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备份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可以说,它是数据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鉴于此,对于备份,我们通常会做以下要求:
多地部署
对于核心数据库,我们通常有两地三中心的部署要求。对于备份来说,也是如此。
一个备份应该有多个副本,每个副本存储在不同区域。
- 多介质部署
一个备份的多个副本应存储在不同介质上,如磁盘和磁带,防止单一介质失效。
- 定期检查备份的有效性
备份只是在做正确的事情,有没有把事情做对,还得依靠备份的有效性检查。
前两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做。第三项必须做。
接下来,我们聊聊备份的相关话题,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内容:
- 备份的常见分类。
- MySQL中的备份工具。
- mysqlbackup与mysqldump的备份恢复速度对比。
- 如何检测备份的有效性。
- RTO和RPO 。
一、备份的常见分类
1、物理备份 VS 逻辑备份
1)物理备份
顾名思义,就是备份物理文件。其优缺点如下:
① 优点
- 备份、恢复速度快。尤其是恢复速度,直接关系着数据库服务的RTO。
- 无需实例在线。在实例关闭的情况下,可直接拷贝文件,不用担心备份的一致性。关闭实例进行备份,也称之为 “冷备” 。
② 缺点
- 备份文件大。
- 恢复时,对平台、操作系统、MySQL版本有要求,必须一致或兼容。
- 只能在本地发起备份。
- 因为是拷贝物理文件,即使文件中存在很多“空洞”(大量DELETE导致),也无法通过恢复来收缩 。
- 对表的存储引擎有要求,无法备份MEMORY表。
2)逻辑备份
备份表的逻辑记录。其优缺点如下:
① 优点
- 可移植性强。恢复时,对平台、操作系统、MySQL版本无要求。
- 灵活。尤其是在恢复时,可只恢复一个库或一张表。
- 对表的存储引擎没有要求,任何类型的表都可备份。
- 备份文件较小。
- 可远程发起备份。
- 恢复后,能有效收缩空间。
② 缺点
- 备份、恢复速度慢。实际上,单论备份速度,多线程备份其实也不慢。但恢复速度呢,即使是多线程恢复,也很慢。
- 备份会"污染"Buffer Pool。业务热点数据会被备份数据驱逐出Buffer Pool。
2、离线备份 VS 在线备份
离线备份,又可称之为 "冷备",即实例关闭的情况下进行的备份。此时,只能进行物理备份,即全量拷贝物理文件。
在线备份,又可称之为 "热备",即实例运行过程中进行的备份。此时,既可进行物理备份,又可进行逻辑备份。
因对业务侵入较小,线上一般使用在线备份。
3、全量备份 VS 增量备份
全量备份,即备份整个实例的全量数据。
增量备份,即只备份上次备份以来,那些发生了"变化"的数据。
通常来说,基于物理备份来实现增量备份较为简单,以MySQL为例,只需判断数据页的LSN是否发生了变化。
而对于逻辑备份,就很难实现,如常见的基于某个时间字段来进行增量备份,但其实,很难保证某个时间段之前的数据不被修改或删除。
二、MySQL中的备份工具
1、物理备份
物理备份相关的工具有:
1)XtraBackup
Percona公司开源的备份工具,适用于MySQL、MariaDB、Percona Server。
https://www.percona.com/software/mysql-database/percona-xtrabackup
XtraBackup目前维护的大版本有两个:
- XtraBackup 2.4,适用于MySQL 5.6和5.7。
- XtraBackup 8.0。适用于 MySQL 8.0。
之所以要维护两个版本,是因为MySQL 8.0中的redo log和数据字典的格式发生了变化。
2)mysqlbackup
MySQL企业级备份工具( MySQL Enterprise Backup ),适用于MySQL企业版。
https://dev.mysql.com/doc/mysql-enterprise-backup/4.1/en/mysqlbackup.html
3)Clone Plugin
MySQL 8.0.17引入的克隆插件。初衷是为了方便Group Replication添加新的节点。有了Clone Plugin,我们也能很方便的搭建一个从库,无需借助其它备份工具。
三者的实现原理基本相同,都是在备份的过程中,拷贝物理文件和redo log ,最后,再利用InnoDB Crash Recovery,将物理文件恢复到备份结束时的一致性状态。
2、逻辑备份
逻辑备份相关的工具有:
1)mysqldump
MySQL安装包自带的备份工具,单线程备份。
2)mydumper
由Facebook、SkySQL、Oracle和Percona开发人员维护的一个多线程备份工具,可实现行级别的并行备份。
https://github.com/maxbube/mydumper
3)mysqlpump
MySQL 5.7引入的备份工具,可实现表级别的并行备份。
4)MySQL Shell
MySQL Shell 8.0.21引入了一个工具-util.dumpInstance(),可实现行级别的并行备份。
这个工具对备份实例和恢复实例的版本有要求:备份实例 >= 5.6,恢复实例 >= 5.7。
5)SELECT ... INTO OUTFILE
SQL命令,可将表记录直接导出到文件中。
下面说说这几个工具的异同点:
- 从实现原理来看,mysqldump、 mydumper、mysqlpump、 MySQL Shell可归为一类,本质上都是通过SELECT * FROM TABLE的方式备份数据,只不过在此基础上,通过全局读锁 + REPEATABLE READ事务隔离级别,实现了数据库的一致性备份。
- SELECT ... INTO OUTFILE 充其量只是一个命令,算不上工具,更不用说数据库的一致性备份。
