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小红书来说,现阶段裁员的消息无疑会给上市估值蒙上一层阴影。
“在没有资金困难的情况下,小红书选择在这个时候大规模裁员,切断员工的经济来源,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和隐私,实在是无情、不智、不义。”这段文字来自下岗员工写的《致领导的一封信》红宝书,并在社交平台上传播。
最近,在上海疫情最困难的时期,小红书悄然启动了优化裁员。据36Kr等媒体报道,4月中旬的裁员优化比例在10%-20%之间,涉及各大业务部门。优化还是两次裁员,下一次6月底。
从2022年开始,虽然小红书大规模扩招还在继续,但招聘网站上仍然有上百个岗位。但据几位猎头向零状态LT透露,招聘了很多岗位却很少有人录用。裁员背后,小红书的内忧外患也暴露无遗——商业化步履蹒跚,虚假种草多次被点名,字节跳动等巨头争夺种草业务。
值得玩味的是,这波裁员之后,小红书马上宣布取消大小周,不得不说有稳定军心的作用。最起码,剩下的员工可以缓解一些压力。目前,降本增效似乎是各大互联网公司的“统一操作”,但对于尚未上市的小红书来说,一系列负面消息无疑会影响二级市场的估值和信心。
01
修剪和移动
毫无预兆。是大多数下岗职工的真实心声。
在此之前,小红书在官网和各种招聘平台都有上百个职位。很多猎头公司和小红书签约,大规模推荐人才,很多岗位的薪资被不断推高。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多位猎头向零状态LT表示,从去年12月开始,他们与小红书的合作并不顺利。“我们负责很多岗位的招聘,但是除了少数技术岗位,运营、营销等很多岗位已经超过3个月没有推荐录用人选了。”一位猎头说。
有猎头认为,小红书存在offer还在挂的情况。“小红书真的没有契约精神。发出offer后,它加一轮面,然后挂掉候选人。这个考生当时已经从原单位辞职了。”上述猎头表示。
一些招聘网站从业者也怀疑小红书发布了很多职位,更像是释放烟雾弹,让大众以为是在扩张。也有多位脉脉用户表示,小红书所谓的招聘只是为了了解行业的情况。“当时一个部门负责人明显在跟我定计划。”
“小红书HR每天都给我打电话询问业务情况。”某知名直播电商机构中层表示。这种“尴尬”的招聘持续了几个月。在全行业降本增效的大环境下,小红书的裁员也随之而来。
据36Kr等媒体报道,小红书多名员工表示,在家办公期间,收到裁员通知,不得不在网上办理离职手续,部分裁员幅度在10%至20%不等。
在优化后的员工中,大部分是试用期员工、学校招聘的应届毕业生,以及一些年龄较大的员工,主要是80后。多位受访者表示,管理层想通过裁员降低小红书的平均工作年龄。同时,据多位有情网友透露,其中,一些持有期权两年、即将拿到所有权的员工,被告知裁员后期权直接作废。
此后,小红书通过“上海网络谣言”公开回应称,本次裁员是正常的年度业绩盘点和人员流动,整体比例在10%以内。另外,小红书给出的补偿措施是,如果立即离职,可以拿到一个半月的工资作为补偿,也可以继续工作一个月,没有补偿。同时,现在所有被裁掉的成员,2021年的年终奖都拿不到了,本来应该4月底发的,前后才一个多星期。
据零状态LT介绍,此次裁员涉及的“重灾区”是商业化、社区运营、国际化、直播等重要部门。目前,本次裁员的维权群有近500人。除了裁员,很多部门也锁定了慧聪的招聘。很多经过几轮面试,正在等待offer的应聘者,包括已经拿到offer,正在等待工作的,都表示短时间内很难得到回复。
在上海疫情最严重的时期,小红书的做法被各界诟病为“残忍”。相比之下,美团虽然也为了“降本增效”大量裁员,但也是考虑到上海疫情,没有和上海团队“做”在一起。
02
商业化困境
裁员之前,小红书正在加速扩张,尤其是在社区、商业化等关键业务板块。
2021年是小红书辉煌的一年,身价飞速飙升。从2020年3月50亿美元的E轮融资,到现在,小红书的估值已经达到100亿美元。这主要取决于小红书的成绩——用户数增长迅速,月活用户数翻倍至1.6亿。这在各平台增速放缓的当下,实属不易。
小红书为此在垂直运营、商业广告等多个领域扩大招生,不仅可以更好地服务新用户,还可以更好地实现流量变现。但是,小红书并没有得到业界的普遍看好,很多人仍然认为其估值偏高,因为它还没有证明自己的盈利能力。多位业内人士曾表示,小红书制定了2022年营收比2021年翻三倍的目标。
