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气回来了,这是48小时核酸检测下的杭州!接下来将持续多久?最新回应来了

  杭州48小时常态化核酸检测即将“满月”,城市的烟火气也在迅速升腾。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连日探访,一个个遍布身边的采样点如何运转,这庞大检测网络的“中枢”如何调度

  15分钟核酸采样圈给杭州满满安全感

  我们身处的这个城市,多了一些新坐标——核酸采样点。4月28日,杭州率先拉开常态化核酸检测的序幕,48小时核酸检测结果阴性报告成为杭州市民的日常通行证。

  城市里,一万个核酸采样点是怎么确定的?采集样本如何快速交付检测?昨天,钱报记者在杭州市民中心G座一号会议厅内,找到了答案。

  卫健、住建、商务、市场监管、教育……会议厅里,四面环绕的桌子上,摆满了20多个写有各部门名称的桌签。“无疫单元”创建工作专班综合组负责人邵晖和9位同事就在此办公。这里,正是杭州过万个核酸采样点位的发源地。专班,由杭州市各部门抽调工作人员组建,按构建步行15分钟采样圈的原则,在此制定采样点部署的基本方案。起步之初,采样点也面临各种难题,“有的地方排队长,有的地方可能没人做,还有的市民想做却找不到地方……”邵晖说,通过投诉渠道、媒体反映以及社区、街道、区县三级联动的信息上报,各种问题都会汇总,成为每天的议题。

  在这样的探索中,杭州目前已累计设置18616个采样点位,日均开放10050个点位,24小时运行点70个,能满足每天1000多万人次的核酸检测需求。目前,杭州日均核酸检测已达553.7万人次。

  这么庞大的一个系统,要解决的难题何止是点位设置。从运输样本到核验检测结果……更多涉及细微个体的难题,也在会议厅里,一次次头脑风暴中得到解决。老年人没有手机、无法核验,公安和数据局联合推出帮扫功能;有市民反映,坐公交车,次次拿手机验码影响上车效率,公交系统又将市民卡升级,实现市民卡和核酸检测结果的绑定,让市民出行更便利……

  你有没有好奇过,每次检测后,为什么你会很快就在手机上查到检验结果?

  原来,在杭州,样本中转站几乎覆盖每个街道。采样点位的样本先汇集到中转站,再一一对应转送至四五十家检测机构,这样能确保样本在2-4小时内安全送达检测机构,12小时内完成检测。

  效果已经显现。

  随着常态化核酸检测的实行,这座城市的烟火气也在回归、在升腾。今年五一小长假,西湖景区堵车、网红餐厅排队、商场人来人往的热闹景象又回来了。

  还是用数据说话:4月30日,杭州大厦、世纪联华等141家商超单日销售额较节前增长27.02%,湖滨路步行街单日客流量最高达到10.88万人次;餐饮业5月上旬环比4月下旬,营业额增长31.52%,客流量增长30.74%。

  48小时常态化核酸检测会持续运行下去吗?邵晖相信,在当前的疫情防控形势下,48小时的常态化核酸检测一定是科学有效的,近一个月来的成效也证明了这一点。至于运行到什么时候,可能还得根据疫情的变化、依靠科学的评估来确定。

  我们的城市,重归喧嚣

  “今天你做核酸了吗?”最近,这成为了杭州人碰面时互相打招呼的问候语。“48小时”悄然重塑着市民生活——检查自己的核酸到期时间、查询附近的核酸采样点,已经成了人们日常的一部分。

  48小时常态化核酸检测开展近一个月,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走上街头巷尾,走进在疫情期间暂时关闭的公共场所,去看看市民们的生活和我们所在的城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湖滨商圈网红店重见长队

  上周日中午,张敏和丈夫带着儿子坐在湖滨商圈一家网红泰国菜餐厅门口等待用餐,他们前面还有六桌中桌,等餐时间显示半小时。记者看到,叫号牌上的小桌已经排到了A41。“没想到这周末人那么多。”张敏在一片嘈杂声中说。她已经一个多月没带孩子出门了。出门前,张敏特意看了眼核酸证明到期时间,“前天我在小区附近做的,小朋友在学校里做的,算了算时间刚好”。张敏打开支付宝搜索附近的核酸采样点,在湖滨商圈附近一公里内就有六家核酸采样点,“一会吃完饭走过去做,把‘保质期’续上”。同样火爆的还有湖滨步行街一侧的满记甜品。“从五月初到现在,顾客量是在逐渐上升的。”陶经理告诉记者,四月份店内的人流量有明显的回落。近一月来,虽然外地游客的数量减少,但本地游客多起来了,“像最近的话,七八位店员才忙得过来”。据湖滨街道工作人员统计,4月1日到4月22日,湖滨步行街人流量为145.95万人次,而5月1日到5月22日达到了175.58万人次,其中五一期间湖滨步行街累计接待游客44.29万人次。商圈附近设置了多个免费核酸采样点,方便游客进行采样。

