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辞职

核心提示CFO离职,小红书上市受阻承载市场厚望,一度估值达两百亿的头部内容平台小红书,还是困于商业化变现难题,心中的上市梦也频频受阻。近日,小红书的财务首席官杨若被曝离职,加盟复星集团。对此,小红书表示杨若出于家庭原因离职,但外界猜测,杨若是因为小

CFO辞职,小红书上市受阻。

小红书,这个承载着市场厚望,曾经估值200亿的头部内容平台,依然受困于商业化的问题,心中的上市梦想频频受阻。

近日,小红书首席财务官杨若被曝离职,加盟复星集团。对此,小红书表示杨若因家庭原因离职,但外界猜测杨若因小红书上市受阻而选择离职。

2021年3月,毕业于加州伯克利大学的杨若嘉加入小红书,担任公司CFO。在加入小红书之前,杨若是花旗集团TMT投资银行部亚太区董事总经理,也曾在安永和普华永道任职。

作为金融界的老熟人,杨若被市场解读为是为小红书上市做准备。虽然小红书表示暂时没有IPO计划,但杨若的财务战略制定、财务管理、内部风险控制都是企业上市前的必修课。

杨若加盟后不久,路透社旗下IFR报道称,小红书已秘密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上市申请,计划2021年年中赴美上市,预计募资5亿至10亿美元。

随后在2021年11月,小红书完成新一轮融资,由淡马锡和腾讯领投,阿里、天图投资、盛远资本等老股东参与,交易金额5亿美元。

本轮融资后,小红书估值高达200亿美元,比上一轮融资后的30亿美元高出近7倍。

但随着国内外监管政策的日益严格,小红书赴美上市被信息审核规则和SEC的极限施压强行切断。况且小红书面临成长瓶颈,商业变现价值还存在争议。

业内人士表示,和杨若背景相似的CFO,通常不会在一个IPO项目上待太久。选择离开,说明他短期内看不到小红书的上市通道。

承载着市场厚望的小红书,上市似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外部环境难以改变的前提下,在商业变现上证明自己的价值,成了小红书现在最要做的事情。

小红书绕不开的商业变现难题

目前小红书的商业变现模式还略显单一,主要依靠广告和电商。

此前,据36Kr称,广告是小红书的核心营收支柱。2020年,小红书广告收入占总收入的80%,而电商收入仅占20%。

可以说,小红书几乎所有的收入都依赖于广告的变现。2022年,小红书也制定了240亿元的广告收入目标,是去年的两倍多。

相比其他内容平台,小红书头部的KOL数量和占比并不高,更多的是日常各类消费决策中的KOC。KOC虽然没有前者的影响力和资源,但更贴近普通消费者,更能获得消费者的信任,从而影响消费者的最终决策。

在账号权重的设计上,小红书采用的是等权分散的分配机制,这意味着小红书粉丝不多的创作者也有机会爆发。为了获得更多的流量,吸引更多的广告主,小红书博主开启了“滚入”模式,平台上的笔记和产品越来越雷同,内容生态出现了僵化的迹象。

今年8月,因为小红书的露营攻略,有游客去了位于泄洪渠的龙槽沟。结果他们遇到了突如其来的山洪,造成了游客伤亡的悲剧。去年国庆期间,小红书因为网络名人滤镜翻车而陷入舆论危机,虚假宣传问题上了热搜。

种草博主为了流量在自己的笔记上加了层层滤镜,本该限制博主的小红书为了成长放松审核,陷入了流量变现的焦虑,明知不可能这么做。

重复的套路也消耗了用户和商家的信心。在广告业低速增长、消费寒冬的环境下,小红书240亿元的广告收入目标可能难以实现。

另一方面,小红书探索了快8年,营收的“第二增长曲线”电商业务也难以实现。

小红书成立第二年就开始布局电商业务,推出跨境电商业务“福利社”。随后几年开放第三方商家入驻,不断丰富平台SKU的品类和数量。

不过,尽管入行时间早,小红书一直在内容和电商之间摇摆不定,电商策略也一直在变。

“电商负责赚钱养家,内容负责漂亮。”这是小红书创始人曲芳刚刚推出电商业务时喊出的口号。

随着小红书的逐渐扩张,平台的社区属性越来越突出。小红书不再急于赚钱,而是坚持做笔记和分享的初衷。“我觉得小红书就是一个游乐场。大家来这个游乐场参观游玩,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仅此而已。”

2020年,小红书也为淘宝导流,打通了淘宝的外链。用户在平台种草后,可以在站外直接购买。一时间,小红书成了各大电商平台名副其实的流量仓库。

紧接着,2021年,小红书改变了电商化的趋势,砍掉了淘宝的外链,推出了“店号整合”的新规,试图打通平台上从种草到除草的交易环节,加快电商闭环的构建。

但是,种草容易拔草难。一方面,小红书用户还没有养成站内消费的心智,更倾向于在主流电商平台购物。就像有用户说的,购物渠道那么多,小红书在品类丰富度和价格上并不占优势。为什么要在小红书购物?

另一方面,小红书注重真实种草的社区氛围,让用户不希望平台被过多的广告内容淹没。

此外,小红书在供应链、支付、物流等后端环节还存在很大的短板。再加上注重社群氛围的流量分配机制,小红书的引流价值高于为品牌商家卖货。

总而言之,支撑小红书商业变现的广告和电商业务都呈现出增长乏力的趋势,小红书的商业化急需讲一个新的故事。

留给小红书的时间不多了。

小红书的情况不太好。除了内部的商业变现问题,外部还面临着种草护城河被动摇的威胁。

野心勃勃以图文种草的Tik Tok,继上次推出独立种草APP“宋克”后,又将目光投向日活8亿的站,再次向小红书发起猛烈进攻。

近日,在Tik Tok 2022创作者大会上,Tik Tok副总裁智英宣布开启“图文合伙人计划”,未来一年将完善图文等多元化新内容建设,从流量激励、产品功能、变现渠道等方面全方位扶持图文创作者。

与此同时,Tik Tok也公布了一组数据。截至今年8月,Tik Tok图文内容用户占比已达70%,图文内容日浏览量突破100亿。

除了Tik Tok,电子商务平台也在增加内容和种草。淘宝于去年4月正式推出以内容为中心的定位“购物”,月活用户已经超过2.5亿。去年双11期间,淘宝1/3的订单来自种草。

当然,短期内,来势汹汹的对手很难撼动小红书花了九年时间打造的草护城河,而小红书覆盖了各个垂直领域的大量内容,也赋予了它工具属性。现在的小红书不仅是内容社区,更是用户的“第二”。

现在无论是找酒店、美食、打卡地点、品牌评价等。,很多用户习惯打开小红书搜索答案,可以从自己过去的笔记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是其他平台无法提供的工具使用价值,也是品牌商家无法放弃的优势。

然而,“终身种草”是不够的。要想吃到先种草这个经济最大的蛋糕,小红书将继续探索契合自身平台基因的商业变现模式,突破自身商业化困境。

出品|电商之家作者|赵云鹤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