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的黄金时间

核心提示文|锌刻度记者 李觐麟 邓晓进编辑|罗世浩1:小红书在舆论中将自身问题归咎于商业户与用户诉求间的难平衡,并非是个合理的交待。 2:有偿的同时,笔记的内容也开始变得五花八门,这一切正源于利益的驱使。 3:站得越高也就容易摔得更重,若不能提供优

文|锌秤记者李玉林邓小金

编辑|罗

1.在舆论上,小红书把自己的问题归咎于商户和用户的诉求难以平衡,并不是一个合理的解释。2.在被付费的同时,笔记的内容也开始变得五花八门,都是利益驱动。3:站得越高,摔得越重。如果不能提供优质合规的内容,这次整改下架不会是最后一次。

#小红书疑似被各大安卓平台下架# 7月29日晚,小红书在华为商城、OPPO软件商店等应用市场下架。第二天一早,“小红书疑似被各大安卓应用商城下架”的信息迅速出现在微博热搜榜上。

截至7月31日晚,除了苹果AppStore和小米应用商店,小红书在其他应用商店已经找不到踪迹。不过,锌秤记者登录小红书官网发现,用户仍然可以通过扫描官网提供的二维码进行下载,使用并未受到影响。

事故发生后,很多人给出了猜测,甚至是“小红书会无限期下架”的声音。对此,小红书给出的回复是,公司已了解情况,正在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解决。

在过去的48小时里,对于小红书下架的原因,人们给出了多重猜想,但很难知道,依靠小红书生存的KOL和MCN机构,依然在风波背后重复着他们过去的工作。小红书本身,除了面临48小时紧急危机,能否重生是摆在面前的一道坎。

下架48小时后,科尔暗自高兴

让外界想象不到的是,在从下架开始的48小时持续发酵过程中,与小红书关系最密切的kol们并没有表现出外界猜测的那么多困惑,甚至还对此有一丝窃喜。

“涨价的机会又来了!”7月29日23: 40,与客户沟通如何修改图片和文字说明的张雨霖在小红书KOL群中,与群内成员聊起小红书已下架的消息。大家通过各种渠道求证消息的真实性,发现背后的真正原因。

7月30日上午10点,小红书下架消息传出12小时后,张雨霖的KOL群对小红书下架原因有了新的讨论:“推广禁售商品”、“涉及非法内容传播”、“炫富、弄虚作假”、“收集、泄露用户信息”...各种猜测吵吵闹闹。

从张雨霖提供的聊天记录来看,他们认为小红书这次被全网下架的原因是挂羊头卖狗肉的“酒店打卡笔记”。似乎在这些精心拍摄的文字丰富、照片精美的笔记背后,其实隐藏着一场情色交易。

“当你打开这些酒店打卡记录时,几乎所有人都是潮红的脸,穿着比基尼躺在床上。喜欢的话,随便私聊一下国民空健康就可以了。”肖含蓄地告诉记者,她和其他kol认为这是小红书平台涉嫌内容违规的一大原因。

KOL的推测

我在小红书两年了,去年刚签了MCN,迎来了一次全平台的KOL清理。“那时候我在国内拍电影,手机群都炸了。”张育林告诉记者,在5月10日的小红书品牌合作伙伴平台升级中,被清理的kol多达4000人。身边有很多kol被排除在品牌合作伙伴之外,意味着失去了小红书的官方认证,无法再与品牌客户合作。他们失去的是真金白银,甚至是在KOL道路上前行的机会。

作为小红书品牌合伙人留下来的kol,成为MCN的抢手货,身价暴涨。张雨霖就是这样一个幸运的人。他告诉记者,当时开通邮箱的MCN机构发来的签约邀请是一封一封的,给出的报价比之前上涨了20%以上。

当再次面对可能即将到来的重组时,KOLs们完全失去了之前的紧张。张雨霖在得知小红书被下架的消息后也会很激动。

“这次下架,势必平台会再清理一批违规操作,这样剩下的人会越来越少,他们的价值肯定会上升。”张育林对这次价格能涨多少很有信心:“再涨个20%~30%肯定没问题。”

对于张育林这样的小红书品牌合伙人来说,短短两个多月经历了两次大的平台变动,身价上涨了近50%,在外界看来确实是非常幸运的。

7月31日下午16点,小红书下架42小时。对于小红书的下架和生死审判的前因后果,业界和舆论给出了无数的分析和猜想。

同时,对于铺天盖地的舆论风暴,kol们还是很淡定的。“其实现在对我们的合作伙伴没有任何影响。”7月31日晚,张玉林告诉记者,这两天他接到的业务不减反增,忙得不可开交。

在采访中,因为一个图片问题被客户反复要求修改,张雨霖短时间情绪失控,猛拍鼠标。“一个人跑真的很累。你得自上而下亲自动手。”随着业务的增长和品牌客户的增加,对其业务的精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半路成为KOL的张雨霖有点不知所措。

"下个月,我将聘请一位艺术家来制作美丽的图片和修复胶片."至于月薪8000元左右的人工成本,家住西部城市的张玉林表示,目前的收入完全可以承担。

采访的最后,在演播室门口,张育林回答了锌秤记者的最后一个问题:“小红书一直在问的,现阶段最大的问题是平台商业化和用户诉求难以平衡。你怎么看?”

