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敢说,在座的应该没有人没吃过“图片仅供参考”的亏。我第一次被骗,大概是小时候,看到装满牛肉和泡面配料的包装袋。
后来长大了,在网上认识了很多帅哥美女,结果又一次被可恶的美女和网上图片严重欺骗。
一个接一个,这个作品向我们展示了世界的危险。似乎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能逃过“图片仅供参考”的魔咒。这当然也包括经常制造各种旅游打卡点并把它们炸飞的红宝书。
国庆假期刚刚过去。不知道大家伙是和我一样在家躺七天七夜还是去外面的世界寻找诗意和远方。
反正很多跟着小红书攻略去找诗和远方的网友都说遇到了人生的滑铁卢。
虽然我知道滤镜和构图对一张图片的影响很大,但没想到原作的影响这么大,可以改变世界。
上图中,小红书里满是少女心的粉色沙滩是这样的:
图片来源:小红书是不是看起来闪闪发光,粉嫩嫩的,一看就是个很美的地方?
不不不,有网友只是看了一下这个东西,根据位置找到的。小子,所谓的少女粉沙滩,乍一看跟我家楼下的红泥地一模一样。
图片:新浪微博
这个滤镜,这个构图,我不禁感觉小红书里全是摄影天才。不过说实话,这个后期已经到了要上报国家反诈骗中心的程度了。再比如,小红书里“不负春光,野蛮生长”的武汉湿地,看起来像内蒙古大草原,在大众点评里却成了真正的杂草丛生的垃圾堆。
这种例子是准确的。大理有个网络名人打卡点叫“天堂之地空”。蓝天空投射在清澈的水面上,照片真的很漂亮。
我对“天堂空”这个词的理解,还停留在茶卡盐湖这样的自然景观上,却不曾想到大理的“天堂空”其实是一面镜子。
而且是要收费的。
很多游客看完攻略就去了,结果发现商家在他们的屋顶上摆了一幕。小地方,后面还有排队的人催你快拍,真的很考验你的脸和摄影技术。
总之,小红书里种下的草,至少有一半最终会被现实狠狠打脸。据网友不完全统计,中国旅游市场已经有43个小圣托里尼,102个小京都,68个小镰仓,52个小瑞士,40个小奈良。反正只要后期做好了,谁在乎现实中是不是那个样子?吃这一波流量就够了。只是年轻人在被骗了很多次之后,开始不再相信网络名人了。
说实话,现在找一个真实、客观、可靠的策略并不容易。回想几年前,像小红书、大众点评这样的软件之所以能得到广大网友的一致好评,仅仅是因为当年真的是在“分享”。小红书从1亿用户快速增长到3亿用户,只用了一年时间。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真的能找到真实有效的产品体验,至少大部分是真的不管好用不好用。
但现在世界完全变了,“标记我的人生”似乎变成了“标记我的广告”。互联网时代,人们更愿意相信更有影响力的人说的话。所以KOL和KOC在掌握了流量和话语权之后,就成为了品牌推广非常重要的一环。
消费圈这里有个公式:“5000小红书KOC评价+2000知乎问答+李佳琪Viya =一个新品牌”。找不到大主播和网络大名人也没关系。我们也可以以量取胜。有时候从网络名人中多找一些小博主来推广,也能收到不错的效果。打开小红书首页,给你推荐的内容全是网络名人滤镜和各种分不清是攻略还是软广的笔记。
说到这里,我想起一件事。
我粉丝不超过五个的小红书个人账号,都被朋友借去发假种草笔记了。反正品牌方的要求只有一个,长得像真人就行。当然我也不确定有没有火,但是光靠我这四个粉丝多半没用。
所以,你看,又软又宽的东西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些看起来是正常的普通账号,发出去的不一定是真的种草攻略。
不是粉丝少的普通人拿不到广告。资本的渗透比我们想象的要深得多。
如果真的想找旅游攻略,产品指南什么的,就得多跑社交平台,多问问题。
如果你不信任这个网络名人,你可能要先搜索一下他的黑历史。
如果不信任产品,可能要再找一波差评了。
之前旅行,怕被网络名人滤镜骗,只好去微博实时搜索,看看没有滤镜是什么样子。毕竟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就是这么被软广的屏幕和网络名人滤镜慢慢破坏的。
此外,面临同样的困境,还有大众点评。
不知道你平时是靠什么来选择餐厅的?反正我记得我本科的时候基本都是用大众点评找餐厅。最重要的是我很少踩雷。
但是慢慢地,大众的评论也变得不太有趣了。思聪在他的大众点评账号被盗后怒不可遏。他一边指责其安全系统,一边踩着大众点评做假分。
按照大众点评的说法,其商家评价背后其实有一套自己的审核规则。如果要评价,首先要进行真实消费。
如果要显示评估,它必须被风险系统识别和过滤机制识别。
当然肯定有操作空,所以我不确定分数是不是假的。而另一类大众点评的风格和现在的红宝书几乎一样。
首页的推荐类似于笔记的形式。
除了帮助用户选择和识别商家的功能,大众点评还开始了“种草”的工作。分享种草笔记的用户,可以在没有真实消费的情况下,进行相关业务。而这种定位也成为了失去用户信任的原因之一。
商业化转型导致赞多、推广猛的现象,在互联网平台上越来越严重。但是,仅仅为了吃饭,很难解决这个问题。现在,互联网上到处都是广告。作为消费者,我们只能在海量的信息中小心谨慎。我只能说一件事:
现在的互联网已经不相信网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