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种草”让消费者踩坑。东南网络设计林苗Xi会
5月13日东南网“这肉优的环境绝对值得打卡……”临近下班,网友林伟习惯性地拿起手机查看周边餐厅的评价,准备晚上和朋友一起选个吃饭的地方。
近年来,网络上出现了一种“种草消费”的趋势。作为一种新的消费业态,无论是名人还是草根业余爱好者,都热衷于用“种草笔记”来分享自己对某种商品的使用感受。就普通消费者而言,越来越习惯在下单前搜索别人的笔记和评价,以获得指导,避免踩坑。然而,在“种草消费”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失范和无序的现象,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虚假的“种草”。一些网络名人对商品和服务进行虚假介绍或夸大宣传,诱导和误导消费者,名为分享,实则变相营销,破坏了网络生态和市场秩序。
虚假“种草”导致消费者踩坑
“这次旅行经历真的很糟糕。”网友张女士刚刚过完五一假期。她告诉记者,有个博主推荐了一家民宿,拍出来的照片很优秀,让她很心动。结果她去外地的时候就不是这样了。分享的“打卡胜地”都是PS美化的,真实景观与图片严重不符。不仅环境一般,价格高,服务态度还很差,“槽点”都满了。
很多网友都有张女士类似的经历。网友林薇告诉记者,她喜欢用手机刷美食店的视频,经常去一些福州本地美食博主推荐的餐厅。结果,她不“翻身”。“前两天我在福州拉面一家号称‘天花板’的店‘种草’打卡。视频说很好。我按照博主的推荐点了一份套餐。结果等菜花了我半个小时。据说用大骨头熬制的汤底一点都不新鲜。拉面里的“大排”现在没有炸。是面汤泡的,太咸了。我只吃了几个。
让网友容易踩坑的不仅仅是旅游和美食上的“种草”。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78.2%的受访者有被网络“种草”的经历,61.7%的受访者认为护肤品和化妆品是被网络“种草”容易踩雷的领域。
网友王先生也晒出了自己的经历。母亲节前夕,他被某APP上“种”了一种网络名人推荐的化妆品。王先生赶紧下单,打算给辛苦的家人一个惊喜。“我买的美白补水面膜,我老婆和我妈用了两天。结果他们的脸都过敏了。咨询商家后,他们给我退款。一份好的节日礼物从惊喜变成了惊吓。”谈及此事,王先生既气愤又无奈。
“种草”背后隐藏着灰色产业链
是什么原因导致网络上虚假“种草”泛滥?小红书中福建知名旅游博主何岳帅为记者揭开内幕。
何岳帅展示了他在某平台收到的一条私信:“你好,我是河南XX广告公司。目前有一些优质商品和酒店需要宣传。方便的话,留下联系方式,我们电话沟通。”
“这种广告公司就是所谓的MCN组织,是内容生产者和网络平台之间的经纪人。”何岳帅告诉记者,这些机构会寻求流量专家的合作。组织先寻找商品进行包装营销,然后由流量专家进行推广。机构通过流量渠道进行分发后,根据效果和流量专家的说法,收入主要来源于广告主提供的广告费和粉丝的相关消费。
“我这两个月花了几万块宣传我们家的优惠活动。”福州牯岭一家民宿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单靠优惠活动吸引不了多少消费者。之前也尝试过通过发布相关视频来吸引游客,但是效果不太好。一是不专业的拍自己,发的“种草”笔记也反应平平,没有流量。后来通过一些MCN机构的渠道,当地网红打卡进来,分享了一些“种草”的笔记和视频,在五一期间立刻吸引了大批游客。
"没有经验的脚本、姿势和发布是业内的常规操作."据一位知情人透露,一些MCN组织撰写、发行虚假的“种草”笔记,其背后有大量的撰写、发行团队,已经形成了一条庞大的灰色产业链。写手根据商家的需求写煽动性的“文案”。“文案”完成后,分发给一些博主和专家,用他们的流量在各个平台推广。有些人为了利益,根本不试就转发了产品,有些探店视频也是根据成品素材剪辑,配音贴在自己的账号上。甚至有商家盯上了普通用户,通过发私信的方式告诉用户,只要按照提供的文案复制粘贴就可以获得报酬。
打假要“割草”,更要“铲除”
针对这一现象,近日,多地相关部门下发通知,明确将“直播发货”和“种草”纳入监管,回应市场痛点。前不久,国家网信办发布了2022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其中就包括规范探店“种草”行为。4月,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商业广告代言监管执法指南》,针对“活送货”、“种草”等变相商业广告代言性质难以界定和监管的问题。《指南》将以“种草”等形式变相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商业广告、广告代言纳入监管范围。明确“种草”等变相发布商业广告,导致消费者无法识别其为广告,以及被广告内容欺骗、误导的广告代言行为,属于违法行为。
记者从小红书了解到,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小红书也进行了多轮虚假“种草”治理,近日还发布了社区商业公约,进一步明确虚假“种草”的边界。自2021年12月16日开展虚假“种草”专项治理以来,小红书共封禁81个品牌及线下商家,处理虚假“种草”笔记17.26万条,违规账号5.36万个。
福建枫华律师事务所律师彭晓辉表示,《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中明确提到,为了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平台应将“种草”中具有商业营销性质的内容标注“广告”字样。想要治理虚假“种草”,需要在多环节、全链条上加强监管。平台必须把好关,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