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二研究:困在双“流量仓”的小红书,能否撑起亿美元估值

核心提示最新估值200亿美元,小红书依然困在双11“流量仓”。今年,小红书的IPO传闻不断,其估值从30亿美元、60亿美元、100亿美元持续上涨;直至11月8日曝出由淡马锡、腾讯等领投的最新一轮融资,投后估值高达200亿美元。上一次的舆论关注,还是

最新估值200亿美元,小红书在双11还困在“流量仓”里。

今年,小红书IPO传闻不断,估值从30亿美元、60亿美元、100亿美元不断攀升;直到11月8日,由淡马锡和腾讯领投的最新一轮融资曝光,投后估值高达200亿美元。

最后的舆论关注还是源于滤镜风波。

过滤器关闭后,“苏烟”小红书面临着突破内容社区的问题。虽然被视为新消费品牌的“孵化器”,但在头部电商如火如荼的双11,小红书继续陪伴着“流量仓库”。

相信资金流和网络名人效应;然而,未实现的流量和网络名人效应似乎并不具有说服力。

在流量变现的压力下,不考虑估值,小红书首先需要给资本一个答案:仅仅靠“流量仓库”种草,真的能走出内容社区的另一条路吗?

毕竟借鉴猫扑、天涯等内容社区的经验;小红书只有避免成为“时代的眼泪”,才能高估值IPO。

双11被困“流量仓库”

小红书诞生之初,就与消费主义密切相关,被誉为“种草平台”。

2013年,毛离开私募股权公司贝恩资本创业,与大学同学曲芳一起创办了海淘购物攻略社区。小红书诞生了。

小红书的电商业务经历了几次迭代。2014年,小红书推出自营电商品牌“福利社”,主打跨境电商;2017年,小红书从电商转型社区,将Slogan从“天下好东西”改为“天下好生活”,开始向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平台转型;2021年,电商再次成为小红书的战略重点。

不同于Tik Tok、知乎、微博等内容平台,或因海淘攻略,小红书天生具有消费基因,用户的搜索行为往往伴随着购物目的,具有更高的转化潜力。

在电商行业,小红书更像是一个非常努力却成绩平平的“后进生”。

今年双11的具体销售数据还没有公布,但根据微商的数据,2021年小红书双11的活动热度仅在第三梯队,无法和头部平台淘宝/天猫相比。

“无二研究”发现,相比淘宝、JD.COM等优惠策略,小红书的双11还是有些“返璞归真”——简单的满减、一拍即卖无押金、每日更新的折扣品类……就像回到了五六年前的双11。

如此一来,相对于头部平台满天飞的“作业”,围绕小红书的讨论相对平淡。

双11开始支付尾款的第一天,小红书直播吧的直播观看量有点惨淡:爸爸直播观看总人数6.1万,阿彦王直播观看总人数5.3w,福利社直播观看总人数3.4万,位列当天全台Top3。同一天,淘宝直播的主播李佳琪和维娅拥有数千万的观看量。

去年9月,原李佳琪直播团队助理傅鹏受邀成为小红书首席生活体验官,第一场直播就创下了2亿观众的记录。

相比以往淘宝现象级的直播,傅鹏在小红书的直播声音并不算太大。据千瓜数据显示,截至10月25日,近90天在富朋有16场直播,平均上架62件商品,客单价452元,平均观众只有15万。

在“无二研”看来,小红书的电商业务至今无法独立行走,即使在内容和电商之间来回摇摆;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下游产业链上小红书的缺位。

无论跨境电商,还是第三方品牌,小红书都没有参与供应链的建设,所以它别无选择,只能成为电商的“流量仓库”,为淘宝、天猫、JD.COM等电商平台指导和“打工”。

虽然小红书曾经创造了完美日记、花西子等国产品牌的爆款营销案例,但流量最终导致了淘宝和天猫。数据显示,2018年11月,小红书提供给完美日记的搜索曝光流量是年初的12倍,但天猫是完美日记销售的主战场。

当年双11期间,完美日记成为天猫美妆销量第一的国产品牌;双12: 00完美日记超越国际大牌成为天猫彩妆销量第一。

“小红书种了草就去天猫下单”,就像品牌营销的行业笑话一样,小红书还困在“流量仓库”里,没有真正借势发展自己的电商业务。如果只是作为导流环节,难免要摆脱电商“嫁人”的命运。

