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今天,洛报融媒记者从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惊悉,该校终身教授、豫剧五大名旦之一马金凤因心力衰竭于2022年5月29日上午7点15分在青岛市病逝,享年100周岁。
马金凤生于1922年11月,中共党员,国家一级演员,豫剧“五大名旦”之一,中国戏曲“帅旦”行当的开先河者,豫剧“马派”艺术创始人,中国戏曲学院“荣誉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马金凤曾获“文化部终身艺术成就奖”、“德艺双馨艺术家”等多项殊荣。
马金凤5岁随父学艺,7岁登台演出,14岁担当剧目主演,从风华正茂到耄耋之年,一辈子痴迷戏剧。马金凤突破了旧时代艺人门户之见的藩篱,熔豫东豫西调于一炉,创立“马派”声腔,唱响了中原大地。
豫剧《穆桂英挂帅》是马金凤的代表作,她在作品中借鉴了梅兰芳的眼神、程砚秋的水袖、盖叫天的台步,进行了跨剧种、跨行当、突破程式的继承和创新,演活了穆桂英这个气宇轩昂的巾帼英雄形象,形成了豫剧“马派”艺术,还独创了一个“帅旦”行当。她和京剧大师梅兰芳还有一段传奇的师徒授艺故事,成就了中国戏曲史上的一段佳话。
马金凤曾获得“豫剧功勋杯演员”和“豫剧艺术终身成就奖”等一系列殊荣,被称为国宝级豫剧大师、戏曲界的常青树。
缅怀!马金凤近百岁仍“挂帅”演唱:给观众唱戏是我这辈子最大的事
5月29日下午,据洛阳网消息,记者从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惊悉,该校终身教授、豫剧五大名旦之一马金凤因心力衰竭于2022年5月29日上午7点15分在青岛市病逝,享年100周岁。
马金凤,原名崔金妮,1922年11月出生于山东省曹县,豫剧演员,中共党员,国家一级演员,豫剧“五大名旦”之一,中国戏曲“帅旦”行当的开先河者,豫剧“马派”艺术创始人,中国戏曲学院“荣誉教授”,洛阳职业技术学院终身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马金凤曾获“文化部终身艺术成就奖”、“德艺双馨艺术家”等多项殊荣,被称为国宝级豫剧大师。
近百岁仍在“挂帅”演唱
被誉为中国戏曲百花园中的“洛阳牡丹”
马金凤是一位德高望众、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她5岁学艺,7岁登台,12岁唱主角,先期唱红于安徽省界首市,后扎根洛阳,近百岁仍在“挂帅”演唱,被誉为中国戏曲百花园中的“洛阳牡丹”。她的代表作《穆桂英挂帅》《花打朝》《花枪缘》等在河南乃至全国各地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她曾说:“舞台是我的生命,给观众唱戏是我这辈子最大的事。”
在唱腔上,马老幼年乞讨到开封,拜师马双枝,学的是正宗的豫东调,但也曾向燕长庚、翟彦身学唱豫西调,可谓两派兼收,但仍是典型的豫东调唱腔。其演唱以小嗓为主、大嗓为辅。声音坚实、柔韧,吐字清楚;表演细腻、洒脱、生动逼真。她根据自身条件和剧种的地域特征,在唱腔上采用词密腔简的基本方法,并使用“规整、对称的上下韵”“舒展跳动的小花腔”“大段词从容地贯连”“小叠句轻快地垛唱”等多种节奏型演唱,使得旋律、节奏简朴、简洁,唱腔丰富、多变,雅俗共享。表演方面融合了青衣、武生、刀马旦表演程式,成功确立了豫剧帅旦这个行当。
马金凤不仅是豫剧艺术的实践者,而且也是豫剧艺术的传承者。她身体力行不断培养新人,其弟子众多,分布在全国各地,如河南、山东、江苏、安徽、上海、新疆、四川、甘肃以及台湾等,且大都是活跃在戏曲舞台上的中坚力量。2010年,她被中国戏曲学院聘为荣誉教授。在2010年至2013年期间,年逾九十的她,为传承豫剧艺术亲自为学生授课,并亲自带领学生同台演出。这是豫剧史上豫剧演员第一次走上高等学府。
“只要还活着
我就不能忘记人民交给我的任务”
马金凤是一个时代标记,河南乃至中国戏曲的见证者、推动者。
提起马金凤,不少人脑海中会响起那句耳熟能详的“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鲜有人知的是,这出充满民族气节、慷慨激昂的《穆桂英挂帅》原名《老征东》,是部以抵御外来侵略为主题的戏曲。1936年,14岁的马金凤便开始在舞台上演出《老征东》。1938年6月,日寇进犯开封,在戏班演出时,少年时代的马金凤曾悲怆地说:“眼下国家遭难,是因为咱的军队不强大,咱们需要千万个穆桂英。”
