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视觉中国
文|娱乐硬糖,作者|毛丽娜,编辑|李春辉
“二叔”到底有没有治好“精神内耗”这个病,很难说。他绝对把“精神内耗”这个词普及给了很多人,尤其是老年人。从“内卷”到“佛学”再到“精神内耗”,新词旧词都拿出来说明自己有病,时代有病。你不能责怪年轻人强调增加新单词。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报告称,2020年,全球将新增5300万例重性抑郁症病例,7600万例焦虑症病例。《经济观察报》今年5月报道,上海关闭一个多月后,心理热线咨询量激增。
有些人在长期患病后成为医生,有些人嗅到了商机。在各个平台的小广告里,豆瓣小红书的分享里,兼职辅导员似乎是当代青年最好的副业。是自救自救,还是又一次无效内耗?
无论如何,当app再次弹出“考个心理咨询师”的广告时,已经在家隔离两周的张宇菲并没有像过去那样直接关掉,而是点击页面进行浏览。
柳条后路
“我没办法。到了我这个年纪,难免会焦虑。”28岁,北漂,在一家互联网公司拿着微薄的薪水,工作内容无可替代。这个行业的一点小麻烦足以让张燕飞焦虑一阵子。
公司员工配备心理咨询师,预约即可享受免费咨询。但是,张宇菲总觉得那是公司的眼线,更愿意到外面给自己找个人。市场上的心理咨询师收费500左右/小时,一周两次,每次谈话2-3小时,一个疗程至少三个月。张燕飞去了几次,她开始有一种肉体上的痛苦,所以她干脆买了书自己读。
“刚开始我不想考证,就是觉得看病太贵,自己看不起。但是今年的环境真的不好。我在想是不是要给自己留条后路。”没有门槛,通过率高,人才差距大,年龄越大越吃香,不可替代。小广告中的几个关键词确实击中了张燕飞的痛点。另外她真的认识一个学长,一个做兼职心理咨询的斜杠青年。
大四毕业后进入传媒集团负责情感板块,工作就是听征婚的故事,写长篇。发布的故事只是学长收到的信息的百分之一,大量打破三观的纠结只能学长一个人消化,比如“侄子爱上阿姨”。时间长了,学长觉得自己受到负面影响,情绪出现问题,于是买了大量心理学书籍,开始自学治病。
经过一段时间的自学,学长不仅可以调节自己的负面情绪,还可以用书中的知识帮助身边的同事朋友解决烦恼。于是干脆考了个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证书,带着证书正式上岗。“他还在报社工作,一直在做心理咨询。他积累了很多经验,但没有耽误他严肃的工作。多好啊。”张逸飞有点羡慕。
作为本地人,做了几年基础招聘的HR阿康也准备考心理咨询师证。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本地人,不用挣太多就能有工作。所以工作复杂的时候我也不想学,所以一直在做招聘。结果年初公司合并,我一下子就被开了。”阿康觉得自己开出的条件不高,很快又会被录用。
但他的土著身份似乎是他最大的弱点。网上交流时,对方一听是本地人就不说话了。想加入试编大军,却打不过别人。
“心理咨询也是HR的一个方向,我本科也有一些心理学相关的课程,重新捡起来应该不难。而且很多企业和社区也需要心理咨询师。”
除了和阿康,其他专业人士,硬糖君的调查发现,一些不到上岸不罢休的毕业生也准备考心理咨询师证。
“证书多了肯定不是坏事,万一以后有用呢。”刚刚走出校园,他们相信自己没有白学的知识。值得注意的是,心理咨询大军中不乏执业医生。“医患关系太紧张了。我怕死,我想跑。”
这个火热的姿势让硬糖君想起了他毕业那年大家考会计证的场景。
要自信,不要慌张
大概是考试的行为模式深入骨髓吧。虽然2017年国家已经取消了“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三级证书”,但对于张燕飞来说,证书始终代表着一种行业认可。
“要我说,就是乱。”在华东师范大学学习心理学七年的桑美觉得,心理咨询行业目前正处于混乱的转型期。事实上,市面上所谓的“证书”没有一个是国家认可的,包括中科院心理所的证书,很拉风。
在桑美看来,非毕业生进入这个行业最好的方式就是学历教育。或者考研出国深造,系统学习理论和实践。很多海外大学都有“心理咨询”专业,会给学生安排实习,积累咨询次数。国内开设“心理咨询”专业的学校很少,学费也比普通专业贵很多,有的一年要10万左右。
然而,对于像张燕飞和阿康这样的外行人来说,他们必须在非学科班工作,报班是他们唯一的选择。“我的本科学历和工作经历与心理咨询无关。想进入这个行业不知道从何下手。上课至少有一个指导,最后还有一个证书,是我接受过系统培训,有资格执业的证明。”张逸飞说。
但在桑美看来,无论是中科院心脏研究所还是国家培训网,甚至是一些海外机构的培训班,含金量都不高。学了一套课程,只能说是浅尝辄止,连入门都算不上。
“这么说吧,我学了七年心理学,不敢说能给别人做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的基础,需要理论和技巧,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技巧和沟通方式。那几个月的训练能学到什么?”
