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旅行社发展

核心提示随着各项政策的逐步调整和放开,旅游业迎来暑期出游旺季。截至7月31日,途牛旅游网7月预订订单环比增长112%,出游人次环比增长146%。截至7月12日,近半个月通过携程预订暑期旅游产品的订单总量环比上涨超过九倍,增势迅猛。在业内看来,受疫情

随着各项政策的逐步调整和放开,旅游业正迎来暑期旅游旺季。截至7月31日,途牛旅游网7月预订订单环比增长112%,旅游人数环比增长146%。截至7月12日,半个月来通过携程预订的暑期旅游产品订单总量环比增长超过9倍,增长迅猛。在业内人士看来,受疫情影响两年多后,旅行社仍是各旅游细分市场中复苏步伐相对较慢的行业。尚辉吕雯董事长钟辉认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背景下,转型是大势所趋,旅行社要摆脱传统观念,向旅游服务商“转型”。

钟辉,尚辉吕雯董事长。

什么样的旅行社「活了下来」?

新京报贝壳财经:从今年暑期的热门目的地来看,哪些细分旅游最活跃,哪些相对沉寂?

钟慧:我觉得在旅游的各个领域,首先恢复的是大流量。无论你想去哪里,你都需要坐火车或飞机。其次,交通小,游客还是要租车坐大巴。接下来是住宿业、餐饮业和景区。旅行社可能排在最后。因为现在的游客旅游方式已经改变,很多人选择自由行,而不是通过旅行社参加旅行团。

新京报贝壳财经:随着旅游业的逐渐复苏,各地旅行社纷纷重启。经过疫情的冲击,目前还能保持营业的旅行社有什么特点?

钟慧:我总结了五个特点。第一,骨干队伍还在,这很重要。我知道很多现在还在坚持的旅行社,他们仍然保持着几十人的团队。第二,基础业务还在。目前,许多幸存的旅行社都有固定客户和长期客户。第三,可信度还在。比如2020年疫情爆发之初,很多旅行社果断退款,维护游客利益。今后,游客将有很大机会选择这些旅行社。第四,不要“平躺”,积极自救。五是探索转型。除主营旅游业务外,还积极拓展其他业务。

新京报贝壳财经:在你看来,当前旅行社恢复营业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

钟慧:挑战很多,比如游客的消费信心,重塑服务团队等。,但最大的挑战一是担心疫情反复,二是担心政策反复。

新京报贝壳财经:目前国内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如何?

钟辉:我把目前文化旅游的发展趋势总结为“6+1”。传统旅行社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其实潜力很大。首先是休闲度假旅游的本土化。在这种趋势下,一些旅行社成功转型,比如,做城市骑行,做城市徒步。以前做地接的旅行社可以在产品上做很大的创新空。二是文化旅游目的地主题公园。一些旅行社试图代理主题公园、特色景点和文化旅游项目的票务。第三是沉浸式体验的普及。如今沉浸式体验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相关文旅项目缺乏内容运营者,很多旅行社可以从中挖掘商机。第四,城市和农村地区之间的互动越来越频繁。在乡村振兴和农商文旅融合的过程中,民宿、新周边游、新公路之旅都有旅行社玩的空房。第五,旅游产品的重细分,比如自驾、露营、亲子、研学、摄影、团建拓展,可以不断细分一个品类,在这个细分中寻找机会。第六,泛文化旅游,其中表演动漫是文化旅游,主题书店是文化旅游,网络名人咖啡店也是文化旅游。一切都是文化旅游,很多旅行社都在尝试这种转型。最后,网络名人的职业化。我们的一些导游已经成为当地的人才。

新京报贝壳财经:旅行社应该如何应对这些新趋势?

钟慧:我觉得旅行社不能只把自己定义为旅行社,应该是旅游服务商。我们是做生意的,为什么要限制自己?服务商最重要的是做好用户运营,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及其衍生需求。这么多店,线下这么多客户,旅行社可以复用场地,卖其他东西给用户,成为生活服务商。旅行社也可以成为技术供应商。我们观察到很多旅游公司都在帮助企业进行供应链管理,比如提供旅游服务。还有一些旅行社帮助旅游目的地政府提供营销策划等专业服务。其实转型方向有很多。

“Z世代”逐渐成为消费主力,目的地产品广受欢迎。

新京报贝壳财经:旅行社推出的旅游产品有什么新变化吗?

