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妇堆里“捡垃圾”:小镇女孩在小红书学习薅羊毛

核心提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文|五环外OUTSIDE,作者|刘奕然,编辑|车卯卯小红书是个十分神奇的平台,能让人在刷首页的时候,隔着屏幕就开始觉得自己不过是灰头土脸的土老帽。所以,在成为资深用户之前,高杉每刷15分钟主页就要歇一歇。有钱人聚集地的氛围

来源@视觉中国

文|五环外,作者|刘,编辑|车

小红书是一个很神奇的平台,能让人在刷首页的时候觉得自己不过是隔着屏幕的一顶积满灰尘的旧帽子。

所以在成为高级用户之前,高杉会每隔15分钟休息一次,刷刷主页。

有钱人聚集的氛围让她感到压抑,胸闷,自我怀疑。为什么有人16岁就开始用海军之谜?26岁的自己寻找的关键词是“贫民窟”和“平坦”。

但是在高山在一次寻找“羊毛”中忘记加上“产品”之后,小红书给她展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与互联网的相遇中,你会发现算法和大数据可以成为你在虚拟世界中最好的朋友,前提是你搜索到正确的关键词。

至此,她才发现,过去是小红书的刻板印象。“富人”也有他们自己的生活背景。算法再次运行,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利用它”。

令她惊讶的是,红宝书里会有那么多人在认真学习如何“薅羊毛”。

该省省该花花,小红书群体的生活心经

大众对小红书用户的固有印象是会花很多真金白银在“维持精致生活”上。

但只要你在主页上搜索“薅羊毛”,你就会发现,只要你用心,每个人都是省钱达人。没有人比小红书的用户更懂本省的花。

滑雪,旅游,逛商店打卡,奢侈品保养,如何用积分免费换两袋大米,对他们来说,在生活中同样重要。

“薅羊毛”这个词,从1999年宋丹丹在春晚上说出之后,就被赋予了一个基本的定义:要织毛衣,可以投入精力、时间和体力,但原料必须是免费的。

对于热衷于寻求小红书薅羊毛秘道的人来说,他们可以花时间收集积分,挖空新人礼包,但是说到花钱就另当别论了。不一定要花钱。如果非要花钱,这个订单最好不能超过5元。

“超过5元的活动不要找我”是薅羊毛用户的一个众所周知的惯例。

所以,把精力和时间花在500减100的优惠券上,是只有新手才会犯的错误,因为即使使用八折优惠券,也意味着要先花钱。

他们要花一个月的时间,在指定平台上签到打卡,给植物“云”浇水,才能把厨房纸邮寄回家;同时,我对薅羊毛类目下“39脱半袖”“189买6件夏装”的所有信息都不感兴趣。

通常习惯季节性购买奢侈品的小红书群体是想占羊便宜,而不是反复切换跳转app,人们挤破头抢一些便宜货。两者有本质的差距。

人们会发现,这些倡导消费主义的先锋玩家也喜欢从薅羊毛那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在薅羊毛也有一个门槛,尽管很多时候羊毛出在羊身上。

他们有自己的专业换算公式。他们不知道自己攒下的积分什么时候可能会随时变成一套不锈钢餐具。

以及敏锐的意识,每个App里看似无用的图标下都有挖掘宝藏矿的可能,机会永远留给第一批发现的人。

刚开始阶段的高山,按照保姆级教程摸到最后一步的时候,发现活动名额已经满了或者已经结束了。

这时她才发现,要想成功,不能只抄答案,聪明人会从中学习解题思路。举一反三,看够攻略后,她可以意识到,牺牲几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家里的邮费也就两块钱。

