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裁员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几乎每个互联网公司都在努力削减成本。前几天小红书多名员工在脉脉上爆料,说被裁员了。同一天,他们突然接到最后一天的通知。在没有交流的空房间里,补偿方式是N+1。据员工反映,整体裁员20%已经波及到各个部门,影响到很多应届毕业生和试用期员工。北京和上海公司的员工都被裁掉了。不过也有一种说法是正常的库存优化,属于末位淘汰,增肥瘦身。优化后会开始招聘,但是量不大。有些人甚至在裁员消息的前几天接到了求职电话。
据悉,小红书上海总部已于3月12日开始家庭办公。很多小红书员工表示,在还被孤立在家的时候就已经失业了,不知道如何形容当时的心情。网上的消息是将裁员20%,但小红书官方的回应是,这次裁员是正常的年度绩效盘点和人员流动。
意思是对方的考核是针对所有正式员工的,不合格员工通常占10%左右。因绩效不合格而协商解除劳动关系的员工约有200人,约占员工总数的9%,与网上新闻中“20%”的比例不符。公司将支付N+1经济补偿金,并再次强调,目前小红书员工数量和业务发展总体稳定。
脉冲截图
无论如何,互联网行业高薪时代可能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以前互联网吸引了大量的毕业生,但是随着996007,裁员等等新闻的出现,大厂失去了原有的明亮光环。业内人士表示,小红书这次人员优化,或因之前大量扩招,但今年广告收入增长受大环境影响,公司需要控制成本。
这些舆论背后,是小红书未完成的电商梦。
纵观其发展历程,自2014年开始电商业务以来,小红书的电商业务发展颇为坎坷。2019年2月,小红书将独立电商部门的“三方电商”业务纳入社区品牌体系;自营电商是作为独立业务存在的。2020年,我把目光放在了直播发货上,想通过种草、分享、购买实现一个闭环的生意。
但相比其他平台如火如荼的直播间,上线近两年的小红书直播一直不温不火,转化率还不如种草笔记。据投宝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小红书品牌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小红书营收主要由广告和电商构成,两者份额分别占80%和20%。很多人还是习惯在这里种草,而不是买。小红书成了其他电商的跳板。
还记得平台刚成立的时候,小红书创始人曲芳一直宣称小红书不是电商。她将平台定义为“游乐场”。人们来游乐场只是为了参观和玩耍,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仅此而已。她还表示,作为一个生活社区,小红书旨在让用户实现更美好的生活,不希望用户把所有时间都花在数字世界里。
而是希望里面的内容能够感动用户,让他们有一个愿望,放下手机,回到现实生活中去,亲身体验,然后把这种体验记录下来,分享给数字世界里更多的人。又称“种草”、“拔草”。现在看来,这个愿景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
截至2021年3月,小红书的笔记量已经突破3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习惯在买东西前搜索小红书寻找小贴士和注意事项,喜欢在上面分享自己的生活或使用某款产品的体验。正是这样强烈的社群和强大的工具属性,使其成为种草的天然沃土,其社群地位牢固、稳定、难以撼动。
数据显示,2020年3月,小红书的用户流量值在所有app中排名第19位,短短一年半后,跃升至第11位。
图:极光大数据《移动互联网行业研究报告》
内容的满足需要通过线下的行动来实现。凭借自身优势,2020年9月,小红书月活用户突破1亿,到2021年底,宣布月活用户突破2亿,这意味着小红书从0活到1亿用了7年,而小红书从1亿活到2亿只用了1年。目前,小红书的内容已经覆盖了15个行业。在高速增长下再次筹集资本,2021年完成新一轮融资,投后估值超过200亿美元。这次淡马锡、腾讯、阿里领投,老股东增持。
2020年,小红书宣布加入商品直播。小红书曾经说过,电商直播是最匹配小红书的直播形式。尽管大力扶持,效果依然不佳。对于那些长期深耕小红书的网络名人中的博主来说,他们的收入还是靠商品推广来获得的,广告占了小红书收入的80%。
但所有交易过的直播间都显示,小红书比其他平台用户粘性更强,用户受价格影响较小,但目前影响不大,缺乏李佳琪这样的代表人物。
再加上外部环境的影响,在这个什么都能种草的时代,内容+电商的模式早已成为标配。之前有微信好物圈,之后有知乎好物推荐。它采用定向邀请制。受邀用户可以在答案、文章等地方插入商品卡。如果用户通过这个渠道下单,原作者可以获得相应的提成。这些产品背后都带有很强的种草基因。