自此,《穆桂英挂帅》也成为她首个代表剧目。此后她每次演这出戏的时候,总会回忆起战火纷飞的年代,胸中涌起家国情怀,这也是她塑造的穆桂英形象能够直抵观众心灵深处,影响几代人的重要原因。至今《穆桂英挂帅》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主题,仍是民族精神的写照。
1953年她到上海演出时,曾得到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具体指教,并被梅兰芳收为弟子。
1956年,洛阳市豫剧团首次进京表演,马金凤演出的便是《穆桂英挂帅》,一时轰动首都剧坛。那次演出历时一个多月,郭沫若、田汉、夏衍等到场观看,并与她亲切交谈,肯定了她的成绩。著名戏剧家吴祖光在《戏剧报》和《新观察》撰文三篇,盛赞马金凤是一朵“洛阳牡丹”。老舍先生也曾在欣赏完豫剧《花打朝》后评价马金凤:“大众喜开颜,洛阳金凤来。”
1958年、1982年、1985年,江南电影制片厂、香港金马影业公司、河南少林影业公司、西安电影制片厂先后将其代表作《穆桂英挂帅》《花打朝》《花枪缘》拍成戏曲艺术片。
1993年她作为“河南省豫剧赴台友好演出团”团长,成功带领演出团赴台演出,这是河南豫剧大型戏剧团体第一次登陆台湾交流演出,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作出贡献;1994年荣获“中国豫剧名旦功勋杯”。
2010年,年近九旬的马金凤被聘为中国戏曲学院荣誉教授,为首届豫剧本科班的学子们授课。耄耋之年,马金凤登上三尺讲台,努力地践行着一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2020年,在中国戏曲学院庆祝建校70周年之际,郭汉城、杜近芳、尚长荣、马金凤、蔡正仁、刘秀荣等老中青少四代师生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当时马金凤已经98岁高龄,作为中国戏曲学院的荣誉教授,她依然心系豫剧事业,在收到总书记的回信后,马金凤激动地说:“把戏唱好把学生教好,是我的任务,能唱就唱,唱不了就教、就宣传豫剧。只要还活着,我就不能忘记人民交给我的任务。”她一直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文艺家的初心。
2021年4月17日,马金凤戏曲艺术博物馆在洛阳开馆。博物馆分为“艺海求索 人民为根”“梨园瑰宝 马派艺术”“传薪播艺 芬芳满园”“豫剧泰斗 翰墨流芳”四个部分,全面展示了马金凤的艺术人生。展区里陈列着她演出时佩戴的绢花、水鬓、鬓带、头饰以及表演《穆桂英挂帅》时穿的戏服,让大家可以近距离感受这位艺术大师的魅力。
河南戏曲人追忆马金凤:80多岁还在创新演出,舞台就是她的生命
(马金凤83岁时表演《穆桂英挂帅》)5月29日7点15分,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在青岛逝世,享年100岁。马金凤先生逝世的消息传出后,河南戏曲界人士纷纷表达了哀悼之情。
据媒体报道,马金凤的儿子马建新介绍,马金凤去世前和他在青岛家中居住,健康状况良好,近两日饮食不佳,于5月28日下午到医院进行体检,后来未再出院。马建新表示,马老在安详中辞世,没有痛苦。
马金凤的嫡传弟子,国家一级演员柏青告诉顶端新闻记者,自己是5月29日上午得知马金凤辞世的消息,马老师从年轻时就在业务上身先士卒,从来不为自己的事给组织上添任何麻烦。“大家都知道常香玉大师在抗美援朝期间为国家捐献飞机,但马老师也是在上世纪50年代登上过崇明岛,去为志愿军战士义演。”
据资料显示,这场义演发生在1954年2月27日,当时慰问团登上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长江号”炮舰,前往上海崇明岛开展慰问活动,马金凤表演的是经典豫剧《穆桂英挂帅》。
谈到在戏曲上对自己的教诲,柏青介绍,马老师一贯的宗旨是认认真真演戏,好好做人。“她给我们说,一定要不争不抢,要老老实实把戏演好,心中装着老百姓,回报社会,”柏青说,“马老师一生对表演要求很严格,她从小学艺,一直演到两鬓如霜,80多岁还在台上演出,把舞台当成了她生命中的一部分。”最难能可贵的是,马金凤一直都勇于创新,“80多岁时,她还大胆启用了《穆桂英挂帅》的交响乐版本,并去北京演出。”
