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纯牛奶

核心提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文 | 价值星球Planet,作者 | 欧锦,编辑 | 林比利很突然,来自河南的“网红牛奶”品牌科迪乳业进入破产重整阶段。9月9日,从A股退市不久的科迪乳业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河南省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此前一天出具的《民事

来源@视觉中国

文|价值星球,作者|欧进,编辑|林比利

突然,来自河南的“网络名人奶”品牌科迪乳业进入破产重整阶段。

9月9日,从a股退市的科迪乳业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已于前日收到河南省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出具的民事裁定书。商丘中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及其他有关规定,裁定受理申请人对科迪乳业公司的破产重整申请。

科迪乳业表示,公司将根据重组事项的进程,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鉴于公司破产重整申请已被受理,公司在破产重整期间存在被宣告破产清算的风险。

公开资料显示,科迪乳业的主营业务是乳制品、乳饮料和饮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配套的奶牛养殖、养殖和销售。2015年6月在深交所上市。

公司创始人张庆海曾公开表示,要把科迪乳业打造成为比肩蒙牛、伊利的“中部乳业航母”。虽然科迪没有实现这个目标,但从90年代流行的口号“科迪汤圆是圆的”到2016年打造的“小白奶”,其曾推出的几款网络名人产品让不少消费者种草。

科迪乳业要破产的消息一出,很多网友都表达了对它的不舍。微博上诸如“但是他真的好喝”“明明好喝的牛奶比一些知名的好多了”“不,这个好喝。我准备把孩子的四段奶粉换成这个奶”到处都是。

正所谓“前世今生,柴米油盐难捧”,与科迪乳业有类似经历的乳业巨头并不少。过去十年,曾经的区域性乳业巨头,包括太子奶、迪达乳业、辉山乳业、双娃乳业、英雄乳业,现在都“消失”了。

当地那个寄托了很多人家乡记忆的“网络名人奶”品牌,一个个消失了。

科迪昔日的辉煌来之不易。

科迪乳业创始人张庆海,1955年出生于河南商丘市虞城县。

30岁时,张庆海打算自己创业,并在家乡创办了玉成罐头食品厂。此后,他把厂名改成了自己的名字——“清海罐头”,产品也逐渐出名,从河南开始流传,东北、华北大部分市场都在逐渐销售清海罐头。

1994年,张庆海39岁时,他的罐头生意超过了1亿元。张庆海想把他的事业做大。1995年,张庆海正式将“清海罐头”更名为“科迪食品集团”。名字来源于“科学启迪未来”,同年,他推出了速冻食品生产线和方便面生产线。

当时科迪集团有很多产品,比如科迪推出的汤圆,因为“科迪汤圆是圆的”这个口号风靡全国。但是张庆海一直想生产牛奶。在他看来,牛奶是一个不朽的行业。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牛奶将成为必需品。按照发达国家人均牛奶消费量,中国还有很大空的空间,于是他一头扎进了乳品行业。

科迪乳业于1999年投入运营。从一开始,张庆海就为科迪乳业制定了独特的发展模式:建设统一的养殖小区,实行“六统一”管理——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养殖品种、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疫病防控、统一污染治理和无害化处理、统一产品销售。

2015年6月30日,科迪乳业在深交所上市,成为河南省首家上市乳业公司。2015年底,科迪乳业以100%股权收购60年历史的洛阳菊儿乳业,实现了华中乳业战略布局。

2016年4月,科迪乳业进行10送10高送转;5月,科迪乳业年产40万吨液态奶正式投产;6月,科迪第二个万人现代牧场基本建成。

科迪乳业的高光时刻出现在2017年,然而“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公司的没落也是从那时开始的。

2016年底,科迪乳业首创透明袋“小白奶”。以其独特的包装和适中的口感,短时间内吸引了大批粉丝,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络名人奶”。

2017年,科迪乳业实现销售收入12.39亿元,同比增长53.92%;实现净利润1.27亿元,同比增长41.56%。河南、山东、江苏、安徽四大传统销区以外的收入激增678.95%。

其中,科迪乳业常温乳制品销量增长65.8%,小白奶贡献较大。

科迪白牛奶。来源:JD.COM购物中心

当时,科迪乳业不仅在天猫超市和JD.COM超市开设旗舰店,还授权郑州、商丘等地的数十家个体电商销售科迪乳制品。在华东地区,科迪乳业通过电商的推广,吸引线下经销商积极销售。

“那段时间科迪乳业的小白奶真的很受市场欢迎。即使白牛奶的价格略高于同类牛奶,但买家仍然很多。”尚超在京的一位负责人回忆道。

但不少市场观察人士认为,“小白奶”本质上是普通的常温奶,没有特别的技术门槛。

在知乎上,一位认证为食品行业从业者的网友对这款牛奶进行了评论,称“我喝过一次这款产品,但是忘记了是什么感觉,然后在某宝上看了看他们的营养成分表。很一般的素质。蛋白质含量不高,乳脂率也很一般。原则上不应该比其他牛奶更香。”

