使用定向推送功能,已被信息管理局列入侵犯用户权益的通报名单。
年轻人应该如何应对自律焦虑?
在注册了自律博客的付费课程后,晓寒有机会一窥自律博客的日常生活。久而久之,她发现博主所谓的自律更多的是人创造出来的。晓寒了解到,几个自律的博主和训练营老师,曾经像母亲一样照顾自己,其实是一个团队的。大家模仿爆款笔记,在同一个公司操作账号。“小红书上那些自律的名叫xx马的博主都是一个团队的,”说。
这些自律博主的变现方法几乎都是一样的:先创建自律妈妈的自律帖,然后不断更新自律相关笔记,模仿对方爆款,积累一定量的粉丝,再引流到私人领域做自己的课程,比如自律打卡群、早起群、育儿班、摄影班、减肥班、自媒体班等。
在一个自律博主的讨论帖下,有网友写道:很多自律博主本身就是人,与现实不符。只是因为想做博主而推销自律,展示自己的一面的营销手段。
在参加了博主初级训练营课程后,晓寒说,对她来说,博主的自律光环消失了。她认为,如果她所相信的一切都是别人刻意制造的假象,那么复制和学习就没有任何意义。
交了7500块钱,小吴现在的日语水平还没有太大的进步。放弃羊驼日语后,小吴没有再寻找其他途径继续学习日语。她评价自己“入坑”是因为缺乏自律,但最后还是“两空财力”。目前,小吴正在寻找其他维权的消费者,打算联合起诉羊驼教育,维护自己的权益。
既然花钱买不到自律,年轻人如何变得自律?
自律博主殷瑛告诉记者,她认为自律更多的是与过去的自己进行比较,控制自己的行动,让自己越来越好,而一些小的改变带来的满足感可以让人越来越接近自律。
青年作家、青创品牌创始人张萌从三个方面讲述了年轻人如何从伪自律变成真自律。
首先,自律需要目标作为底层驱动力,目标的确立要遵循“聪明法则”:“S”代表“具体”,即明确。比如希望像某人一样有个好身材,可以改成希望三个月瘦10斤;“M”代表可以测量的“可测量”;“A”代表“可达到的”。“R”代表“相关”,即相关。一个人的小目标要和人生的整体大目标保持一致。比如有的人大目标是成为舞蹈家,但目前状态不佳,需要先定下减肥的目标;“T”代表“限时”,即有时间限制。在制定目标的时候,要明确自己想在什么时间达到什么效果。
其次,要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如“18周期礼物法”、“励志金钱抵消活动”等。每21天可以养成一个习惯。如果以21天为一个周期,那么一年可以分为18个周期。当你坚持做一件事的时候,在每个周期结束的时候设定一个奖励。周期越长,礼物价值越高。这18份礼物并不是随意设定的,而是有一定的选择标准:50%与个人成长有关,30%与物质甚至炫耀有关,另外20%可以随机选择。然后,根据想要的程度对礼物进行排序,把最不想要的放在第一个周期,以此类推。完成周期目标可以获得一份礼物作为奖励;如果你没有达到目标,你将受到失去购买礼物资格的惩罚。“励志钱支付活动”类似于word App推广,坚持打卡,全额返还课程金额。
最后,说到自律,千万不要独行侠。在互联网上链接各种社区非常方便。年轻人可以通过网络找到自己的阵营,大家坚持自律,一起打卡。
新京报壳牌财经记者李梦晗编辑岳彩洲校对陈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