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种草”业务下滑,“拔草”故事难讲

核心提示出品|派财经文|玛丽亚 编|派公子小红书开始加速商业化了。5月份小红书上线了《社区商业公约》,公约中明确强调了在小红书上交易必须在站内完成,不允许通过小红书个人页、评论、私信等场景把交易引流到站外。4月小红书还被传出裁员的消息。小红书要上市

出品|送财经

文|编辑Maria |派公子

小红的书开始加速商业化。

5月,小红书推出社区商业公约,明确强调小红书上的交易必须在站内完成,不允许通过小红书个人页面、评论、私信等场景引流站外交易。4月,小红书也接到裁员通知。

小红的书上市的声音早就出来了,只是还没有确切的时间。一直想做小而美的生意的小红书,在网络名人经济逐渐褪色,新的消费品牌成长之后,不得不修炼内功,规范广告内容生态,努力拔草。

小红书,2亿MAU,200亿美金估值,被商业化困扰已久。广告收入增长有限,“假种草”、非法交易等问题频发。在种草业务上,淘宝、JD.COM、知乎、Tik Tok等大厂步步紧逼;在除草业务上,努力多年的电商业务收效甚微。

定位于“内容社区”的小红书,依然没有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商业化路径。

1.核心广告收入下降。

小红书于2013年在上海成立,最初的业务专注于跨境电商。第一个产品形态是小红书的出境导购PDF,放在小红书的网站上,不到一个月就被用户下载了50万次。次年12月,小红书正式推出电商平台“福利社”。

2017年是小红书发展的第一个转折点。小红迎来第三次“66周年大促”,开卖2小时销售额破亿,位列苹果App Store购物下载量第一。届时,小红书的用户数量将超过5000万。

当时,小红书创始人曲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小红书不是电商,是游乐场”。从内部战略的本质来说,用户不是来买东西的,内容社区才是小红书想要构建的底层结构,电商只是一种垂直变现的方式。

此后,小红书被定位为“内容社区”。事实证明,这种精准的定位也为小红书带来了流量的快速增长。从一个月0到1亿,小红书用了6年,从一个月1亿到2亿,小红书只用了一年多。

2019年7月,小红书用户数突破3亿,月活跃突破1亿。截至目前,小红书月活已突破2亿。虽然它不如短视频平台Tik Tok和Aauto Quicker,但它也已经成为内容社区的第一梯队。

资本随风而动。天检信息显示,小红书目前已经进行了七轮融资。最新一轮融资是2021年11月5亿美元的E轮融资,由淡马锡和腾讯领投,阿里、天图投资、盛远资本等老股东跟投。投资后估值高达200亿美元。

高达200亿美元的估值一度被质疑虚增。与同类别上市公司相比,小红书相当于2个哔哩哔哩,16个知乎,4个微博。

哔哩哔哩的营收主要靠游戏直播和广告,最近开始在直播电商方面探索;知乎为知识付费,但其实营收大头也是广告业务;微博和微博小红书一样,主要靠广告,但优势在于微博热搜量大,社会影响力高。虽然估值高于同行,但小红书的商业变现能力堪忧。

TF证券研究报告显示,广告是小红书的绝对营收支柱。2020年,小红书的广告收入将占总收入的80%左右,6-8亿美元。内部人士向媒体透露,小红书广告部2022年全年营收目标为240亿元,是去年的两倍多,“压力很大”。

2022年初,很多互联网头部公司的广告收入较低,小红书的广告收入也受到影响。根据该研究所的前瞻数据,2022年第一季度,互联网广告仅小幅增长1.4%。其中,腾讯广告收入同比下降18%,同比下降4%。

在疫情引发的连锁反应下,化妆品市场逐渐萧条。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3月份化妆品零售额345亿元,同比下降6.3%,这是两年来化妆品市场零售额首次下降。美妆和个人护理是小红书广告收入的两大主要类别。

并且在疫情反复的情况下,各品牌纷纷缩减营销预算,以减少对投放的需求。得益于曾经在小红书平台走红的完美日记,2021年Q4销售及营销费用为10.8亿元,较上年减少3亿元。

在商业化方面,小红书一直在寻找适合自己的第二条成长曲线,陆续尝试了直播、电商等业务。但是除了种草业务,暂时还是没有可靠持续的增长。

2.“种草模式”失败,被巨头围攻。

小红书是“种草内容社区”的鼻祖,平台上有超强粘性的内容生产者。东兴证券研究报告显示,90%的小红书用户在购买前都搜索过小红书。

对于品牌来说,在广告商业价值方面,小红书的用户价值高于其他平台。比如知乎的MAU是1亿,小红书是2亿,也就是说小红书的月活跃用户的广告价值是知乎的3倍。

之前盛传了一套方法论,新消费品牌要想快速崛起,需要经过一套统一的营销轴心。其中一个就是先找KOC评价小红书的5000篇文章。

小红书虽然具有独特的品牌塑造价值,但过于传统,营收结构单一,使得其多年依赖上游品牌供应,缺乏抗风险能力。一旦上游品牌出现营收危机,小红书就会陷入被动。

对于小红书来说,更大的危机是难以维持内容社区和商业化之间的平衡。

据行业分析师称,区分商业内容和社区内容本来就很难。对于用户来说,当然是希望生意就是生意,分享就是分享。但是对于一个商品来说,不露痕迹的分享模式推广往往更好,效果往往比直接推广更好,直接描述产品的功效。

和小红书一样,在内容中插入商业广告的投放模式,也是目前媒体突围的主流方式。获取恰到好处的产品图片,叠加各种贴纸和表情符号,附上使用前后对比图。在小红书等平台上,类似的草贴数不胜数。