  杭州植物园户外互动热热闹闹

  “来这边参加户外活动的小朋友挺多的,可能之前大家都不出来,现在都憋不住了”,五年级的涂涂在最后一棵树上打完卡,气喘吁吁地跑到妈妈身边喝水,涂涂妈妈一边找出纸巾帮他擦汗,一边笑着告诉记者。在扫码出示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后,游客们就可以进入景区欣赏初夏的自然风光。杭州植物园的亭子里坐了一地穿着统一游学服装的小朋友们。他们在老师和家长的陪伴下,对着波光粼粼的湖面学习制作指南针。这是低年级学生的研学项目。涂涂妈妈说,四月份杭州本土出现疫情,加上邻近的上海每天都有新增病例,涂涂的周末活动范围一直都在小区里。“不敢让孩子出来,在外面完全不敢摘口罩。”现在,涂涂妈妈带涂涂出游的频率增加了,“小朋友们本来就应该多出来走走。”

  杭州运河大剧院院团演出开创最好销量

  演艺市场正悄然复苏。时隔一个多月,5月21日,杭州的不少剧院恢复演出。

  在杭州运河大剧院,浙江歌舞剧院首演的舞台小品《春风又绿江南岸》,在一个周末内收获了超过10万元的票房,创造了这家剧院一年来院团演出的最好成绩。

  “5月5日,这场演出一开票,就卖出了100多张,半个多月全卖光了。”浙江演艺集团剧院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胡云津感慨说。

  在疫情期间,杭州对于剧院的限流政策一度在50%到75%之间徘徊,但如今,随着常态化核酸检测的实行,满场开放重新成为可能。

  胡云津相信,这种变化不只在剧院的上座率中显现。杭州运河大剧院门口宽大的广场上,人流也在回归。“周边居民很多,但之前,广场上几乎看不到人。”胡云津发现,最近,一到晚上,广场上就变得热闹,打羽毛球的、跳广场舞的、遛狗的、饭后散步的人都多了起来。

  同样供不应求的还有印象西湖演出的门票。因为疫情,印象西湖演出季的开启比原计划推迟了一月左右。“上周五、周六的市民体验场很热闹,根据防疫要求,能坐的位置都坐满了。”印象西湖办公室工作人员范琳琳说,“面向杭州市民的体验专场票价是原价的一半左右,场内可提供的七八百个位置坐得满满当当。”

  剧本杀门店五一期间流量堪比开业

  五一期间,瞳雀剧本杀门店迎来了今年流量最多的一批顾客,堪比刚刚开业时的盛况。

  店长许源介绍,前一段时间拱墅区发生疫情,因为害怕风险,早在启动二级响应之前,他就将店关停了。

  “越是讲究品质的店,疫情来时自救能力就越差。”许源说,因为不愿意像一些小店“违规开门”,他们店在今年从来没有完整开门过一个月,即便开门,也不太有客人愿意过来。“疫情期间,玩家担心,我们自己也担心,双方都提心吊胆的。”许源挠挠头。

  常态化核酸检测的实行,让许源看到了开门的希望。4月28日晚上,他连忙通知做过核酸的店员,来店里把卫生打扫好,把猫咪洗好澡,准备开门迎客。

  扫码进店,凭核酸检测证明进入让店员和玩家彼此都安心了许多。现在,店里每天都能保证至少有一桌客人,周末的时候,三个房间同时开本,一个房间比一个房间吵,中间刚刚在情感沉浸,左边的人又哇啦哇啦地在和主持人玩石头剪刀布赢道具,这些忙碌有时候也让许源有点烦恼。不过,这种烦恼是甜蜜的。

  身边的采样点,融入生活

  “自从48小时检测以后,市民只要持有48小时核酸检测证明就能出入公共场所,整个城市的活力充分释放出来了”,杭州市委常委、副市长陈瑾近日在接受央视《新闻1+1》采访时表示。

  杭州全市现在共有6.2万人采样力量,每天配置采样人员数量在1.2万人以上,在人力方面比较充足。除了利用公共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外,还充分发动民营医疗机构和药店力量,厂医、校医,还聘任了离退休的医务志愿者,充实到采样队伍。

  我们走进一个个核酸采样点, 它们星罗棋布,有一万多个。它们时间不一,因地制宜。它们组成了杭州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

  每天转运三四万份样本的潮鸣街道更是一个高效运作的“样本”

  在莫衙营有三顶蓝色帐篷一字排开,两张桌子,两位“大白”,就是拱墅区体东社区设置的核酸采样流水线。自4月28日至今,这里每天运行8.5个小时,时间是早上7点到11点半和下午3点到7点。

  体东社区书记史春燕告诉钱报记者:“如今几乎人一到就能检测,排队时长还不用3分钟,点多了,人群分流了。”

