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Tik Tok、Aauto Quicker等短视频平台的猛烈冲击下,月活突破2亿的内容平台寥寥无几,小红书就是其中之一。
截至2021年11月,小红书月活已达2亿。平台用户中,90后占72%,一二线城市占50%。在互联网下半场,网民快用完的时候,小红书靠着对美好生活的描写和优良种草逆势生长。
这也成功吸引了众多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保险公司自媒体入驻平台。他们已经从微信微信官方账号转向今日头条,跨过知乎,最终横扫小红书这个生活方式社区。
在这里,内容营销的种草内容涵盖了从美妆、美食旅游到家居装修的方方面面。总之,一切让生活更美好的话题都可以流行。后来理财等话题也有专业人士涉及。目前平台上有125万条包含“保险”的笔记,而与“理财”相关的只有96万条。
在浏览小红书的时候,宝琦发现了这样一个博主。在她的自述中,她不仅通过平台收获了客户和过百万的保费,还出人意料地组建了自己的团队。在这里,即使粉丝不多,也不是大V,依然可以得到触手可及的客户和员工。
01
女性在社区关注哪些保险话题?
不管是卖保险的,还是消费者,好像大部分都是女性。央视财经发布的中国美好生活调查显示,在保险、银行理财等稳健投资方面,女性明显高于男性。从捕捉潜在客户的角度来说,小红书的用户天生就是一个保险客户池。
当小红书从跨境电商向生活方式社区转变战略时,Slogan也变成了“标记我的人生”。对于以“爱自己”为首要追求的一二线城市年轻女性来说,谈保险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小红书商业数据显示,2022年1月,平台上搜索最多的保险是隔离险,紧跟行业和社会热点。当时,隔离保险是各大社交平台和媒体报道中流量十足的话题。
重疾险和百万医疗一直是保险中的主打产品,预计会有很高的搜索量。而前十大搜索词中的“新生儿保险”和“爱情保险”具有明显的平台特征,其他平台的流量并不多。不过这里讨论的如火如荼,和小红书的用户画像非常吻合。
有意思的是,爱情险早在5年前就下架了,是财产保险公司在2016-2017年开发的一款产品:恋爱中的情侣缴纳两三百元保费投保成功后,如果在保单规定的时间内登记结婚,保险公司会按照保单赔付一笔保险金或玫瑰花。
比起金钱,女生更喜欢浪漫。很多正在热恋中的用户在小红书刷了理赔兑现的帖子后,看了婚礼上震撼的玫瑰花海,就被“种草”想买保险了。如果小红书平台火了几年,对于保险公司的创新和噱头产品,肯定能带动不少销量。
一直以来,小红书“一切都是丰富美好的”和“爱马仕为每个人”的社区调性深入人心,是凡尔赛的主战场。为了进一步利用平台的用户特性,一位保险经纪人表示,她在小红书主要从事高端医疗保险的内容运营和输出。到目前为止,她已经积累了很多咨询,对业务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比视频这个知乎专业的复杂,小红书确实是最容易上手的平台,对新手也很友好。不管有多少粉丝,只要内容优质,图文醒目,每个人都有机会从平台获得流量推送,产生爆款笔记,然后帮助保险代理人线上获客。
但内容平台流量无法高效变现是普遍现象,小红书不具备保险代理资质。平台上的电商面临这样的困境:用户在小红书上种上最新款的包包,然后在专业的电商平台下单;而通过专业笔记获客的代理商,只是把咨询留言的用户加到微信好友,进行后续发展。
02
为什么小红书可以新手友好?