有人熬夜一块钱抢6包纸烟,点进首页买房产买奥迪。可见,从俭致富真好,大钱要小,千万不要丢。

在有人日复一日分享爱马仕、LV、四位数护肤品获得个位数好评的同时,首页也教你如何用积分换保温水杯。

怀孕期间开始有人入住打卡,每周累积个位数的尿不湿,别墅区是她实际的收货地。

所以我们可以发现,喜欢薅羊毛和收入关系不大。

小红书确实是一个分享生活的平台。有钱人喜欢在薅羊毛晒包包、手表、房子。

你得到的每一件物品,大约等于你生活中的一种“集邮行为”。

快乐是小红书使用者薅羊毛的力量和终极意义。

“多花一点钱的性质就会改变。8.9元就能在网上买到水杯。薅羊毛是一个和商品性价比无关的东西。”高山说。

就连小红书名媛也会把纸烟、牙刷、塑料药盒、洗洁精当做一个羊毛使用者的功勋奖章。

知道每个app平台的“新人”身份,就相当于通关钥匙,在各种软件之间灵活切换身份,学会使用全家人的手机号码,哪怕只是为了一包纸。

没办法教你怎么发财,但至少可以说说怎么捞羊毛。没有人比消费主义者更知道蚊子腿是肉。

“薅的是一种心理满足感”

小红书集团明显不同于传统的靠冲击电商发财的“羊毛党”。

传统的羊毛党鄙视这些蝇头小利。返利,找漏洞,引羊头,建立群聊,放大量优惠券,杀羊饮血,瓜分羊肉才是他们的最终目的。

相比之下,小红书用户拍出来的小东西更像是羊的自然掉毛。

“我认识的人里,有人会把纸烟存起来,都堆在家里固定的区域,一年也不用几包。是囤积收藏的过眼瘾行为。”

经常在小红书上看到有人以一天收多少快递的方式记录自己的成绩。

从“一天十几个快递,老公问我买了什么,其实只有6包卫生纸和两把牙刷,还要尽量包洗发水和百洁布”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小红书的毛线用户更像是在完成一种自我挑战。

为你的薅羊毛设定目标,比如用卫生纸填满一面墙。

高杉直言,薅羊毛偏爱《小红书》中的一种心理疗法来占便宜,以不为人知的方式获得免费邮寄的文章,足以产生一种心理满足。

同时,看到这些人和自己有着相同的需求和爱好,在和大家交流经验的过程中,高山莫名其妙的完成了自己的心理疗伤。

有人花了半天才拿到优惠券,4杯109中了,很满意。有人花一块钱买了一盒餐巾纸,送到平台挑战;

然后就会有人说:“说实话,我现在一元的羊毛太贵了。”一分钱寄回家,真零买才是真功夫。

因为和真正的“羊毛党”有实际差距,小红书集团并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羊头”概念。所有发布信息的用户都有平等的机会成为羊头。一些人专注于生活记录,而另一些人则以薅羊毛账户的身份全职工作。

但是,能不能得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气的不同。

家里兑换积分的平台周围的枕头、药箱、雨伞,看起来像是新员工收到了公司的“新人礼包”。每件商品都印有三米外可见的大LOGO。即使这些东西的使用率为0,也不会耽误大家对它的趋之若鹜。

“只收商汇”门槛上的羊毛,至今还回响在人均创业者的小红书上。

从根本上说,永远不要低估小红书群体对“限量版”的坚持。“名人”可以对店内的单品进行6位数的分配,也可以为这些看似赠品的东西争位置、打卡、打游戏。

白色的品牌印花购物袋,也会和他过去换的迪奥口中的红包放在同一个衣柜隔层里。薅羊毛没有利用《小红书》,而是逐渐演变成了收藏家的迷恋对象。

分享薅羊毛的成功故事和小经验已经成为一种乐趣。

博客作者讲述他们的经历,旁观者分享他们的经历,一些人甚至在互联网上发布薅羊毛的年度总结。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今年只花200块钱,幸福感可以放大多少。

资深玩家做【年度薅羊毛总结】会有成就感。

高杉说,在这个圈子待久了,就能明显分辨出来。有些人的头发真的很滋润,所以他们只能欺骗小白。

10个笔记中,总会有一个恶意的引导,其实就是披着分享经验的外衣恶意引流。

想象一下,一个想要进入圈子的新人,经常在自己的笔记和笔记中奔波,在自己喜欢的物品和看似并不复杂的教程中筛选。要想赚到这点羊毛,就得下载App,用自己宝贵的“新人”身份换取看似值的优惠券,忍受复杂的伤眼的H5动画,看广告,坚持做几个无聊的游戏,最后获得一分钱一分货的机会。