以小红书最近推出的“生活五味便利店”为例。“二号研究”发现,其主题H5中的陈设并没有跳转到商场购买链接,而关联平台中的草帖和视频依然是“流量仓库”的导流游戏。

几年前,淘宝对自己的“仓储式”定位颇为担忧。随着种草内容和直播的建设,正逐渐摆脱单一的工具属性。

11月初,小红书与有赞、魏梦合作,共同推出基于小红书小程序的电商解决方案。预计12月,有好评和微联盟的商家可以在后台申请开通小红书小程序,进一步扩大小红书品牌数量。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一举措可以视为小红书摆脱“流量仓库”的大胆尝试,但目前仅停留在概念层面,实际效果有待验证。

在“无二研究”看来,目前,电商行业竞争格局已定,马太效应愈加明显。小红书需要从独特的角度切入,有望撕开一个专属的世界。但它被困在“流量仓”里太久了,除非“先破后立”,否则很难扭转局面。

广告撑起的“四个不同”

小红书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3月底,小红书月活用户破亿;其中,内容创作者超4300万,发布的相关《种草笔记》超3亿。

“二号研究”发现,KOL/KOC的四部分,即种草带货、会员收入、带货直播电商、广告收入,构成了小红书的收入来源。

目前,广告已经成为小红书最重要的收入来源。据LatePost数据显示,小红书2020年的营收约为7.5亿至10亿美元,广告业务约占80%。

目前,小红书似乎在用户、博主、商家、平台之间形成了一个闭环:用户获取信息、贡献销售、购买小红书会员、创造新内容反哺平台,构成了小红书所有运营活动的基本盘;

博主依靠优质内容分享吸粉,实现广告流量,通过种草带货、直播带货等方式为平台贡献收入。

商家打广告吸引潜在消费者,为小红书贡献最多的广告收入。

细看,小红书的实现意图充斥着各个环节,是各种商业逻辑的混合体,如同“四个不同”:如果专注于社交,有望成为中国版Instagram;如果坚持培养UGC内容,注重用户服务,类似于知乎和哔哩哔哩;;如果专注于种草导流,小红书更像是“女版”,有什么值得买的;淘宝和Tik Tok是电子商务直播领域的领导者。

在沉重的现金流压力下,小红书的商业模式略显尴尬,在破局之路上进退两难。

“第二研究”注意到,小红书和MCN组织和博客之间可能存在利益冲突。

对于MCN的机构来说,小红书的管理更加严格。据“短视频工场”消息,2019年6月,《小红书合作组织管理细则》规定,向入驻的MCN机构收取最高20万元保证金;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淘宝系和Tik Tok同期执行10万元保证金标准。博主只有签约MCN机构才能开展推广活动,私自接单直接扣押金。

看似规则完善,实则尴尬,给MCN机构和博主很大压力。但从商业逻辑分析,更多的是参与分成,保证小红书平台的收益。

同时,对于广告内容是否直接链接到购买链接,小红书也不够大度。虽然已经尝试过把种草笔记和广告分开,但是两者还是没有绝对的界限,因为小红书并没有在广告下面挂一个购买链接。

对比其他平台的广告内容:淘宝短视频种草内容有商家链接;Tik Tok将购买链接直接挂在广告下方。这让小红书的规定显得有点欲盖弥彰:放不下变现,又不想失去用户。虽然广告业务随着“四不同”一起拖后腿,但内容的纯粹性不得不为其让路,势必会动摇小红书的基础用户。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小红书迟早要面临最后的选择。

200亿美元被高估了?

作为以女性用户为主的生活方式平台,小红书是资本市场的“宠儿”。

据调查,截至目前,小红书已经经历了六轮融资,股东包括阿里、腾讯、金沙江创投、ggv资本、高轩资本等。

其估值不断攀升。2019年3月,LatePost报道小红书进行E轮融资,估值50亿美元;据21世纪经济报道,2019年底,其估值迅速上升至60-80亿美元;今年5月,据财经杂志报道,小红书新一轮融资估值超100亿美元,已经到了超级独角兽的水平。

11月8日,有媒体报道称,小红书已完成新一轮5亿美元融资,由淡马锡和腾讯领投,投后估值200亿美元。

易观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8月,小红书月活用户1.6亿;极光大数据显示,2021年4月,小红书日活跃峰值突破6400万,男性用户占比达到31.05%。

小红书200亿美元的估值真的配得上吗,广告支撑了大部分收入和杂项业务?