  目前,体东社区的核酸采样点已有15个,而其所在的潮鸣街道,遍布近百个核酸采样点。“9个社区各设置一个规范化核酸采样点,采样时间统一,每天8.5个小时。住建系统负责物业小区设置的采样点,卫健系统负责医疗机构设置的采样点,市场监管负责药店设置的采样点,还有教育系统负责学校和幼儿园设置的采样点。采样人员的培训由卫生院承担。”潮鸣街道工作人员丁振寰介绍说,“各司其职,井然有序。”

  潮鸣街道常住人口超过5万,每天有3万到4万份核酸检测样本,会分批送达街道设置的样本转运点。每天,自核酸检测运行约1.5小时后,7位顺丰快递员就会带着转运箱到各个点位收集样本。“天气炎热,转运箱内通常会加入两个冰袋,20份样本混装一根试管,一个转运箱能存放上百根试管。”丁振寰说,消杀后,快递员负责将转运箱送到街道的样本转运点。丁振寰在此和卫生院工作人员一同为样本计数、检查、登记,将采集到的样本统一转入新的转运箱,二次消杀,通常两小时后,将四五个转运箱一同放进转运车,送往检测机构实验室。

  这样的流程在一天内通常要循环四次,上午两趟,下午两趟,最晚的一批在晚上7点半抵达。大多时候,丁振寰会努力保障最后一批样本在晚上8点前送至检测机构,在完成最后一轮消杀后下班。随着核酸采样和运输渐趋熟练,他一度被工作占用的周末也正在回归。

  随着夏天临近、气温升高,上周起,四间采样小屋也在潮鸣街道投入运行。丁振寰说,有了采样小屋,医务人员和检测人员可以隔绝开,能够避免交叉感染,还有气压防护、紫外线消杀,为核酸采样点的安全、卫生提供保障。记者看到,采样小屋内装有冷暖空调、对讲机、扩声器,可以让医务人员更舒适、更安心地工作。

  “哨点”变成采样点药店人变身核酸采样员

  药店,是核酸采样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庆街道,药店人变身核酸采样员。为推进48小时常态化核酸检测,不少地方出台政策把药店纳入核酸采样布点规划。

  “通知是4月27日那天下发的,要求我们各药店的负责人设立采样点,至少安排一名采样员和一名信息录入员。” 天天药店的吴店长这样介绍,“我们当天就去卫生服务中心领取了相关物资,接受采样培训的是我们店里的90后小姑娘。”

  拱墅区核酸采样点的钉钉大群里发布了几个时间段,要求各个药店和医疗机构检测点自行认领时间,且一天内采样时间不能低于5个小时。

  吴店长和旁边口腔医院的负责人同时认领了一个上午9点到11点和下午1点到4点的时间段,药店和医院距离不到500米,且都是沿街的,这样两个点时间就“撞车”了。

  规定时间段,倒是给药店和医疗机构带来了不小的经营压力。吴店长的药店只有三个员工,原本实行做一休一的轮班制,而采样员要每天上岗。

  五一后,政策进一步优化,检测时间从要求不少于5小时变成了不少于3小时,减轻了药店的压力。与此同时,强制规定的时间段也取消了,现在店里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时间,自由设置开放时间段。

  吴店长和周围的医疗机构负责人商量了一下,决定尽量错峰开放的时间。吴店长选择了最晚的时间段——下午4点到晚上7点,这样可以从其他店调来一位志愿者,也能和口腔医院开放的上下午时间错开。“很多人下了班回家路上遇到这个点,就顺便做了核酸回去,还是很方便的。”她说道。

  写字楼里的采样点为外卖小哥开辟绿色通道

  野风现代中心工作日每天约有3000人在这里流动,白领居多。自4月28日杭州市启动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以后,文晖街道在这里设置了一个核酸采样点。点位的运转基本上由楼里的工作人员负责,他们有些曾经在药店里工作,有些是医疗美容机构的护士,其中也不乏许多党员。

  在核酸检测点的等待区里,架起了由楼宇内美团支部助力的20个帐篷和12把太阳伞,为每一个来做核酸的上班族遮挡阳光和雨水。

  “这个点位的工作时间是早上7点30到11点30,跟别的点位有点不一样。这是因为我们观察到这个时间段正好是楼宇里上班族的上班高峰,在这个时间开点能够更好地方便他们。另外,考虑到进出楼宇内的快递、外卖小哥较多,为了节省他们的排队时间更好保供,我们为他们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

  相对优化的点位设置和工作时间安排,不仅节约了核酸采样的人力物力,也对群众自觉参与48小时核酸检测起到了助推作用,是文晖街道将常态化核酸采样工作由“他治”变为“自治”的第一步。

  “像以前有的人为了应付,戴口罩、扫场所码,但是现在,通过楼宇志愿者的宣传,戴好口罩进楼宇已经变成了大家的自觉行动,已经普遍认识到戴好口罩是保护自己并对他人负责的重要措施。现在推动楼宇自治以后,内部就会自发检查,完成防疫的各项工作。这是一个从‘公转’到‘自转’的过程。”文晖街道疫情防控办公室负责人陈璐说。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