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顾爱玲的微博多是关于生活和时尚的,但阳光的微博却在伤小红书的心。
上月底,顾艾玲发布微博告别中国,引发热议。即使回到美国,顾爱玲更新微博的热情依然不减。
细心的网友发现,除了商业推广和点赞的微博,她的每条微博都标注了Instagram账号。在类似的社交平台上推广其他社交软件,一直是业内的大忌。冒险推广Instagram,可见Valley对这个平台的青睐。
截至目前,顾艾玲微博官方粉丝数已达679万,成为近几个月来微博体育时尚博主增长最快的一位,甚至超过了很多明星。不花力气推广,顾艾玲只有150多万Instagram账号粉丝。
但种种迹象表明,Instagram在顾爱玲心中似乎更重要。作为炙手可热的运动时尚宠儿,年收入过2亿的“大魔王”,她的价值取向让被称为中国Instagram的小红书极为尴尬。目前,顾艾玲也在小红书上开了账号,粉丝336万,但操作比较简单。
从“ins”风到“元宇宙”
在旧金山湾区长大,顾艾玲对Instagram的喜爱是有道理的。
2010年,Instagram在旧金山成立,最开始是照片分享功能。创始人凯文·希斯特罗姆也是斯坦福校友。在跳槽到谷歌等硅谷公司后,斯特罗姆获得了风险投资开始创业。
旧金山
两年后,脸书以10亿美元的价格将Instagram收入囊中。到2018年,估值将超过1000亿美元,成为脸书历史上最赚钱的MA。
Instagram的超高估值来自于平台所承载的高价值用户。精致、时尚、高端的内容迅速聚集了大量高欲望消费者。加州的另一个城市洛杉矶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明星和超级网络名人的涌入使ins成为顶级品牌最受欢迎的社交平台。早在2018年,超级网络名人凯莉·詹娜就在软推广状态下卖出了100万美元的天价。深受加州双城影响的顾爱玲可能抵挡不住诱惑。
硅谷
伴随着爆炸的大火而产生的文化标签,有着更加突出的商业意义。照片、家居、色彩浓烈、大气冷艳的衣服被戏称为“ins style”。即使在大洋彼岸的中国,ins风格也成为年轻人追捧的风格。
从海外购物攻略开始,被戏称为中国Instagram的小红书就没那么幸运了。从简单的风险投资逻辑出发,2013年成立的小红书已经积累了庞大的高端消费者数量。再加上跨境电商的火爆,有充分的理由成为中国的ins。
然而事与愿违。与此同时,很多平台应用已经成功IPO,小红书因为战略摇摆和商业模式不清晰还在门外。在经历了华而不实的滤镜、炫富、剧本博主风波之后,小红书甚至被网友戏称为“袁宇宙”。去年10月,小红书开始集中整改内容,向用户道歉,但李源、佛缘、冰缘的调侃还在继续,热搜还在继续。
品味不佳的“种草”
小红上一次上热搜是在五一前夕。
4月22日消息,据36Kr、华夏时报、证券时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小红书近期开始了一轮大规模裁员,整体裁员比例接近20%。小红书官方迅速回应,称裁员是政策的年度绩效盘点和人员置换,整体比例在10%以内,但具体裁员细节和员工补偿方案并未一一回应。
这种风波对于弹药充足的小红书来说是不正常的。就在去年11月,小红书已经完成新一轮5亿美元融资,由淡马锡和腾讯领投,阿里、天图投资、盛远资本等老股东跟投,投后估值200亿美元。
公开的数据足以证明小红书是个好产品。截至2021年3月底,小红书月活跃用户超过1亿,平台内容创作者超过4300万,发布笔记超过3亿条。毫无疑问,互联网内容社区中有领先的参与者。但作为企业,消费能力强的年轻高价值用户并没有给小红书带来独特的商业模式和足够的想象空间空。相反,庞大的内容让小红书不得不面临平台治理的风险。
在疫情影响和消费低迷的阴影下,小红书商业模式的脆弱性显露无遗。从2017年开始,小红书的战略重心开始向社区内容生态转移,但内容变现并没有激起太多波澜,变现收入逐渐以广告服务为主。相关数据显示,小红书的电商业务占总营收的20%,广告业务占总营收的80%。许多投资机构表达了深深的担忧。小红书的收入来源比较单一,过于依赖广告收入可能难以支撑高估值。
小红书的种草基因决定了内容与广告难分伯仲。本质上,平台用户的所有笔记都是软广的。经过“啄木鸟”节目和“蒲公英”等平台整改措施,依然难以根除,小红书官方只能对明显的广告进行清理。软广内容界限模糊,真假难辨,也助长了“过滤景点”“草写”的不正之风。
随着暗流涌动的软广持续博弈,监管难度成本之高不可估量。小红书不得不限制部分博主接收广告的权限,拦截黑产的营销号,同时受困于广告单一的营收结构。
巨人被包围了,四面楚歌
所有互联网从业者最大的教训是,这个行业从来没有护城河,任何抢用户时间的平台都是潜在的敌人。
网易最近推出了一款名为“比赢”的社区产品。官方称,“碧影”是一个面向年轻人的情感视频互动社区,但实际体验更像是一个视频版的“小红书”。盯上小红书腹地的高端消费者不止一个。
2020年12月,阿里巴巴上线淘宝,直接针对小红书,利用大量代理机构挖掘其他平台帮助博主留下。更强大的视频平台也在涌入市场。据不完全统计,Tik Tok、知乎、阿Aauto Quicker都开始了自己的种草产品。
以用户数量最多的Tik Tok为例。去年10月,在Tik Tok App左侧一级入口,测试了一个类似小红书的展示页面。上个月,Tik Tok开始了种草功能一级入口的灰度测试,现在已经率先向京内等地区用户开放内测。
短时间内几个超级应用碾压小红书不太现实。但是,对小红书现有市场份额的不断蚕食,大概会成为大概率事件。
同时,小红书在名人资源的争夺上也没有优势。众所周知,风格的传播规律是从高到低的,更有影响力的名人明星才能有效引导用户。在一段时间内,一线明星的规模是有限的,这也是各平台竞相争取明星入驻的重要原因。
目前,周杰伦已与Aauto Quicker独家签约,Tik Tok入驻刘德华等明星。在头部资源的争夺上,小红书远远落后于老大哥Instagram,拥有c罗ins账号2.09亿粉丝,流行歌手arianagrande 1.78亿粉丝,著名演员洛克强森1.76亿粉丝,女歌手赛琳娜1.71亿粉丝。
反过来的效果是,一线名人一旦入驻某个平台,用户就会先入为主地认为该平台格调更高,就像顾艾玲这样的新星未必能独善其身。风格是小红书、ins这类平台的命脉。
面临诸多因素,如股市大跌、地缘博弈、疫情反复等。,互联网公司估值崩盘,小红书上市恐怕更难。
好在就在最近,据德国媒体报道,小红书正在“俘获”台湾省的年轻一代。对于台湾省的一些年轻人来说,Instagram现在更像是一个交流工具,小红书才是娱乐圣经。然而,令人沮丧的是,上个月火了一把的台湾艺人刘畊宏也定居小红书,但火的源头却在Tik Tok。
被一个强大的新对手弄得尴尬,就小红书而言可能不值一提。至于小红书会不会成为其他平台的敲门砖,恐怕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