(马金凤在《花打朝》中饰演程七奶奶)5月29日上午,河南豫剧院院长、河南省剧协主席李树建在录制端午节节目时得知马金凤辞世的消息,他向顶端新闻记者表达了对马金凤的哀思,“马金凤先生一生为人低调、平易近人,艺德高超,”李树建说,“马先生不仅创立了一个豫剧流派,她对戏曲事业的追求是后辈永久的财富,听到马先生辞世的消息,我们内心万分沉痛。”李树建回忆,马金凤对戏曲后辈非常好,都称呼他们“孩子”,“有一次马先生还跟我说,有时间咱俩合演你的《清风亭》,也合作一次。”
李树建对马金凤敬佩有加,她为河南的豫剧艺术,乃至全国的戏曲艺术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马先生为外树河南豫剧形象,内强河南精神做出了巨大贡献。”李树建透露,现在正在联系马金凤的青岛家人,“如果条件允许,能去青岛的话,我们就去青岛亲自哀悼马金凤先生。”
河南豫剧院党委书记、国家一级演员、常派传承人汪荃珍对马金凤的艺德尤为敬佩。“马先生和我的师父常香玉相处得非常和谐,上世纪80年代,师父没走时,我们经常谈到马先生,”汪荃珍说,“马先生的豫剧艺术形象了几代人,虽然没有在省会郑州生活,但她是洛阳一朵绚丽的牡丹花、耀眼的牡丹花、富贵的牡丹花。在豫剧六大名旦里(注:崔兰田、马金凤、常香玉、陈素真、阎立品、桑振君),马派艺术一直很有特点,因为马老先生的年龄和资历在这放着,随着年龄的增长,马先生就成为一棵豫剧界的常青树。”
(马金凤为豫剧艺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汪荃珍对《穆桂英挂帅》《花打朝》《花枪缘》这几部马派作品印象深刻,“《穆桂英挂帅》是经典中的经典,马先生在《花打朝》中饰演的程七奶奶,在《花枪缘》中饰演的姜桂芝都是活灵活现,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汪荃珍回忆,“我虽然是常派传人,但2019年前后有幸在马派专场中出演了《穆桂英挂帅》中一段出征的戏。深刻体会到这部戏的经典之处,马先生不愧是一代宗师。”
谈到常派和马派艺术对豫剧的推动作用,汪荃珍说:“从马先生和我师父这一代人身上,我体会到,她们不仅是艺术上的竞争者,从而形成各自的流派,共同推动戏曲事业的发展。更是一对互相衬托、互相支持、互相吸纳的好姐妹。”
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河南省曲艺家协会主席范军提起马金凤辞世的消息很是悲痛,范军和马金凤有很多交往,范军说:“马老师是黄河水浇灌的一棵洛阳牡丹,她创造了独树一帜的马派艺术。我青年时,第一次参加牡丹花会,就在马老师前面说相声,最后是马老师俺俩同台唱《穆桂英挂帅》。马老师当时说,‘孩子你啥时候都不能忘了咱俩一块儿唱过《穆桂英挂帅》”。
还有一次,范军举行艺术专场,马金凤专门从青岛赶来为他捧场,范军回忆,那天下大雨,航班延误,马金凤在机场等了5个小时,最后终于赶到演播厅参加演出,范军说:“俺俩仍然唱的是《穆桂英挂帅》,马老师对我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但她视观众为父母,视人民为爹娘,有一次我们在西安演出,马老师提前几个小时化好妆,穿好戏服,那个时候马老师都八十多岁了,我说老师你坐着歇会儿,她说不能坐,一坐就把衣服弄皱了,马老师一直饱含热情对待她的观众。如今老人走得很安详,我觉得是穆桂英再一次出征了,愿马老师一路走好。”
鹤壁牛派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戏曲梅花奖获得者金不换和马金凤有很好的私交,金不换介绍,自己虽然是牛派艺术传承人,但也很崇拜马派,“马老师和我师父牛得草很有缘分,私交很好,当时马老师还准备在有生之年合作一个大戏,结果很遗憾,两人的合作没有实现”。在2007年的电影《木札岭》中,马金凤和金不换曾合作过,“马老师给我的感觉就像是自己的母亲一样,她特别关心年轻人,经常给我们谈到她的艺术传承,80多岁时,马老师还要去办学校,要给学生教课。称她为德艺双馨的国宝级大师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