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孟庆健
锤子科技定位于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独树一帜的“情怀”品牌。在罗永浩的影响下,也有不少粉丝,但一直局限于依靠罗永浩的个人影响力营销,一直未能突破小众。品牌定位。
成立6年以来,用户群体仍然有限,销售渠道难以普及,与上游供应链的话语权薄弱。这是锤子科技不得不面对的现实。现阶段头部市场效应逐渐显现,生存空间越来越窄。
这些年来,超过17亿元的融资并没有点燃罗永浩的梦想,那么锤子科技未来将何去何从?
8轮融资超17亿元
纵观锤子科技手机产品的发展历程,经历了8次融资。公司成立于2012年5月15日,初始天使投资估值5000万。 2013年5月首轮正式融资结束时,资本市场估值4.7亿。
2013年12月30日,罗永浩进一步在微博上发了一条2000字长的微博,告诉人们“锤子科技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索尼或苹果”。
在手机正式上市之前,锤子科技还于2014年4月获得了金石投资、海通创意资本、紫汇创投、和君资本的2亿元B轮融资。
2014年5月20日,锤子科技发布了第一款手机,至2017年5月,SmartisanT1、T2和Nut系列销量约200万台。
罗永浩试图给中国手机市场带来一些不一样的波澜,但从2015年到2016年,锤子科技一直处于被收购的边缘。锤子科技从早期专注高价位产品转向推出以性价比为主的螺母系列,似乎验证了罗永浩在市场判断上的错误。
数据显示,锤子科技2015年亏损4.62亿,2016年亏损4.27亿。
2015年,锤子科技还在为生计而奔波。当年6月,锤子科技获得金石投资、九亿投资、抱团科技、讯游网络、和景资本等方的1亿元C轮融资。 7月,罗永浩与苏宁易购董事长张近东坐下来,苏宁云商出资5000万元认购锤子科技1.89%股权。后来,锤子科技也传出被阿里巴巴投资,但落空了。
后来,罗永浩在筹款成功后的演讲中提到,2016年,Hammer经历了两次无法支付工资的困境。公司管理层甚至接受过破产清算培训。员工补工资。
2017 年是锤子复活的一年。它恢复生命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京东的渠道支持。 2017年,京东。支持锤子获得重要的流量支持,也可以通过京东获得融资服务。
另一个重要原因无疑是成都国有企业的投资纾困。 2017年8月13日,锤子获得10亿元融资,其中6亿元来自成都国企东方广益。如果仅从公开信息来看,锤子科技通过8轮融资,累计融资超过17亿元。
小而美很难获得话语权
收到成都国资注入后,锤子科技有了喘息的机会,新品策划发布继续提上日程。
罗永浩在2017年8月上旬的演讲中提到:“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从秋天开始,我们手头大约有19亿的运营现金。这意味着我们接下来会像普通手机一样一年。就像厂商一样,他们每年推出5~6款产品,分高、中、低三档。”
需要指出的是锤子科技 c轮融资,不仅手机行业需要大量投资,其他智能硬件也需要大量投资。
2018年5月,罗永浩在北京鸟巢召开大型发布会,推出了一款具有AI功能的笔记本电脑“坚果TNT工作站”,罗永浩称之为“定义下一个十年”。该产品,也在去年11月从空气净化器中退出,这两款产品并没有成为想象中的“爆款”。
诺维咨询分析师李锐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今年整体手机市场环境下滑,华为、小米、OPPO、vivo等龙头品牌加大了对手机市场的蚕食力度。凭借自身优势开拓市场。但是小而美的公司包括金立、锤子、一加等,生存环境很差。
李锐表示,在中国市场,排名前五的主流手机品牌占据了近80%的市场份额。无论是品牌知名度还是用户忠诚度,锤子手机都略显薄弱。但锤子的主要创新在主流市场并没有起到拉动消费的作用,在销量较少的上游供应链中也难以获得话语权。
根据旭日大数据,2018年第一季度,国产品牌手机出货量前25名中,锤子科技以57万部的出货量排名第20位。华为、传音、小米的对应出货量分别为3638万、2538万、2336万。
投资于软件创新
虽然手机进步不大,但罗永浩依然是家喻户晓的“带货大王”。今年8月20日,在坚果Pro 2S发布会上,锤子科技投资的全新社交软件Bullet SMS上线。
这款新应用在推出后不久就一直领先于所有主要应用的下载列表。 8月24日凌晨,子弹短信在App Store免费总榜上排名第一。随后,8月28日,锤子科技CEO罗永浩在微博上透露,已经确认子弹短信在短短7天内上线,快如科技已完成1.500首轮融资百万,估计估值6亿。
但好景不长。罗永浩寄予厚望的子弹短信在经历了短暂的辉煌后陷入了成长瓶颈,甚至一度下架。
库川数据显示,9月以来子弹短信下载量大幅下降,10月以来更是惨淡。 10月14日,子弹短信下载量为5404条,较8月份的高点166万条大幅下降。
罗永浩多次表示,子弹短信不是锤子科技内部项目,只是一种投资关系。不过,据媒体援引一位与子弹短信项目有过接触的投资人称,子弹短信是锤子内部团队制作的,目前的目的是尽快拿到融资来弥补。对于锤子的间隙。
子弹短信也是锤子科技在软件创新方面努力的代表。 “其实从子弹短信等应用的上线和锤子手机产品策略上就可以看出一些变化。罗永浩在供应链资源薄弱的硬件方面逐渐退出与其他手机品牌的竞争,转而“以更低的消费成本进行软件创新。这是一种务实的做法,也可能滑向缺乏市场竞争力。”李锐分析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
2014年,罗永浩提出对锤子科技进行去个性化,但事实证明这种转变并没有发生。来自华为CTO吴德洲和CEO彭锦洲的两位高管并没有分享罗永浩的锤子角色。与之相伴,锤子从未脱离小众位置。
现在,罗永浩不再经常在演讲中脱口而出“未来的收购将导致苹果倒下”。在理想与现实之间,锤子科技还需要寻找一个合理的适应空间锤子科技 c轮融资,但一旦经过几次试错,这样的机会可能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