- 从导出的内容来看,mysqldump、mydumper、mysqlpump 会以INSERT语句的形式保存备份结果,如:
INSERT INTO `t1` VALUES (1,'aaa'),(2,'bbb'),(3,'ccc');
而 MySQL Shell和SELECT ... INTO OUTFILE 是以CSV格式的形式保存备份结果,如,
1 aaa
2 bbb
3 ccc
- 在恢复,各个工具对应的恢复工具也不一样。具体来说,
mysqldump、mysqlpump对应的恢复工具是mysql客户端,所以是单线程恢复。
mydumper对应的恢复工具是myloader,支持多线程恢复。
util.dumpInstance()对应的恢复工具是util.loadDump(),该工具实际调用的是LOAD DATA LOCAL INFILE命令,支持多线程恢复。
SELECT ... INTO OUTFILE对应的恢复命令是LOAD DATA。
三、mysqlbackup VS mysqldump
下面是MySQL官方提供的一组数据,对比了mysqlbackup和mysqldump备份恢复时间。
第一张图比较的是备份时间,mysqldump是mysqlbackup的49倍。
第二张图比较的是恢复时间,mysqldump是mysqlbackup的80倍。
借此,我们也能看到逻辑备份工具相对于物理备份工具在备份、还原速度上的差距。
不过可惜的是,这里没有测试mydumper。
毕竟,针对数据量较大的实例,如果一定要使用逻辑备份,大家一般倾向于使用mydumper,而不是mysqldump。
四、如何检测备份的有效性
为什么要检测备份的有效性,原因主要有两个:
- 验证整个备份环节的可靠性。包括备份参数是否完备,备份集是否有效,备份介质是否损坏等。
- 通过检查备份的有效性,搭建一套完整的自动化恢复体系。
很多时候,影响数据库恢复时间的并不是备份集太老,而是手动恢复过程中,因为命令、环境、流程的不熟悉,所带来的额外耗时。
如何检测备份的有效性,常用的方法有三个:
- 基于备份恢复实例,看实例能否起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随机查询。
这种检测方法最简单。
一般来说,实例能起来,且随机查询也没问题,就意味着这个备份集是可用的。
但备份集可用,并不意味着这个备份集能满足我们的需求,譬如常见的,搭建从库。
而且一些常见的问题,如备份中断、参数没指定准确,也无法通过这种方式检测出来。
- 在1的基础上,建立复制。
如果从库在追主库的过程中,没有报错,大概率意味着主从数据是一致的。当然,也只是大概率,并不是100%。
- 在2的基础上,利用pt-table-checksum检查主从数据的一致性。
如果检查结果没问题,则意味着主从数据是一致的,也就间接证明了备份的有效性。
但因为pt-table-checksum在运行的过程中,会在chunk级别对表加S锁,对更新频繁的业务,还是有一定的影响。
一般来说,线上使用方法2足矣。
方法3,因为要检查主从数据的一致性,耗时相对较久,如果要检测的备份集很多,反而会影响检测的效率。
五、RTO 和 RPO
衡量一个数据中心的容灾能力时,有两个常用的指标:
- RTO:Recovery Time Objective,恢复时间目标。
指的是灾难发生后,必须在这个时间内恢复数据。
在恢复数据的这段时间内,服务是不可用的,所以RTO也是服务可允许的最大不可用时间。如果我们要求服务的最大不可用时间是30分钟,那么RTO就是30分钟。
RTO 越小,代表容灾系统的恢复能力越强。
- RPO:Recovery Point Objective,数据恢复点目标。
指的是灾难发生后,数据可以恢复到的时间点。
譬如,我有一个系统,每天0点进行一次全备。当系统出现故障后,会基于上一次的备份来恢复。如果系统在凌晨3点出现故障,我们会丢失3个小时的数据。极端情况下,系统在23:59出现故障,我们会丢失24个小时的数据。这里的24小时就是这个系统的RPO 。
RPO越小,代表系统越能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RTO、RPO与灾难在时间轴上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可以看到,RPO针对的是数据丢失,RTO针对的是服务宕机时间,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最理想的情况是RTO和RPO都为0,这就意味着当灾难发生时,系统会立即恢复,而且数据不会丢失。当然,RTO、RPO越小,需要投入的成本也越高。
具体到MySQL中,为了降低RTO和RPO,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RTO
- 增加备份频率,缩短备份周期。
- 选择物理备份,而不是逻辑备份。
- 添加延迟从库。
- 恢复流程的自动化。
2)RPO
- 增加备份频率,缩短备份周期。
- 搭建Binlog Server备份Binlog。当出现故障时,我们可以基于备份和Binlog做基于时间点的恢复。
- 添加延迟从库。
六、总结
从RTO的角度出发,应尽量选择物理备份,而不是逻辑备份。如果要使用逻辑备份,应尽量选择多线程备份工具和多线程恢复工具。
从RPO的角度出发,应尽量增加备份频率,缩短备份周期。
但 every coin has two sides,使用物理备份或者增加备份频率,无疑会增加存储成本。
所以,在确定备份策略和选择备份工具时,应从业务的RTO和RPO出发,结合存储成本综合考虑。
大多数公司会采取一个统一的备份策略,如一天一个全备。虽然灾难情况很少出现,开发和DBA童鞋也应充分理解到这里面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预案及业务兜底方案。
另外,对于线上核心业务,如果只有备份,还是很难有效降低数据库服务的RTO和RPO,建议部署延迟从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