张雨霖笑了笑,“这个问题感觉离我很远。我只能说,诚实经营的人肯定是支持规范平台环境的,希望通过好产品的分享,得到更多网友和粉丝的支持和认可。”

从张雨霖对自己的满意和对小红书的期待,不难看出KOL对小红书的依赖。

在张育林看来,这是他们对正确价值观的理解和判断——商业化不仅仅是一条正确稳健的迎合所谓用户需求的商业化道路,更是一个健康的、与用户真实需求完全契合的平台。

也许,小红书把自己的问题归咎于舆论上商户和用户诉求难以平衡,并不是一个合理的解释。

酒店打卡记录被KOL猜测为隐藏交易

违法广告,卖假货,炫富,让小区恶趣味。

红宝书被下架,并不突然。

早在7月初,工业和信息化部就表示,2019年第一季度对100家互联网公司和106项互联网服务进行了抽查。随后,工信部公布了一批经过检测发现问题的应用软件名单。

在这份名单中,小红书被指出存在“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个人信息”和“误导用户同意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两个问题。当时工信部表示已经下架了违规软件,并责令企业整改。所以小红书虽然当时只是简单的逃了一下,但是被清除整顿也差不多是时间问题了。

除此之外,今年小红书也不太平。笔记写作和数据造假的灰色产业链曝光后,在微博中产生了1.8亿次阅读和1.1万次讨论。小红书被下架当天,上海市消保委公布了2019年上半年投诉量排名,小红书投诉量超过1000件,位居前十。

锌秤记者还可以通过黑猫投诉平台找到357条与小红书相关的投诉。其中不乏便签被限制、莫名其妙标注为广告内容的案例,但更多的是对小红书商城所售产品质量和真伪的投诉。

前不久,凯西在小红书上种了两支阿玛尼口红,很信任,于是就直接在小红书市一家名为farmacity海外集合店的商家买了。一开始Kathy看到香港发货的时候觉得应该没问题。但是收到货后,她发现和正品完全不一样。廉价的塑料外观和刺鼻的石蜡气味让她极度失望。

尽管有黑猫投诉平台的宣传,但小红书告诉凯西,“商家说商品不影响二次销售,可以扣除相关费用为用户办理退货退款。”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

有些人就是不肯这么简单放过假商家。在英国生活多年的Brian最近在小红书店城的“The Brand Overseas Brand Collection Store”买了一款男士蔻驰钱包。不过,根据他多年使用蔻驰和代购朋友的经验,这个通过小红书购买的钱包连高仿都算不上。

投诉后,商家也给出了退款退货的解决方案,但坚称产品是正品,但无法提供小票等任何证据。同时,商家要求布莱恩支付运输税,布莱恩表示无法接受。

与第三方商家的合作,一步步推动了小红书商城的成长,但在监管不足的情况下,小红书逐渐失去了消费者的信任。在电商大战愈演愈烈的当下,这份投诉无疑成了压在小红书身上的一捆稻草。

不过,除了电商,小红书更重要的身份是“种草社区”。

小红书官网显示,截至2019年3月,小红书用户数量超过2.2亿,其中90后占比高达70%。“种草”这个名字,证明了小红书里所有的产品推荐都是正当的。

随着资本的进入,越来越多的产品分享推荐成为与商家合作的付费服务。从业余爱好者到KOL再到明星,把一张宣传纸条的价格做成清单,明码实价。在被支付的同时,笔记的内容也变得五花八门,都是利益驱动。

KOLs开始推荐医疗器械、药品、保健食品,有时甚至吹嘘以前从未用过的产品。

对此,网络经济学会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浙江盛刚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黄伟律师认为:“小红书中大量的KOL种草笔记,在法律性质上应该明确界定,很多笔记分享成为付费行为。这种有偿服务或产品推荐,应视为广告行为。很多种草笔记都在打这些边缘球,这样的kol应该由广告代言人严格管理。”

除了满屏的广告纸条,炫富秀恩爱也是让种草社区变味的一个关键。“我搜了合适的生日礼物,找到了宾利”“我上了小红书,发现全世界只有我买不起爱马仕”“各种教你25岁如何靠自己努力买到劳斯莱斯幻影的帖子”……很多长期使用小红书的用户都不知道。

app store里找不到“小红书”。

内容合规是小红书的生命线。

APP被下架整改。小红书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网易音乐、Aauto Quicker等app也经历了这场风波,但并不是每个app都能在渡劫一帆风顺。

比如一个曾经拥有2亿多用户的娱乐社区,不出整改,最终通过关停消失。但是,它的优势和积累并没有白费。基于背后强大的公司体系,这些资源得到了快速转化。但就算是小红书走的也是这条路,只是背后没有这么坚实的后盾。用户和商家多年积累的资源恐怕很容易变成a 空。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移除并不是对小红书的“死刑判决”。黄伟律师认为是推广小红书平台提升自身的好机会。“对于内容整改的重视,不能像以前那样简单粗暴地提高KOL的粉丝和平均曝光的标准,限制平台上KOL的数量,而不实际投入有效的技术手段和更多的人力去治理虚假数据。这是治标不治本。”他说。

同时,黄伟律师认为,内容合规是小红书等内容平台的生命线。建立相应的互联网内容风险控制体系,要从专业人员配备、专业知识储备、技术升级等方面下功夫。

从小红书未来发展和融资的角度,一位理财专家表示,“如果小红书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资源,肯定会影响投资。而其最大的潜在经营风险是行政撤销。”

在这焦虑的48小时后,降临在小红书身上的是一个非生即死的难题。站得越高,摔得越重。如果不能提供优质合规的内容,这种整改下架不会是最终的命运。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