根据小红书此前公布的招股书,小红书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信息流广告和品牌合作,这两项业务都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一方面,品牌广告“不走平台”的现象屡见不鲜。
▲图:小红书里的达人
去年12月16日,有用户发现多芬、露得清、半亩花田等29个品牌的内容在小红书内容中被屏蔽搜索,显示为“该品牌涉嫌虚假营销,相关内容不予显示”。此后,小红书回应称,这是平台新一轮“虚假营销”专项整治。整改的背后,是小红书想把社区内的交易链条握在自己手里,要求品牌走平台的方式,付费推广。
早在2020年,小红书就出台规定,要求所有品牌合作内容必须通过蒲公英平台交易。据多家媒体报道,小红书作为平台,会向品牌方收取10%的平台服务费,与KOL结算时再收取10%,双向提成。小红书的佣金率高于Tik Tok等平台,行业普遍在5%左右。
正因如此,很多品牌还是会选择绕过平台,与公会、红人合作,直接在小红书发布推广内容;而很多中腰博主会绕过平台的接单系统去接私活。
同时,用户也经常抱怨假条,严重影响了平台的调性。2021年,小红书正式推出“啄木鸟”计划,对虚假宣传内容进行“多维度算法模型+人工审核”双重查处。就在上个月,啄木鸟计划刚刚推出了“笔记本品牌识别新模式”,通过监测品牌与促销笔记的关系,可以识别和打击社区中的虚假促销行为。
但是,小红书面临的问题不仅来自内部,还来自外部环境。
在近两年的新消费热潮中,小红书是重要的“孵化平台”和受益者。通过种草,完美日记、唐朵等国产品牌在各平台迅速走红。后续还会继续投入成本购买和宣传,这也为小红书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收入。
2022年,新消费趋势放缓,很多初创品牌烧钱融资后被迫退出市场;头部品牌减少了营销投入,对于小红书来说,也损失了不少收入。同时,相比字节系统,小红书还缺乏一个像巨大引擎一样的强大广告工具,这意味着信息流的广告效率相对较低,无法带来理想的转化。
现在取而代之的是中介、教育培训平台投入的信息流广告,在小红书上随处可见,也被更多用户吐槽,降低了平台的调性。
03
巨头争相“种草”业务
裁员的背后,是小红书迟迟不能上市,让很多一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和券商担忧。同时,随着种草带货遍布全网,更多主流平台也瓜分了小红书的市场。
一个迹象是,许多赢得红宝书的人已经搬到Tik Tok生活和带货。以佩戴小红书的博主梦露为例。她在小红书有70万粉丝,主要穿法式女装。有货推荐品牌也集中在海外小众品牌,单价大多在千元以上。
她从2020年开始在小红书开播,2021年多次开播,大多是和品牌直接合作。所以她可以从品牌方获得很好的折扣和货源。她曾在直播中说“b.fleur全国各地的商品都应该在我的直播间上架。”
然而,就在她的粉丝认为她的风格和调性只适合小红书的时候,她已经在Tik Tok上开了账号,并在年初开始了直播。相比一个直播的小红书,只有两三千人关注。梦露在Tik Tok的首播是一百多万人,但是平台并没有公布转化率有多高。
▲图:小红书标语
最近,Tik Tok还加强了平台上图文内容的推广,强调图文和视频内容的统一。作为一名图文博主,梦露与美食博主小桑、时尚摄影师李航、飞行员“燃烧的陀螺”一起成为重点宣传对象。
众所周知,除了品牌合作,现场发货是小红书达人变现最重要的一步。在Tik Tok,不仅有更大的用户群,还有更完善的店铺和支付体系。对于小红书来说,现阶段不可能在电商业务上投入太多。毕竟构建供应链和交易闭环是巨大的消耗。目前只测试美妆、母婴等品牌,交易量难以与电商平台竞争。直播平台更是尴尬,在线人数和转化率都很难达到预期。
除了挖小红书的红人,Tik Tok近期也盯上了“种草”业务,主要集中在本地生活业务端。例如,一些北京用户登录Tik Tok APP时,发现首页左上角的“同城”入口变成了“种草”。用户也可以自行选择将“种草”切换到“城市”、“直播”、“热点”等频道。
“种草”频道主要以当地景点、网络名人店铺、美食等为主。不局限于视频内容,更多的是图片和文字,某种程度上类似于小红书的乡土种草贴。与Tik Tok常见的视频呈现模式不同,《种草》采用了双瀑布展示模式,这也与小红书类似。
四面楚歌之下,小红书能否保持高速增长,稳步上市,在上市前交出一份不错的商业答卷,可能在2022年就知道了。
作者|唐力
编辑|胡
产生|零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