“重内容,轻天赋”,新手友好,快速入门,源于小红书的去中心化流量分发方式。根据平台用户互动效果评分,只要是高互动的笔记,都可以获得高分,从而进入更大的流量池,增加普通人被看到的机会。
新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10000+互动的笔记中,有10%是由5000粉以下的人产生的。自然流量下,KOC和业余笔记占小红书推荐页面的60%以上。相比微博、Tik Tok、Aauto Quicker、哔哩哔哩,小红书的KOL结构还处于千人博主到处跑的局面。
比如截图中关于“爱情保险”和“隔离保险”的两篇笔记,都是有200左右粉丝的业余博主发布的,他们甚至都不是保险从业者。但是因为满满的话题,得到了几千条评论,问“去哪里买,怎么买”。他们成功“种草”,带货。
种草可以理解为“隐形”广告。向消费者有效推荐商品或生活方式,占领消费者心智,激发其内在需求,使其产生购买或模仿欲望,是关键的一步。但从KOC的内容制作动机来看,创作主要是为了满足分享欲望,得到同类人的反馈和互动。
“小红种草”的根本在于以大城市女性为核心圈子,建立一个共享生活方式的社群,不以粉丝论英雄。只要博主在某个垂直领域有专业的消费意见,或者基于普通消费者的真实体验,就可以给其他人用户可以参考的消费决策意见。
所以小红书形成了断头的KOL层级结构。微易数据显示,小红书活跃人群中,腰部KOL和初级人群KOC占总人数的97%。群龙无首的KOL结构使得平台不依赖博主,博主的流失不会对平台造成很大影响。同时,平台可以控制流量,让内容更具流动性。
图片:TF证券研究所
文章开篇截图中只有2100粉丝的保险经纪人,通过他专业的保险消费见解和多维度信息对比的干货笔记,在小红书吸引了一批客户和追随者。在各大平台集体患上流量焦虑症的当下,无论是互联网保险还是传统代理人都对此羡慕不已。如今两个多月过去了,这位博主的粉丝数终于突破了3000,但离初级才子一万粉丝的标准还差得很远。
根据最近的热门笔记和各种报道,市面上小红书最热门的赛道大致可以分为:美食、彩妆、时尚穿搭、家装、母婴等。但是除了主流的热门赛道,其他的泛知识内容如商业分析、运营产品、财经、数字技术等。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为了吸引相关博主入驻,平台也给予一定的流量支持。
买保险一方面是选择产品,更多时候是选择一个有眼光的靠谱的人。小红书为有这种消费习惯的年轻女性提供了一个渠道:在咨询了一个既有专业见解又有生活情趣的博主后,很难解释用户做出消费决定的关键因素是认可产品还是单纯信任博主。
03
假冒保险和骗子客服出现。
平台越开放,非法宣传、假“保险客服”、非法代理业务就越多。这些问题在其他互联网平台都发生过,小红书也不例外。
以“爱情保险”为例。虽然刚推出时一炮而红,但在2017年停止销售。原保监会于2017年1月1日实施《财产保险公司保险产品开发指引》,规定:保险公司不得开发对保险标的不具有法律认可的合法利益的保险产品、约定的保险事故不会对被保险人造成实际损失的保险产品、没有实质意义和炒作概念的噱头产品等八类保险产品。
按照文件精神,恋爱关系很难找到一个可定义的、合法的标的物,因此无法界定风险在哪里,自然也没有可靠的数据支持风险的精算。在这样的背景下,爱情保险涉嫌炒作,只能下架。
消费者无处安放的消费需求,总是需要一个家。于是嗅到机会的商家迅速将原来的同类产品重新包装,“爱情保险”变成了“爱情合同”。但深挖已推出的机构,不难发现,为其背书的并不是保险公司。事实上,保险公司不会为了几百元的保费而打破行业的监管。
爱情合同的例子只能说明它是其他行业想蹭保险的热点。当然,为了获取流量,业内同行用愤慨的地名攻击一些网络名人保险产品,劝说消费者退保购买的产品,以达到推销自己产品的目的。
与此同时,一群人冒充保险公司内部人员,瞄准无孔不入的“代理退保”业务。或者以保险经纪公司或代理公司的名义,将投资理财包装成保险产品,以高收益为噱头进行宣传和销售,甚至有一些退休的保险业务员以高利率诱骗老客户退保购买此类产品。
总之,在其他互联网平台上发生过的违规行为,在小红书上依然会重演。对于普通保险从业者来说,小红书是一个新兴的自我宣传和吸引客户的优质平台;对于恶意作弊的人,又多了一个“割韭菜”的渠道。消费者还是要擦亮眼睛。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