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法官,谢谢您,我的问题解决了,镇政府就我们这种情况设置了专门的办理渠道,大家伙担心的问题都解决了……” 一大早,通州区西集镇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专属对接人邢怀龙法官接到了于大妈的感谢电话。
据了解,于大妈和王大爷系夫妻关系,均已年过八十,二人在西集镇某村有一处房屋,在90年代房屋登记的时候,将二人所有的房屋登记在了王大爷名下。后来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王大爷的户口改为了非农户口,于大妈则还保留了农村户口。
最近因二人居住的房屋已成危房急需重新翻盖,双方前往规划部门办理建房批示时,被告知因宅基地房屋登记所有人王大爷不是本村的农业户籍,根据现有的政策规定,镇规划办无法为其出具建房批示。
回到村的于大妈一了解,村里面像她家这样的情况还真不少,大家伙都急的团团转,不知如何是好……
无奈之下,于大妈找到西集镇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的邢怀龙寻求帮助。邢怀龙在调查走访后发现于大妈的情况并非个案,像于大妈家这样对房屋翻建有着迫切的现实需求的村民不在少数。如通过法律程序,一方面增加村民诉累,另一方面囿于法律程序的严谨性一般诉讼时间较长,但村民在需翻建的房屋多住一日就多一份风险。且在当前常态化疫情防控政策下,村民为解决房屋翻建批示问题频繁往返于行政管理部门,也增加了疫情防控风险。
为实质性化解纠纷,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邢怀龙立即通过专人对接机制联系到西集镇政府相关负责人员,从法理及实践风险的角度向镇政府相关负责人员进行充分释明,经过法院和区、镇、村相关人员多轮协商最终确定在镇政府设置专门办理渠道解决类似纠纷。
像于大妈家这种情况不在少数,不用到法院进行诉讼,就能为群众解决实际纠纷,这得益于通州法院漷县法庭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的良好运行机制,通过“府院联动”让百姓少跑路,只敲“一扇门”就能一站式高效解决纠纷,这才有了开头那一幕。
近年来,漷县法庭坚持深入推进“诉源治理”工作,牢牢抓住有“党建引领”内核共筑同心堡垒,聚力多元力量促进同向发展,打造“一二三四N”金字塔工作法,构建共治共享的一站式多元解纷新格局。
一核引领打造基层治理“大引擎”
今年是副中心“基层治理年”,创新探索基层治理副中心路径和模式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重要抓手。4月以来,漷县法庭相继与永乐店镇、西集镇、漷县镇党委政府就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建设规划展开深入座谈,达成多项共识,并签订了《关于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 深化乡镇基层治理的共建协议》。至此,通州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在漷县法庭属地乡镇布设完毕,完成辖区诉源治理四级网络构建工作,密密织牢一张多元共治的“解纷网”,合力盘活基层治理活力。
二元共建建设共治共享“主阵地”
漷县法庭将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建设与漷县镇“党建+网格”、永乐店镇“一村一品”、西集镇“精致西集”基层治理品牌建设紧密结合,先后就“农村宅基地上的房屋继承”“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界定”“宅基地内房屋未批先建的执法”“小区住宅采光权保护”等问题与辖区镇党委、镇政府相关部门召开多次联席会议,及时满足了乡镇政府对于高质量法律服务的需求,进一步提升“府院共治”效能。
三制赋能创建解纷化解“新平台”
搭建对接机制,拧成纠纷化解“一股绳”。漷县法庭将智耀军、邢怀龙、胡佳琦三个审判团队分别与漷县镇、西集镇、永乐店镇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进行专门对接,畅通与村主任、网格员的直接沟通渠道,实现邻里纠纷化解“一呼即应”。完善分流机制,实现繁简分流“最优解”。将量大面广的所有权确认纠纷、相邻关系纠纷等纳入诉前调解机制,由调解员、网格员先行调解、化解,实现纠纷速解,减少纠纷成诉率。落实监督激励机制,保障基层治理“真成效”。通过严格监督考核,压实法官、调解员主体责任;通过正向激励,调动网格员等基层治理力量的积极性;以强效监督、激励机制保障多元解纷机制平稳运行。
四措并举形成实质解纷“助推器”
对接“12345接诉即办”,助力风险研判。主动对接乡镇“接诉即办”,实现辖区内“12345”月度信息汇总共享,统筹做好辖区内矛盾纠纷汇总研判。落实“12368一号响应”,助推治理能效。举措推广后,漷县镇司法所、蓝天办先后就“腾退补偿款能否与能否与破产公司债务进行折抵”“违建拆除后补偿数额如何确定”等问题通过拨打“12368”向漷县法庭进行咨询,实现纠纷平稳化解。做实做优“法律明白人”培训,提高治理能力。4月24日,漷县法庭联合西集镇党委政府开展“法律明白人”培训会,切实提升辖区解纷人员的法律专业能力及纠纷化解能力。定期联合排查,助建无讼村居。联合属地乡镇政府在矛盾纠纷突出的村居、领域定期开展重点排查,进行“点餐式”精准普法,推进“无讼村居”建设。
多元聚力壮大多元解纷“生力军”
为推动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高质量发展,漷县法庭今后将进一步做实做优解纷员吸纳与培训工作,聚合“集团军”,培优“生力军”,形成以解纷中心为枢纽、各村为站点,法官包镇、调解员包村的多元解纷网络,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多元解纷的积极性,形成开放多元的共建共治共享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