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新国标实施,低度白酒江小白终迎来春天

     用低度白酒征服年轻人,这事能成吗?低度白酒一直在被误解。十年前,大众关于低度白酒的认知,大多是:认为低度白酒不是粮食酿造的,低度白酒品质不好,对身体健康有影响。江小白也因此备受质疑。但是今年6月,修订后的《白酒工业术语》《饮料酒术语和分类》两项国家标准将正式实施。

  白酒“新国标”对“白酒”进行了重新定义,即“以粮谷为主要原料,以大曲、小曲、麸曲、酶制剂及酵母等为糖化发酵剂,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勾调而成的蒸馏酒。”

  此外随着消费升级和Z世代的崛起,当代消费者对白酒有了新需求和认知。低度白酒有粮耗更低、刺激小、更容易被接受等优势,更能迎合年轻和国际消费群体的需求,成为了无数年轻人们喝的第一口酒。

  1月10日,工信部公开征求《关于加快现代轻工产业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到,针对年轻消费群体、国外消费群体发展多样化、时尚化、个性化、低度化白酒产品。这无疑是对中国白酒未来发展的一次定调,行业人士表示,当低度白酒标准细化后,行业将迎来有序竞争,低度白酒也会迎来新一波爆发。

  大众认知或者刻板印象里的“低度白酒”,与真实定义上的低度白酒有着本质差别。先从白酒制作工艺说起。中国白酒的制作流程是固态发酵,发酵后进行蒸馏动作,蒸馏的过程就是度数提高的过程,而后就是原浆酒。

  原浆酒的度数普遍在65度以上,因为刺激性太强,不能直接饮用,需要降度。这一点与国外烈酒相似,都是要从生产时的60-70度降低。国内常见高度数白酒基本是保持在52度标准,而40度的低度白酒还需在降度工艺上再进一步。

  需要说明的是,从技术角度出发,低度白酒其实比高度酒的技术要求更高。尤其是蒸馏技术,“降度”的技术难度甚至超过了“提度”的难度。白酒在蒸馏过程中因为工艺问题,原浆质量有差异,因为高度数酒精刺激性较强,掩盖了相当多的异味。当度数降低后,酒品质量会更容易被感知,这导致低度酒对酒质要求更高,对基酒要求也更高,也需要酿酒技术过关,严格稳定品质。

  此前,因为工艺不过关,并且粮食产量有限,高度白酒成了高品质白酒的代名词,但这种认知并不正确。被抵制的所谓“低品质低度酒”,是因为原料、工艺不成熟而产生的次品,甚至有高度酒勾兑的劣品。

  在监管层面,随着技术的进步,国家鼓励发展低度白酒。早在1987年,国家经贸委在贵阳召开的酿酒工作会议上,就提出必须坚持优质、低度、多品种、低消耗和高效益的发展方针,逐步实现高度酒向低度酒的转变。

  从本次征集意见稿中,也可以看出低度酒不是低门槛,而是更高标准。征集意见稿提到,要支持酿酒行业建设优质原料基地,加快产业链补链强链。同时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做好酒业生态、营销、生产大数据全产业链服务平台,酿造智能化、包装自动化制造技术等。

  配合发展低度白酒的条文,和白酒“新国标”的实施,将传统酒业的“土法”生产线势与自动化、数字化结合的江小白为代表的酒企,将迎来政策和市场上的双重春风。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