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我在逛小红书的时候,不时注意到有博主给平台发来“感谢信”。内容大致如下:“努力没有白费,1800粉收到蒲公英邀请”,“感谢小红书的青睐,2000粉丝加入变现阵营”...
对此,我以“收到蒲公英邀请”为关键词在小红书整理搜索,找到了一百多条相关笔记,但这只是一部分公开消息的博主,其他收到但没有公开的依然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以前蒲公英的天赋申请是以5000粉丝为基础的,业余爱好者一般不具备合规的条件。不过小红书这次一改常态,反而主动邀请低粉素人大量入驻,引起了业界的广泛讨论。
01
小红书“解绑”业余
从小红书上的备注来看,这次邀请入驻蒲公英的业余博主粉丝数量基本在1000-5000之间,粉数不足1000的暂时不邀请。小红书MCN零克互动CEO Sky先生也做了一个调查。结果显示,本次邀请是针对所有类别的,需要保持账号稳定和更新,不存在违规和异常情况。图片取自小红书
大多数业余博主在收到平台邀请时,都表示非常惊喜。“这是平台对我的认可,以后我就是一个有变现能力的土豆宝。不过,我赚不赚钱无所谓。我以后一定会更加努力做好内容,不辜负平台和粉丝的信任。”业余博主@Tina*** base在笔记里立了个旗。而很多有接单经验的“前辈”也给出了“正餐”攻略,帮助“后辈”了解如何报价、如何谈判和修改品牌保护协议、取消合作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等。,被很多业余博主点赞收藏。
除了达人,不少品牌用户也为此举叫好。
有品牌指出,因为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的几轮大规模禁售事故,给营销带来了不小的困难。一方面,他们的营销策略被彻底打乱,成本也增加了不少;另一方面,要花精力定期检查一些“没有武德”的机构是否为了让自己的数据好看而铤而走险,导致误伤。
“这次小红书请人进场,是一个很好的信号。”有品牌表示,未来可以用更低的成本覆盖更多的用户。虽然容积率不如过去,但好在他们不用担心违规被处罚,顿时感觉精力充沛!
02
把“三方博弈”变成“三方共赢”
事实上,自从平台严厉打击“非法营销”以来,小红书一直处于“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局面。起初,为了扩大发声范围,品牌最常见的方式是私下与博主对话,但没过多久,很多品牌发现自己被封禁7天,甚至被封禁,原因是“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多次发布非法私信进行商业合作,违反了社区规范”。
随后,双方再次“另辟蹊径”使用邮箱对接,在账号首页留下邮箱号码甚至成为不少机构对其红人的明确要求。其他像英文对接、表情暗示、选择举报20-30%笔记实现合规、私下付费给合作博主要求介绍其他人才的现象更是数不胜数。
小红书中的英语对接法
但这种操作很快就被平台的“不包含”打败了。据了解,一般没有报品牌名或者有明显推广标志的笔记,会被平台判定为硬广。这样的笔记即使发表了,也不会被搜索到,相当于花了钱,甚至赚不到钱。这几轮“游戏”确实起到了一定的净化平台生态的作用,但也造成了很多尾巴博主和品牌的流失,这对于小红书来说是极其危险的,在草平台搭建的环境中,他正受到来自背靠背的攻击。在中国,有句老话叫“疏而不堵”。既然挡不住品牌和博主的需求,依靠强硬手段只能治标不治本,不如直接帮他们扫清障碍。
但从“邀请制”的放开程度来看,小红书的动作颇具考验性。首先邀请一些相对素质较高的业余爱好者试水。如果效果还可以再全面放开,不合适的话调回来也无妨。
虽然范围有限,但对三方都有很多好处。首先,说到品牌,prime人的签约成本肯定比头部中间部分低,推广范围也能比之前有很大提升;业余博主不必觉得现金遥遥无期,这也是对内容创作的正面鼓励。
而且对平台更有意义。按照小红书的规定,在蒲公英完成合作的双方都需要向平台提交10%的服务费。现在业余爱好者多了,合作和平台的收入自然能增加,一些波动的想法也能平复。
03
开蒲公英不代表“一切都好”
从行业内的整体反应来看,大家都看好小红书邀请业余博主开蒲公英,但这并不代表未来的推广会一帆风顺。对于人才方来说,越来越多素人的涌入势必会迎来内卷,频繁的广告也会被粉丝认为是“吃顿好饭而已”。如何在分享和广告之间找到平衡点,以优质的内容脱颖而出,是每个博主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就品牌而言,多选不代表可以随机分配。如何选择与自己匹配的博主,如何平衡硬广软的比例,如何通过内容策划提升合作质量,如何撬动更多博主打破垂直品类之外的圈子,都需要精心的品牌规划。此外,洞察用户需求,加强RD投入是一个品牌生存的根本。
而且值得大家关注的是,未来用户的注意力只会越来越分散,想只通过一个渠道吃掉全世界显然不现实。现在各大电商平台都在支持种草项目,无论品牌还是创作者,还是应该尽早布局,分散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