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平台趋严收紧下,想要流量,医美该怎么做

核心提示国家卫健委等九部门联合发文明确提出,严肃查处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身份之便直播带货。2022年12月底前,由国家卫健委牵头,公安部、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配合完成该项工作。抖音于今年6月30日关闭医疗健康类认证创作者账号的商品

国家卫健委等九部门联合发文明确提出,对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和身份带货活的,要严肃查处。2022年12月底前,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公安部、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配合完成此项工作。

今年6月30日,Tik Tok关闭了医疗健康认证创作者账号的商品分享功能,禁止医疗健康认证创作者开通新的商品分享功能。

Tik Tok官方公告

在新媒体账号上打造医生个人IP,希望借助短视频平台吸引客户,似乎更难。而专注健康知识普及,同时带客带货的医生,也会面临国家政策和平台更严格的监管。

美全的医学“网络名人”不仅限于“医生”!

随着Tik Tok、小红书等社交软件的流行。,消费者更愿意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通过p图软件、换脸拍照软件、轻医美容加持等方式广泛传播分享美丽的理念。

种草大户:小红书

数据显示,超七成医美用户是通过以小红书为代表的分享平台接触医美,其中超六成用户是通过身边的朋友种草医美。

在以消费为导向的医美行业,历史上高速发展的时期往往伴随着一种可以支撑整个行业赢得客户的营销渠道的出现,比如电视纸媒、搜索引擎、医美电商团购。

短视频+直播时代,几乎所有主流平台都将民营医美机构拒之门外。这也迫使以医美从业者为营销主体获取客户的方式成为短视频客户的主流。

交通之王:Tik Tok

有流量的地方就有销量。尤其是在网络名人经济发展较好的一二线城市等地,最早开始尝试以个人身份从Tik Tok等平台获取大众医美流量的医美机构,大多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比如近几年的疫情碾压了同级别的其他城市的增速,这就和网络名人经济在当地发展的比较好有关。

显然,在传统获客渠道衰落的情况下,依靠KOL意见领袖获取潜在医美流量将成为医美行业重要的获客方式。医疗机构中的医生、医美顾问、医美营销经理以及与医美机构合作的利益相关者,是最有可能通过这些平台构建个人IP、获取医美流量的人群。

但随着新政策的出台,对几大网络平台的约束无疑更加严格。在这样的背景下,医美IP想要流量都在做什么?

你想用流量医美IP做什么?

第一

和正规运营公司合作,“灰色地带”不能碰!

据一位做医生IP代理的朋友介绍,由于私人医生无法认证,不仅无法获得平台流量支持,还可能因为内容涉及医疗而被平台限制甚至封号。要想获得更大几率的爆款视频,在做好内容的前提下,需要通过多个账号进行矩阵操作,同时有效降低账号封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相比于认证账号,这种方式显然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很多民营医美机构为了更容易的从短视频平台获取流量,甚至选择了一些看似灰色的高危方式,这些方式也可能涉嫌违法。

一些民营医疗机构,与公立医院的医生合作,通过为医生提供免费的视频拍摄、账号操作等方式,引导患者到民营机构就诊,从而在产生业绩后进行盈利分红。一些医学专家表示,这种行为违反了医疗机构工作人员诚信执业的九项准则,给公立医生的职业前景带来风险。

还有的利用一些手段,为民营机构的医生提供公立医院的职业资格注册和账号认证服务。我们也听说过一些医美机构不时在公立医院购买医生认证账号。但这些灰色手段,无论是医生自身的资质认证,还是平台规则,还是国家政策,都不是花高价的私人机构所能控制的。这给账户的稳定运行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和很高的风险。

购买媒体认证账号进行科普宣传,一度是一些医美机构获取流量的方式之一。一位资深媒体人表示,前两年有些媒体因为对医疗政策了解不够,在与一些医疗机构的合作中陷入困境。近两年,随着国家政策的收紧,很多媒体开始自查涉嫌违法的医疗账号。据悉,几个月前,Tik Tok等平台也已经开始批量封杀此类账号。

第二

和个人网络名人合作,绕不过平台规则。

除了医生,个人网络名人也进入了医美经营者的视线。在网络名人经济流行的前几年,一些医美机构尝试与网络名人这种拥有一定粉丝数量的个体合作,希望带来潜在流量。

在Tik Tok等平台已经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比如美妆行业的科普,美妆设计,名人看脸,直播看脸等等。,通过运营个人账户来规避医疗限制,获取医美流量。

在医美行业,甚至有专业的团队和公司帮助医美从业者打造个人IP,获取流量。对医美的要求往往和网络名人差不多,形象好,谈吐好。当然,医美的专业要求也更高。

结论:在有着多种可能性的医美市场,敢于尝试,敢于创新,敢于突破现状,这些都有助于医美找到更有优势的获取流量的方式,进而帮助医美机构突破流量桎梏,获得更大的发展!

内容来源:大医时代周报、河南市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