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称将尝试推出踩坑榜

核心提示18日早上,小红书又喜提热搜了……继17日#小红书道歉了#登上热搜,18日早#小红书称将尝试推出踩坑榜#也登上了热搜。基金君以为小红书又发新声明了,仔细一看原来是10月17日的道歉声明,分两次登上了热搜榜。不过这一次,小红书是被网友们的愤怒

18日上午,小红书又上热搜了...

继17号#小红书道歉#登上热搜之后,18号上午#小红书表示要尝试推出践踏榜#也登上了热搜。

君以为小红书又发了新声明。仔细一看,竟然是10月17日的道歉声明,两次登上热搜榜。

然而这一次,小红书被网友的怒火上了热搜。

小红书道歉

会尝试推出景区评分榜和踩坑榜。

10月16日,中国基金报报道,网友吐槽小红书上的“滤镜斑”。

10月17日中午,小红书官方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声称,“无论是经历了失望,还是没有遭遇‘欺骗’,我们都真诚地向广大用户道歉。”

全文如下:

最近,相信你在吐槽小红书上看到了“过滤景点”的网络话题。对此,我们秉持“真诚分享,友好互动”的社区价值观,分享我们的反思和行动。

我们看到的事实:

第一,有些用户在分享过程中确实过度美化了自己的笔记。比如你最近看到的案例,大部分都属于游客拍摄的美图,但是因为分享者没有明确注明是摄影作品,就被当成了旅游攻略。实地参观后,观看者之间产生了很大的落差,产生了被骗的感觉。

第二,“避坑”笔记要通过更好的产品机制充分展示给用户,为大家的决策提供更多的信息。

我们真诚地向用户道歉,无论他们是经历了失望,还是没有遇到“欺骗”。

红宝书社区大会有一个明确的倡议:

请尽量避免过度修饰,尤其是在美容、穿着、购物等为他人提供建议的领域。

小红书社区之所以长期受欢迎和繁荣,最核心的原因是有一群乐于为他人提供真诚建议和帮助的成员活跃在社区中,他们不断分享真实可信、多角度的内容。每个人都爱美。你可以适度美化自己笔记的内容,但请记住,你分享的内容随时可能被别人作为决策的依据。所以点缀美化的程度要以不误导来衡量。

我们希望分享者遵守社区公约的规范,同时在小红书内部,很多部门已经行动起来——我们发起了一系列的运营活动,鼓励小红书的发布者分享有用而不是美化;当人们搜索某个景点时,我们也会提供更丰富的搜索联想词,展示更多关于“避坑”的内容。我们也会尝试推出景区评分榜、踩坑榜等产品,让大家获取更多信息。

一句话:我们会尽一切努力帮助你在小红书App里获得更全面的信息。

小红书是一个普通人帮助普通人的社区。人们在这里分享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经历,当他们帮助别人时,他们获得了快乐和满足。这种氛围是我们特别珍惜的,我们会继续为此努力。

最后,再次向用户致以最诚挚的歉意,感谢所有的批评,这是我们变得更好的动力。

愿大家来到小红书,感受生活充满期待和精彩。

网友怒:要不要变成小黑本?

对于小红书推出踩坑榜这样的措施,网友在一边嘘声一片。

有网友表示,以前都是花钱打榜的。这下好了,有两张单子!还可以花钱去堕落!

宰羊两次...屠杀一个商人坑买家。

也有网友表示,可能会有负面的情况,除非入选文章的创作者水平很高或者活跃度很大,被列入某个产品或者旅游景点的踩踏名单。否则可能会出现向一些地方或企业要钱的负面公关广告。

甚至有网友痛斥小红书是小黑本...

也有网友表示没必要。这些上了黑榜的商家,可能会失去很多生意,甚至倒闭,但不允许只是达不到当事人的审美标准。每个人都不一样。

除了疯狂吐槽小红书试图利用践踏榜创收之外,也有网友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其实换个思路:推荐的地方可以有原图,另一个角度+滤镜告诉大家,只要找好角度,任何普通的风景都可以很美!这不是也挺有意思的嘛~”

种草还是广告?

作为“全民种草机”,小红书在用户体验分享和广告投放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据36Kr报道,一家MCN机构曾发给他们一份小红书的营销指南,其中涉及文案、图片和评论的参考资料。比如,要让文案看起来真实,贴近年轻女性用户,“增加更多的emoji表情,语气尽量温柔感性”,使用一些“集美”、“不要戳针”等网络流行语。

具体来说,对于被吐槽最多的旅游餐饮类,文案的写作要素有一套具体的公式,“目的地+卖点+价格+衣食住行+关注点”,同时还要加上有真实感受的体验式句子,比如“他爱我,坐在洱海边吹吹风”“一个城市里你一定要来吃美食的每一条街都香得让人无法自拔”等等。

封面给出的第一个建议是“高颜值美图”,因为颜值就是正义。

其次,他们也下大力气让更多人看到这些看起来不像广告的广告。

一位在小红书上做品牌投放的业内人士表示,其他流量平台和商家主要以有粉丝基础的主播为主,而小红书这种以草为核心的平台,商家普遍发现了业余博主的价值。店铺量大,即使是0粉丝也有机会获得软广覆盖。

对于用户来说,如果没有粉丝,发一条消息就能赚钱。虽然不多,但是很多人愿意接受,几块到十几块都有。有用户问“有钱为什么不挣钱?”

小红书里的这些送货单“是可以沉淀的,用户搜索后会有机会找到”。

但也有不少用户表示,小红书从推出品牌合伙人计划到社区公约,做了几处改动,是为了让用户更好地判断什么是种草,什么是广告。不过同时修改了规则,广告不能直接和交易挂钩。其实还不如参考Tik Tok,让大家知道这是慷慨的广告,让用户在广告投放的时候不会有被骗的感觉。

有投资人表示,在内容平台中,小红书是最扭曲的。

祝小红书能通过这次滤镜吸引事件早日走出扭杆,让用户看到一个更真实的种草平台!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