需要指出的是,这类机构授予的不是“资格证书”,而是“基础培训证书”,最多证明你参加过相关培训并通过考试。据参加过心研院培训的人说,考试整体难度不大,多为选择题,基本稳定。
国家证书的取消,是因为从业者反应准入门槛太低,无法筛选。但是证书取消后的real 空时期,给了院校立足自己标准的机会。目前市面上与心理咨询相关的证书大多都要通过机构注册,这是另一种“花钱买证”的方式。
根据桑美的说法,对于上班族来说,把培训课程作为敲门砖是可以的,但你必须选择培训时间长的课程,大约2年。但是,理论知识再丰富,也离成为咨询师还很远。练习是最重要的。
无论是进入线上辅导平台,还是加入线下辅导机构,都要求有一定的辅导学时,一般在100学时以上。如果是相关专业的学生,学校会不定期组织集体实践。比如北师大有面向社会的免费心理咨询活动。学生获得实践积累,游客免费体验服务。而外地人显然没有这样的机会,只能花钱购买机构提供的其他课程来换取入驻资格。
心理咨询赚钱吗?
2021年,心理服务平台Simple Psychology发布《2020公众心理健康洞察报告》指出,2021年42.67%的来访者选择了单次费用在500元以上的心理咨询服务。第六届中国精神分析大会报告显示,国内心理咨询师人才缺口高达43万+。
单充赚钱多,人才缺口巨大。这是各种培训的口号,也是吸引张燕飞的原因。然而,心理学班的桑美说,有50名研究生和本科生。最后只有两个人真正从事心理咨询,其中一个因为医学背景直接进了精神病院。
“前三年甚至前五年,我根本不赚钱,要么家里有钱发电供爱,要么我得干别的活养活自己。”桑美的同学基本都去了大厂,他自己也没有走上这条路,而是考上了,拿到了铁饭碗。就连著名心理学家岳晓东也说过,“这个行业赚不到什么钱,但能让你很有成就感。”
桑美也承认,他所学的“心理学”侧重于理论知识,与心理咨询还是有一些区别的。心理学专业最好的结局就是一路读博士,最后留在高校当老师。另外,硬糖君还从医疗系统了解到,心理咨询师不同于心理医生,前者没有处方权。想做心理医生,必须要有医学证书,对于外行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如考证广告所说,做兼职心理咨询师能赚钱吗?也很辛苦。
心理咨询师的进阶靠的是案例的积累,但非专业新手最难的是搞定第一个来访者。就像你去医院,你愿意花同样的钱让实习生来看你吗?
所以新手咨询师只能依靠知乎、豆瓣、小红书等平台做广告或者付费上课。满足条件后可以入驻机构,提供免费或极低价的咨询服务,积累自己的咨询时数。和其他行业不同的是,心理咨询师本身是要咨询的,隔一段时间还要去找主管做心理咨询。一个好的主管要花很多钱,赚的咨询费根本不够。
简易心理平台督导咨询费用清单
而且心理咨询需要终身学习。即使是工作多年,能够独立接待来访者的咨询师,也要不断学习,花钱去体验其他学校,提高自己的水平。
当然,有些人确实靠兼职辅导员赚钱,比如张燕飞的学长。据说每年6月考试季来临时,他都会忙得不可开交。这一方面是因为学长进入这个行业比较早,另一方面也和他的平台以及平台给他带来的人脉有关。学长的采访线,不仅有感情,还有教育意义。作为一线记者,他有机会直接接触学生和家长,更自然的得到来访者。
小红书、豆瓣也有人分享咨询兼职致富的故事,但不难发现,所谓“副业收入超过全职”的分享,大多是机构号。真正在做兼职咨询的人说,两个月能有个来访者就不错了。“9.9元的15分钟咨询要和平台分,一点都不多”。
“我建议考社工证比考附属机构的心理咨询师证更靠谱。有了心理咨询知识储备和社工证在手,就可以去社工机构工作了。”梅桑试图指明道路。
但张燕飞在看了大量相关避坑分享后,已经决定放弃考证。“要不我找关系,加入心理咨询培训机构。卖水不如卖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