但随着营销力度的加大,小红书笔记的可信度正在快速下降。2021年国庆假期后,小红书“滤镜景点”事件冲上热搜。一位网友在小红书里刷了别人打卡的“粉沙滩”。当他到达现场时,他发现海滩其实是土黄色的。随后,人民日报发文称,“不要让过滤器过滤掉口碑和口碑”。

早在2020年10月,小红书就深受“平台充斥虚假内容炫富,有低俗软色情内容”的诟病,随后无奈推出“啄木鸟”计划,打击不良信息内容。

然而,反复整改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小红书中的虚假信息,甚至真实用户发布的内容经过精心编辑后,对消费者产生了误导。今年年初,小红书一度被曝存在审核漏洞,导致未成年人被“带货”的负面。

2021年,小红书正式推出蒲公英平台,要求所有品牌合作的内容都要通过这个平台进行交易。据全天候科技报道,小红书作为平台,会向品牌收取10%的平台服务费,与KOL结算时再拿10%,佣金双向支付。

相比之下,哔哩哔哩和Tik Tok的佣金只有5%-7%。高佣金下,一些品牌选择绕过平台,直接与KOL、KOC达成合作,在小红书上发布“软com”。此前,“小红书种草笔记代4元”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多家媒体曾披露,小红书代刷的产业链极其成熟,报价在3-5元不等。

小红书的流量是从“种草文化”起家的,但内容社区逐渐被流量蚕食。过度营销导致品牌厌倦在小红书做产品宣发,新品牌很难复制完美日记的老路。

在舆论的压力下,小红书开始了一波品牌经营,劝退了很多品牌。2021年底,小红书封禁了29个涉嫌虚假营销的品牌,包括多芬、露得清、半亩花田。

2019年整改开始加速,小红书在同年5月和6月相继出台新规,对聚集KOL进行内容制作的MCN机构进行规范,要求入驻机构缴纳20万元保证金。

惩罚也升级了。根据规定,商业机构在入驻过程中违反平台相关规则的,小红书将终止合作,并扣除押金。其中“私自接单”的处罚最为严重,直接扣押金20万。此外,“虚假合伙”和“虚假数据”还将扣除10万元保证金。

被小红书拒绝的品牌转向其他“小红书”。以“种草”为主的小红书电商正受到其他平台的围攻。比如腾讯的鹅拼图和企鹅买,阿里的淘宝购物,拼多多的小圈子,京东。COM的种草秀,等等。甚至Tik Tok也测试了“种草”板。据悉,淘宝月购物活动已超过2.5亿,日活动超过5000万。

相比之下,小红书的优势在于内容社区发展较早,用户“种草”的心思得到了开发;大厂对小红书的围攻更多的是业务布局,不一定能再造小红书。

3.拔草的生意不好做。

小红书一直希望用户能在平台内完成从“种草”到“拔草”的闭环。

2019年,小红书推出直播电商。2020年4月,小红书直播功能正式上线,首次直播得到LVMH的全面支持。可惜收效甚微,甚至观看人数比Tik Tok、Aauto Quicker等平台还要少。

2022年开始,小红书开始尝试拉草业务,在笔记中增加了站内与电商转化的链接。

和Tik Tok当初一样,与其他电商平台合作,依托其成熟的品牌商家资源和全球供应链体系,通过合作构建电商生态圈。

目前,小红书已与跨境电商平台达成合作,推出“福利社”,但收效甚微。社区用户在站内完成购买的习惯还没有形成,更多的用户还是“站内种草,站外购买”。

根据艾媒咨询此前的报告,2020年小红书的GMV不到70亿元,电商整体佣金率在15%-20%。预计其电商收入在10亿元至14亿元之间,2020年整体收入在50亿元至70亿元之间。

此外,据艾媒咨询报告显示,2020年,Tik Tok直播电商GMV超过5000亿元,淘宝超过4000亿元,Aauto快消3812亿元。显然,小红书的GMV远远低于其他三个平台。

为了进一步打造业务闭环,小红书开始学习Tik Tok切断“外链”。

2021年8月,小红书宣布正式实施“店中店”机制,为品牌提供“直接连接消费者”的平台。同时,平台将关闭笔记和好物的推荐功能,关闭有商品的笔记中淘宝链接的悬挂权。

2022年5月6日,小红书推出社区商业公约,商业化意图充分展现。在公约中,小红书强调,请在平台内完成交易,保障买卖双方权益。“请不要在个人页面、评论、私信等场景引导站外交易。”据《国家商报》报道,5月6日,小红书粉丝超50万的博主表示,小红书不希望博主将流量分流给第三方,否则会有处罚。“之前只是听说,最近才开始实施。如果被引流出去,可能会被限制。”

但对于商家来说,入住小红书站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小红书电商还差得很远。

小红书电商业务上游缺乏供应链深度,下游缺乏支付体系和履约能力。

在切断了外部反向流量后,小红书电商还面临着与传统电商平台淘宝、JD.COM、拼多多,以及短视频电商平台Tik Tok、Aauto更快等的“竞价”。

论省钱补贴,小红书难以与其他平台抗衡,小红书自营业务“福利社”频遭对手价格战攻击。小红书有限的SKU经常将用户拒之门外。小红书完成“种草”后,用户流向第三方平台完成购买。

此外,在小红书平台交易的产品也需要向平台支付佣金。据了解,超过1万元的销售额会按照5%的提成支付,直播会给主播20%的平台服务费,商家最终很可能“赔钱赚吆喝”。

因为供应链体系不完善,陷入假货风波,而物流体系不完善,导致发货配送慢,售后体验差等问题。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很多投诉都是直接发布到小红书福利社的帖子上,比如收货难,卖假货,售后体验差。

小红书的电商走得并不顺利,但在广告业务达到增长瓶颈后,打通“种草”和“拔草”的闭环是小红书必然的命运。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