2020年12月,淘宝上线。作为淘宝内容平台,年初正式占领首页一级入口,成为以图片和短视频形式为用户提供种草信息的内容聚合平台。数据显示,平台月访问用户超过2.5亿,仅双11种草期间内容总曝光次数就高达250亿次。
2022年,淘宝推出了可以种草的兴趣社区App“朋友”。据悉,这款App以兴趣驱动社交,打造了一个类似圈子的互动平台。这个种草社区的前身是淘宝2020年推出的“猎平”APP。用户可以在平台上分享自己的生活,以图文信息为主。
作为国内最大的电商平台,淘宝的优势显然在于其强大的电商基因、海量的商品和消费数据以及养成的消费习惯。面对巨头的觊觎,小红书危在旦夕。尤其是目前电子商务已经发展到“以货找人”的阶段,主动帮助用户发现潜在需求是大势所趋。
基于这些因素,2022年,小红书调整了组织架构,社区部和电商部合并为新的社区部。小红书表示,这次合并希望社区成为更多用户多种生活方式的聚集地,交易是社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户的交易心智要在社群中培养,商家的交易生态要在社群中生长,从而打造完整的商业闭环。
为了早日实现这一目标,平台正式实施了“不门店整合"机制,并开放了内容号和门店。至此,在小红书平台上,用户账号不再分企业号和个人号,只分专业号和非专业号。专业号可以零门槛开通,大大降低了开店门槛。2021年12月底,产品笔记功能也上线了。开店账号可以将产品插入便签,用户种草后可以一键购买产品,即图即文,短视产品,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
如今,内容种草已经成为电商行业不可或缺的谜题。消费者渴望分享,愿意为这些内容背后的商品买单。他们与分享者建立的信任是交易的核心。
不过,小红书的电商之路似乎并不容易。这也可能是由于它的内部纠结,试图达到某种平衡。在小红书内部,“我们的用户不是来买东西的”被强调为本质逻辑。曲方曾在小红书中明确指出内容优先、电商优先。在她看来,内容社区是小红书的横向基础设施,电商只是一种东西纵向的变现方式。两者不能相提并论。这也造成了小红书在电商发展上的动作特别“慢”。再加上互联网环境严峻,裁员可能在意料之中。
就像知乎双上市那天,开盘就破发,一度跌超25%。财报显示,知乎2021年营业亏损13.907亿元,同比增长130.67%;毛利15.539亿元,毛利率52.5%,下降3.5%。至少目前来看,很难看到盈利的希望。网友评论今天的知乎已经不是当年的知乎了。早就变味了,广告到处都是。
这不就是小红书现在面临的困境吗?网络上不乏用户吐槽。随着用户越来越多,小红书已经成为广告软文的天下。种草的假条太多,已经影响了用户的选择。看似真挚的感情背后都是生意和套路。很多产品博主自己都没用过。
2021年,中国网络零售额达到130883亿元,但在如此高规模的增长背后,有72.4%的消费者表示受到过虚假种草的影响。随着种草乱象的频发,虚假种草的相关话题被高度曝光,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央视视频截图
小红书作为一个种草的社区平台,因为虚假软文被央视点名。看似繁荣的社区共享背后,已经形成了一条灰色产业链。在网上搜索“软文”等关键词,会出现大量代写、代发、代刷等服务的搜索结果。他们雇佣专业作家和网络水军,编出《种草笔记》、《网络名人评价》,大量分发。原本用来分享好东西的种草笔记,变成了对消费者的诱导甚至误导。
图:
艾媒咨询| 2022年中国种草经济市场及消费行为监测报告总之,查阅相关资料可以发现,近年来围绕小红书的负面新闻从未停止过。这些问题引起了平台的高度重视,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一方面,推出了新版《品牌合作伙伴平台升级说明》。KOL只有被小红书平台批准为“品牌合作伙伴”后,才能在小红书上接收广告。提高门槛后,近2000个kol被取消资格。另一方面,加大了平台审核力度。平均每天清理4285个刷票,每天清理920个人工刷票,平均每5分钟清理18.6个刷票账号。
不过,打击黑产是一方面,小红书自身的电商服务体验确实需要升级。据网经网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投诉,小红书自开展电商业务以来,一直饱受退款问题、网络欺诈、假货等“顽疾”。
据Skycheck App数据显示,近日,小红书关联公司尹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因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被上海市黄浦区文化和旅游局罚款30万元。
对此,小红书回应称,该处罚系因12月份央视报道提及的未成年信息审核漏放问题。小红书将持续提升对不良信息的识别能力,持续提升平台治理能力,也欢迎广大用户通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