“说实话,什么零添加,健康根本不是纯牛奶的卖点。这叫产品共性,科迪最大的卖点其实是包装。”

果不其然,2018年,蒙牛、伊利、新希望、完达山等多家企业相继推出了自己的“小白奶”。大品牌的吸粉效果更强,消费者对科迪乳业小白奶的关注度在降低。

另一方面,公司对经销商管理的忽视也加速了科迪乳业的衰落。

在营销策略上,科迪乳业始终坚持渠道下沉,以农村包围城市,采用“一县一商”的经销模式。

大量经销商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小白奶的热销。但由于其疏于管理,经销商之间的冲突极为明显,部分地区频繁发生货物走私案件,经销商之间大打价格战。部分地区批发价远低于旗舰店零售价,导致销售市场极其混乱。

到2018年,科迪乳业以小白牛奶为代表的常温乳品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5.62%,毛利率下降7.46%。受此影响,科迪乳业全年营收12.85亿元,同比仅增长3.76%;净利润1.29亿元,同比增长2.05%。

随后,科迪乳业被曝出资金链问题和拖欠奶农奶款问题。2019年8月,据新京报报道,科迪乳业资金链紧张,资金可能被科迪集团挪用,集团债务问题愈发严重。几乎与此同时,科迪乳业“拖欠奶农1.4亿元奶款”一事在网上持续发酵。

一系列事件引发深交所发布关注函,同时中国证监会对科迪乳业发起调查。

随后的公告显示,科迪乳业2016年至2018年连续三年虚报收入8.36亿元,虚增利润2.99亿元。同时非法向科迪集团提供资金66.74亿元,资金全部周转;但2019年共转出67.67亿元,仅转回47.92亿元。

2021年,科迪乳业因2020年财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股票自5月6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变更为“*ST科迪”。2022年6月1日,科迪乳业进入退市期,6月23日,科迪乳业退市。

直到这个破产重整期,科迪乳业这个名字很快就会成为很多人的记忆。

区域性乳品企业的危机

科迪乳业的衰落看似咎由自取,实则与国内乳业上下游的变化息息相关。

从20世纪70年代到本世纪初,全国各地开始涌现出一大批乳品企业。

无论是内蒙古的伊利、蒙牛,新疆的花园、天润、农心、麦趣尔,河北的君乐宝,河南的科迪,宁夏的夏津,广西的黄石、柏菲奶酪,天津的海河,上海的光明,基本都是在那段时间成立的。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当时鲜奶保鲜技术的限制。

中国普通消费者喝牛奶的最初习惯大多形成于上世纪60年代,当时大部分省会城市都有鲜奶供应点,牛奶主要是订购到户。送奶工每天早上都要把奶制品送到订户家,而这种奶主要是巴氏奶,高峰时占据了全国70%以上的市场份额。

巴氏杀菌技术可以相对更好地保留牛奶的营养和天然风味,更符合消费者对营养和口感的需求。但保质期只有2-7天且全程需要冷链储运,导致销售半径被限制在200公里左右,从而助长了区域性乳企割据的局面。

于是,牛奶杀菌技术进一步成熟。1956年,诞生于英国的超高温瞬时杀菌技术与无菌灌装技术相结合,改进了灭菌牛奶的全流程。上世纪80年代,瑞典利乐公司的无菌复合纸包装技术传入中国,超高温灭菌乳开始在中国各地推广。

1997年,伊拉克用上市筹集的资金引进了第一条利乐液态奶生产线,引领中国乳品企业进入常温奶时代。此后,本土乳企开始大规模引进国外杀菌和包装技术,保质期延长至6-9个月,可全国运输,从而克服了巴氏奶的销售半径问题。

2000年后,常温白牛奶产量大幅增长。2005年液态奶产量超过1000万吨,比2000年增长了7.5倍。从2006年到2014年,常温白奶的消费量持续上升,仍然相对集中在北方。南方的资源有一定的缺口,“把优质鲜奶运到南方”的成本太高。所以在鲜奶市场,两家头部乳企给你这个“地头蛇”留下了更大的发挥空间。比如在上海周边地区,光明仍然占据了40%以上的鲜奶市场,远高于蒙牛和伊利。

从今年开始启动上市计划的14家乳企的招股说明书中可以看出,投资生产基地、扩大产能、建设营销网络成为IPO的主要筹资目的。

归根结底,只有上游有了足够的奶源,才能为下游的生产发展填充足够的弹药。

其次,中小型牧场将被分割成部分,从而降低成本。

目前,我国中小型牧场成本高、效率低是普遍现象。而且,我国奶牛总数的70%还在1000头以下的中小型牧场和养殖户,普遍存在单产低、效益低、养殖水平低、成本高、风险大、管理难的“三低”和“三高”问题,直接制约了乳品企业的发展。

