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YY
编辑:尹明
下线一个月的网易云音乐刚刚恢复上架,小红书就传来下架的消息。
7月29日,有消息称,包括华为、OPPO、魅族、一加在内的安卓应用商店,除了IOS系统的小米商城和Apple store外,均无法下载小红书app。今天上午,创业在手机软件商店搜索小红书App,提示显示:“应用内部优化中,暂时不提供下载”。
目前小红书在苹果AppStore仍然可以下载,下载的用户不受影响。另有知情人透露,Apple Store近期也可能会下架小红书,最早可能是明天。
为什么下架了?创业邦向小红书求证,对方回应称已了解情况。目前公司正在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解决。对于下架的原因,没有确切的答案。
小红书这两年成长很快。根据小红书创始人曲芳在今年6月的一封内部信中披露的数据,小红书拥有2.5亿总用户,8500万月活用户,超30亿日社区笔记曝光。雷军前几天还在小红书个人账号开了个博主,写笔记预热小米CC9。然而,在快速成长的同时,小红书接连爆出种草写稿、数据造假、“灰黑产业链被曝光”等负面新闻。
非法医疗美容下架?
有猜测认为,这种去除可能与非法医疗美容有关。小红书下架当天,《南方都市报》曝光了小红书医美乱象,称小红书已成为非法医疗美容的行业“集散地”。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小红书App内有多家卖家以“种草”为名销售国家违禁药品,声称有各种“绿毒”“粉毒”,“紫河车”也有现货;也是以“种草”的名义推荐。实质引流线下无资质的医疗机构和游医都会注射。甚至5号还加速了微整形的培训班,在小红书上发表了“安利”和“大卖广告”的笔记。
报道称,医美药品牌生产企业众多,但并非所有品牌产品都能进入中国。目前还没有任何品牌的胎盘植入产品被允许进入中国。而粉毒、白毒、七彩毒、绿毒等未被录取的品牌,却在小红书上广泛种植。有网友展示了产品包装图片的分享效果,也有网友直接摊开打肉毒杆菌的场景,写下自己的亲身经历。很多“种草”笔记里隐藏着很多指向销售意向的“广告”。这些卖家不仅销售违禁药品,还承诺“一站式”服务,推荐线下“医生”帮忙注射“粉毒”,但推荐的所谓医生并不具备医生资质。另外,微整形培训机构碰瓷医科大学利用虚假广告招生,称之为“两天理论,三天实践”,微整形五天就能加速。
从销售非法药品到提供无资质医生服务,再到非法招收、培训无资质医生,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不过,目前小红书并未对此做出回应。
真的种草还是广告?
小红书最早是以UGC模式成长起来的,“种草”的社区模式吸引了大量用户。有人说,看小红书就像在用户心里种草。读多了就想“拔草”买。然而,成功也是种草,批评也源于种草。据多家媒体报道,小红书存在虚假的《种草笔记》。只要给钱,产品不管有没有评估过,都可以上“种草笔记”。在这种情况下,一个“种草笔记”几乎相当于一个软广告,用户很难分辨这是真笔记还是商业套路。
事实上,今年以来,关于小红书的负面新闻从未停止。
3月,据中新经纬报道,小红书存在用户体验文章《种草笔记》欺诈刷量现象,还涉嫌售假。报道称,一名自称是小红书专业推广的客服人员表示,他们不仅可以帮忙写笔记,还可以帮忙分发。发行价格取决于粉丝数量。如果发行的粉丝数超过10万+,需要单独谈,价格也要超过2000元。还有推广人员说,业余者写一篇文章的价格是50元,达人写一篇文章的价格是120元,每篇500字左右。“如果刷的话,我们现在的价格是8元100个粉丝,7元100个,1元10个人工评论。”
针对此,小红书对社区刷量、刷粉一直“零容忍”,并已向公安机关举报此类事件,积极配合公安调查处理。2019年1-3月,小红书反作弊技术团队共处理涉黑账号138万个,作弊账号38万个,作弊笔记121万个。
4月,《北京青年报》刊发《小红书App烟草软文9.5万篇》,报道了当前烟草网络营销中的“软文”。随后,小红书表示,小红书反对任何形式传播烟草,第一时间查看了所有相关信息,并且已经注销了所有关于烟草的笔记。
小红已经成为一些职业推广团队的掘金工具。这些推广团队服务包括关键词置顶、笔记写作、评论赞、热搜等等。但小红书并没有对黑灰产视而不见,成立了反作弊技术团队和“小红心”评分系统,规范社区内容。小红书7月17日发布的《2019年第二季度社区反作弊报告》显示,平均每天清理4285条刷笔记,平均每5分钟清理18.6个刷账号。
用户体验和商业变现
小红书需要实现。今年年初,小红书创始人毛超和曲芳在公开信中表示,2019年是初级用户增长和商业化的关键一年。
小红书成立6年来,已获得多轮融资。最新一轮融资是2018年6月完成的3亿美元D轮融资。包括阿里巴巴领投、真格基金、金沙江创投、腾讯投资、ggv资本、盛远资本、天图投资、真格基金、K11郑志刚在内的新老投资人都参与了此轮融资。今年7月初,科技媒体The Information报道称,小红书正在洽谈新一轮5亿美元融资,投后估值60亿美元。
其实早在2018年下半年,小红书就开始了广告业务,并与淘宝等电商平台进行流量测试。2019年,商业化步伐加快:1月,品牌合作伙伴平台正式上线,为品牌、内容合作伙伴、KOL之间提供桥梁。
5月,小红书升级品牌合作伙伴协议,提高KOL准入门槛。一时间,“四分之三的小红书都被清理了”、“KOL迎来黑色星期五”、“屋顶都是小红书KOL”满天飞。同时,小红书还要求一些之前没有和MCN签约的kol先和平台指定的MCN机构签约,这意味着剩下的kol不仅要抽成10%,还要交税。对于突然续签品牌合作伙伴协议,曲芳表示是为了规范平台,打击平台内数据造假作弊、私自接单等不良现象。
6月,小红书提高了MCN的准入门槛,要求20万元保证金,高于Tik Tok Aauto faster等其他平台,引起了MCN机构的不满。
从线上的品牌合作伙伴平台,到提高MCN和KOL的准入门槛,再到收藏和绘画,一系列动作表明,2019年的确是小红书的“商业化关键年”。
商业化的关键是盈利。小红书庞大的流量用户和庞大的日活,在不谈钱的情况下,看起来还是挺不错的。现在一谈到钱,就很伤感情,各种负面满天飞。如何平衡商业化和用户体验是个难题,不只是小红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