提到海外图文社交平台Instagram,据彭博透露,其2019年广告收入为200亿美元,如果是独立公司,估值有望超过1000亿美元。小红书和“中国版Instagram”还有很大差距,估值自然比不上Instagram。

《什么值得买》曾被誉为男版小红书。其母公司值得买入,11月10日收盘后总市值为67.33亿元。但其专注引导电商平台和工具属性明显。前者的商业模式比小红书过于简单。

从用户画像来看,同为后浪大本营的哔哩哔哩,11月10日收盘后市值约2423.4亿港元。CEO陈睿在今年9月的世界互联网大会2021乌镇峰会上表示:目前哔哩哔哩18-35岁用户占78%。

根据QuestMobile2020报告显示,小红书月活用户超过1亿,其中72%为90后用户,这些90后用户中约50%为90后用户。“后浪”用户可能是小红书200亿美元估值的一大原因。

从收入构成来看,参考同样以广告业务为主的微博,美国东部时间11月9日美股盘后市值为98.98亿美元,不及小红书最新估值的一半。然而,2021年Q2微博直播用户数约为5.6亿,是同期小红书的2.3倍。

相比P/S,以2020年10亿美元营收计算,小红书整体P/S是20倍。

字节跳动CEO梁如博在CEO面对面会上表示,字节跳动2020年营收2366亿元,最新估值4200-4500亿美元,市盈率10.8-11.4倍。

而小红书广告业务25倍P/S,字节跳动广告业务收入1750亿元,只有15.3-16.4倍P/S,说明风险被高估了。

高估值的基本逻辑是资本喜欢流量,相信网络名人效应;但未实现的流量和网络名人效应并没有说服力。

相比同类平台,小红书的头部博主带货不多,“去中心化”的流量玩法进一步降低了头部效应。从单个博主的粘性来看,小红书可能只是Tik Tok和微博的“备胎”。

在“无二研”看来,无论估值如何,小红书首先需要避免成为“时代的眼泪”。

社区里有很多高含量低含量的情况。当年主宰互联网的“猫扑南闯北”,如今已经沉寂;虎扑、豆瓣等社区局限于用户群体的固化,直接面对商业化问题。其中90%的用户是雄虎,今年6月已经遭遇第二次IPO受挫。

《时代的眼泪》吸取了前车之鉴,纯内容社区不赚钱;如何在商业化的同时最大程度的保持社群氛围,是一门学问。

小红要突破内容社区,实现从“看”到“买”,考验用户忠诚度和运营策略;然而经过几次战略转型,留给它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撕女社区如何撑起高估值?

作为一个以女性用户为主的社区,小红书的消费主义基调没有改变,但曾经真诚分享的氛围已经一去不复返,仿佛从过去被“撕裂”了。长此以往,用户会寻找更纯粹的社区,流失是必然的。

天平的一端已经倾斜。时至今日,小红书已经无法粉饰社区的商业化,大部分商家都或多或少的让流量变现;但想要突破内容社区并不容易,毅力和敏锐快速的观察力缺一不可。

在这些问题还没有解决的时候,200亿美元的高估值不禁令人担忧。回顾今年2月上市的Aauto Quicker,上市前最高估值达到4800亿港元,如今市值已跌去近1000亿港元。

繁华落尽,千真万确。关掉滤镜后,撕坏的小红书除了在“流量仓”种草外,如何探索女性社区的上限?

本文中的一些参考资料:

1.在扭曲的过滤笔记下,小红书正在被撕毁,极客专区

2.谁给了小红书估值100亿美元的勇气?“,华尔街新闻

3.“假滤镜,作弊风暴,小红书怎么了?》,界面

4.“36Kr独家|小红书完成新一轮5亿美元融资,投后估值200亿美元”,36Kr

5《完美日记》敲钟上市。“小红书新品牌第一股”市值超122亿美元,《证券日报》。

研究郑重声明,本文观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做出的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应谨慎、理性地做出投资决策。

作者/卢存

排版/恩硕

制片人/尤达

生产/研究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