跳转到支付界面,才发现除了这一分钱,还需要支付10元邮费。

“一切过后的这一刻,真的让人觉得很傻。”

所以几乎在薅羊毛的每一个帖子里,都会有人许下真诚的愿望。

人们会以“多贴,多看”的形式留下自己的足迹,希望得到大数据的青睐。回到首页刷新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生活的本质从来都不是“消费”本身。踏入羊毛圈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便宜似乎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好。

平台和这些“羊毛博主”的关系很微妙。

高杉渐渐发现一些博主在为相应的平台做广告。在真假笔记中,小红书用户获得了心理满足,平台获得了稳定的月嫂生活。

两者相辅相成,经过长期的调整和优化,平台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当成熟的链条。

看似0元就能买到的东西,其实并不是完全免费的。时间和精力都是这个过程中必须消耗的东西。

便宜似乎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权力也不一定掌握在谁的手里。

人们在这个过程中渐渐厌倦了。今天大家都在抢平台上的免费药箱。明天另一个平台的【免费药盒攻略】会被算法推送给这个小红薯。原来心理治愈也会被心理战术战胜。人累了就忍不住点这个笔记。

为一分钱的快乐付出时间和精力,互联网质量守恒定律。

至此,情感成为了必要的消费条件之一。高杉说,他经常后悔错过了一些本能采取的优势。

规则越来越多,条件越来越难完成。为了完成任务,人们总是要经历无数卡顿彩票卷轴和劣质游戏。

试了半个小时攻略,一分钱成功领取新人纸巾,欣喜不已。在接下来的半天时间里,由于没能拿到不锈钢餐具和绝望,“薅羊毛”的概念已经变得模糊不清。

直到现在,注册平台还在继续给我发垃圾广告。在懒得回复TD,不知所措的时候,我终于意识到,我太年轻了,不知道一切都已经在黑暗中被出价了。

一天十几个快递的背后,有无数撤退的冲动。

这个平台里的很多人,甚至是网络上第一批消费主义先锋,总是鼓吹“什么都不能消费”。理性在这个平台里尽量模糊,相当一部分人种草没有上限,不计成本。

在小红书上能看到的薅羊毛方式,大部分是不能用钱直接买到的,人们陷入了新奇、实验、沉迷、疲惫、重复的循环中。

而广告消费主义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小红书经验丰富的人会清楚地知道,超过一半的“省钱攻略”会让他们花得更多。

薅羊毛进程所造成的精神损失,正逐渐成为抑制人们走向消费主义的导火索。如果你沿着小红书里的“薅羊毛笔记”点击他们的主页,你会发现更多的人正逐渐从“大购物者”转变为在主页上一个接一个地掏钱。

花钱不代表失去家庭,节俭不代表贫穷,消费主义的思维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养成。毕竟已经是十年前了,不再是靠花钱致富了。

消费主义的背面

高杉和很多小红书用户一样,坚持用这种方式记录生活。在她看来,昨天买奢侈品,今天问哪个贵的眼霜最好用,明天发布薅羊毛攻略,然而,正是这个看似矛盾的个人主页更靠谱。

“非垂直领域的内容输出更像真人。生活本身就是这样。主页看起来像杂乱内容的博主经常发布可信度最高的薅羊毛攻略。”

一切都是生活中消费主义的缩影。

奢侈品被赋予了实用性,就变成了日常用品;从迪奥的限量版和薅羊毛的纸烟开始满墙都是,心理满足感可以平衡。

“消费的意义不是为了满足真正的需求,而是为了替代欲望”,这是消费主义的核心理念。

薅羊毛是心理需求的代餐,但付出的代价不是金钱。这样,也算是我们走过这漫长的下行周期的一次精神胜利。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