钟辉:现在目的地是碎片化的。原来旅行社很少做目的地产品,就是根据客人的需求做目的地安排,但是最近这类产品逐渐多了起来。相比过去的打包产品,目的地团产品的操作更复杂,利润更透明,即单一委托加服务费。

要做好这类产品,最重要的是要有体系,这其实是飞猪、携程等OTA平台的优势。传统旅行社先询价,再给游客预订,很麻烦。换句话说,这种模式实际上是高端定制的基础模式,所以只适合有系统集成能力的大型旅行社。一般旅行社可以作为过渡产品。

新京报贝壳财经:经历了两年多的疫情影响,旅行社有哪些经验可以总结给未来发展?

钟辉:有一个经验特别重要,叫小团体作战。我们不能像以前一样继续包机和包房。不做重活,做轻活。为什么有些模式单一的旅行社很难做?原来很多以批发业务为主的旅行社,一来就把欧洲当地的大巴全部承包了,繁荣的市场下有规模效应。这可不好。而一些多元化的旅游上市公司分散风险,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日子就好过很多。

旅行社要不断创新迭代,紧跟潮流,及时满足用户需求。如今,主要消费群体正逐渐成为“Z世代”。这些人如何参加零负团费的跟团游?他们不想去某个地方看一个景点,和地标建筑合影。假设他们只是想去那里玩剧本杀,为什么不给他们安排呢?不变的是满足客户需求的高质量高水平的服务,而是内容和产品。

新京报贝壳财经:旅行社应该如何拉拢这些新兴消费群体?

钟慧:我觉得涉及到很多方面。第一步是营销。客户获取信息的途径是小红书和Tik Tok,所以营销必须改变。打造自己的直播团队,进入短视频平台,学会种草,学会获取和运营私域流量。其次,这些人喜欢“说走就走”的旅行,不习惯把行程都规划好,所以在产品设计上要有更多的自由度。他们需要讲好一个故事,将时间、空和事件这些维度串联起来,满足更加立体和多元化的体验需求。未来旅行社的产品研发需要更加精细化。不是把一个产品卖给所有人,而是需要根据每个人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定制,然后需要模块化。为了支持模块化,你必须进行数字化升级。未来在变,旅行社不可能一成不变。

好的旅游产品应该是观光、休闲、沉浸式体验的结合。

新京报贝壳财经:随着近期各项政策的逐步调整和放开,给旅游行业带来了一定的利好。在你看来,现阶段旅游企业需要哪些支持?

钟晖:市场需要进一步放开。市场是1,其他所有政策都是1后的0。只要放开市场,旅游业本身就能活下去。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北京人自由行,进出景点、酒店等只需要72小时。,但如果他加入了旅行社团队,他必须注册地址,并获得加强注射,否则旅行社将无法获得电子旅行行程。

新京报贝壳财经:你认为对目前的旅游行业来说,什么样的客户最重要?如何精准营销?

钟慧:目前有两类客户很重要。一种是家庭,包括私人小群体和基于家庭的定制群体,包括熟人之间的定制群体。第二,商旅。商旅现在是刚需。订机票、火车票、酒店、当地游乐都是必须的。行业需要在产品研发上做一些调整。

新京报贝壳财经:随着跨省游政策的松动,长线游产品会快速反弹吗?在设计上,长线游产品与过去相比会有变化吗?

钟慧:从今年暑期来看,传统的旅游目的地还是比较受欢迎的,比如云南、海南,新疆也是旅游旺季。跨省游放开,我觉得游客首先想到的是传统经典的旅游目的地。在设计上可以加入新元素,比如网络名人打卡处、特色餐厅等。原有的观光方式应该升级。游客可能想去Tik Tok推荐的小红书、网上名人书店和网上名人餐厅。为什么不安排呢?好的旅游产品应该是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体验沉浸相结合,比如游览文化旅游目的地的经典景点,这就是观光旅游;像当地人一样吃一顿特别的早餐。这是一种体验;边走边看,慢下来,是休闲度假;这些元素的组合就是一个沉浸式的产品。

新京报贝壳财经:受疫情影响,短期旅游休闲逐渐融合。对于未来的短线旅游产品,如何保持对游客的吸引力?

钟慧:也在加入新元素。这就是旅游产品研发过程中提到的“重塑供应链”。什么是原始供应链?也就是车队、酒店、导游等。现在供应链应该包括更多的元素,比如BB、网上名人打卡点、米其林餐厅等。,这是比较重要的一点。只有比用户更了解文旅的目的地,才能设计出有吸引力的产品。帮助游客发现身边的美和过去的美。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郑一佳

编辑杰克

校对王新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