饲养成本高直接传导到奶成本上,国内奶成本几乎比国外高50%。比如新西兰牛奶的成本约为2.6元,国内牛奶的成本价约为3.5元,收奶价约为3.4元。由于缺乏资金,区域性乳企很难与10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进行谈判。因此,拆分中小型牧场是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资料来源:2022年乳制品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报告

最后,乳制品和快消品的宣传思路是一致的。区域性乳企因为资金有限,很难进行全国范围的宣传,只能在更深层次、更细分的市场发力。

蒙牛和伊利财大气粗,可以通过广告和命名快速建立影响力,而大型超市的覆盖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渠道的不足。2014年,蒙牛和伊利的营销费用分别为109.9亿和132.6亿,到2021年底分别增至234.88亿和193.1亿,增幅分别为113%和46%。

这个数额甚至是很多中小乳企一整年收入的十倍。2021年,阳光乳业、天润乳业、熊猫乳业、均瑶健康等代表区域乳企的几家公司年收入仅为6.31亿、21.09亿、8.57亿、9.14亿。

以蒙牛乳业为例,公司几乎每个成熟的产品线都请了代言人:肖恩都是新羊岛和的代言人,郎朗和陈是特仑苏的代言人,TFBOYS是酸奶的代言人,Cindy是未来之星儿童成长有机奶的代言人;酸奶品类中,关彝牛奶的代言人是孙俪,优益c的代言人是张康阳,纯珍的代言人是LAY蒙牛一米八八儿童成长配方的代言人是邓超;肖恩·肖是里蒂兰圣雪冰淇淋的代言人,西蒙是绿色心情的代言人。

同时,蒙牛一直热衷于赞助各种体育赛事。2018年和2022年的两场世界杯足球赛背后都有蒙牛的身影。

综艺节目的称号从来没有被打破过。2015年以来,蒙牛先后冠名《聊斋志异》、《极限挑战》、《声入人心》等15档综艺节目。2019年以来,蒙牛连续三年蝉联《青春有你》和《创造营》两大超级IP的总冠名。细分产品纯珍也叫中餐厅,特仑苏是向往生活等等的统称。

北京一位消费者发现,自己5岁的儿子经常和大人一起看《向往的生活》,时不时插播的特仑苏广告深深印在儿子脑海里。后来干脆自告奋勇给他买特仑苏牛奶。

可见,像蒙牛这样的乳业巨头,宣传攻势很强。而区域乳企的资金显然无法支撑如此大规模的营销推广,只能选择在自己的“地盘”上进行适度的宣传,这就导致了一种无形的品牌“认知循环”,即品牌在区域内有一定的影响力,离开特定区域后影响力迅速下降,甚至无人知晓。

这也成为区域乳企无法“破圈”的一个症结。

但是口碑差,营销投入短。区域乳企别无选择,只能布局越来越深的渠道。光明乳业以华东为中心建立了26个现代化冷链配送中心,运输覆盖约16000个终端网点。阳光乳业负责人在第一次会议上透露,计划融资6.01亿元用于“江西基地乳制品扩产、检测、RD、升级”和“安徽基地乳制品二期建设”等项目建设,以“送奶到户”为主要销售渠道。

然而,价值星球梳理今年乳企半年报发现,上半年乳企营收增长超过70%,但利润增长不足40%,净利润过亿元不足30%。伊利、蒙牛、光明头部企业净利润合计占比超过80%,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趋势加剧。

换句话说,目前中国乳制品市场的竞争格局已经呈现出典型的金字塔形状。

第一梯队以伊利、蒙牛乳业为代表,第二梯队以新乳业、光明乳业、三元、君乐宝乳业等区域性大型乳企为代表,第三梯队以天润乳业、科迪乳业、柏菲乳业等地方性乳企为代表,更具区域性和细分领域。

再加上疫情的扰动,乳制品销量下降,整个行业压力很大;但相比大型乳企,中小型区域性乳企受影响更大,部分企业存在资金链断裂风险。

中国食品行业分析师、中国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朱认为,区域乳企如何聚焦核心市场、核心产品、核心渠道、核心客户是生存的关键。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拥有自己的三分之地。

很多人也不希望伴随他们成长,充满生活记忆的本土牛奶品牌消失。

正如港文作家李碧华曾向她描述过北京酸奶的意义:一小瓶北京酸奶,酸甜苦辣,承载着人间的“乡愁”。

参考资料:

[1]《伊利:中国乳业之王明天会更好》,浦银国际

[2]《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梳理乳业各品类的发展变化》,华西证券

[3]中国奶业经济月报,2022年8月,国家奶业技术体系奶业经济研究室。

[4] 2022乳制品行业、消费领域柠檬品牌社现状及发展前景报告。

【5】《小白奶重蹈汤圆覆辙,科迪乳业如何成为集团的“摇钱树”》,很快就会消失。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