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上看,自冷战结束以来,“霸权主义”就贯穿了国家的实施战略。政治上,盟国仍活跃在国际领域,在经济上不断制造“经济包围圈”,用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理论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做出偏颇评价,企图操纵世界经济整体运行态势。
第一,世界的“统治力”依然存在。
美国一直以超级大国著称,具有“霸权国”的实质地位。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都不希望在科技的轨道上被其他国家甩在后面,因为目前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是科技的实力,高端科技的发展可以帮助国家的经济发展。
美国会以维持世界霸权地位为战略目标,必然保证在经济上占据主导地位,因为经济是政治发展的基础。只有在经济上占优势,才会在政治上拥有强大的话语权,为军事提供物质支持,才会实现国家的根本战略目标。
因此,维护科技霸权是维护国家根本利益的根本措施。“一个国家的根本利益是由其环境决定的,形成国家环境的基本因素是国际体系的结构;二战后国际体系具有霸权结构,所以美国目前的根本国家利益是维护世界霸权体系和自己的霸权地位。”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美国一直在积极推动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从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到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三大国际金融组织的建立,都曾服务于美国经济的战略布局。
这三个组织虽然为当今世界经济提供了重要的公共服务产品,但也成为美国操纵世界经济、维护其经济霸权的机制。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美国认为其所谓的“经济霸权”已经面临挑战。目前,人类正面临科技领域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国已经率先进行了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革命。
虽然核心技术问题仍是制约我国科技发展的主要障碍,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展现出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将继续补齐短板。
为了保护自己的“经济霸权地位”,维护自己的根本国家利益——世界霸权体系,美国开始采取各种方式方法来遏制中国的经济增长。首先,中国的高科技企业在产品生产和技术服务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有着密切的联系。其次,高科技发展给一个国家带来的经济增长价值是不可估量的。美国清楚地认识到,这是一个打击中国经济增长的机会。
在根深蒂固的霸权意识驱使下,美国无法公正客观地看待中国和其他国家的进步与发展,势必会沉迷于霸权限制之中。
第二,西方国家实施“中国遏制战略”
作为一个意识形态与西方国家完全不同的大国,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建立之初到现在的崛起和发展,都是持怀疑甚至敌视的态度。冷战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遏制中国”的战略。
美国对华战略毫不掩饰地从“接触”转向“遏制”。其具体的战略目标和出发点是阻止中国经济增长,提振自身增长,减缓美国相对实力和影响力的下降,从而获得更长的战略准备期和主动权。
一些资本主义国家认为,中国的海外投资和管理,特别是在能源和高科技领域的对外发展,具有强烈的国家战略意图。为了防止它威胁到他们自己国家的经济发展,他们必须联合起来遏制中国的发展。以美国为首的日本、韩国、俄罗斯、印度、欧美、拉美等国家都加入了“遏制中国”的阵营。
这些国家通过在某个问题上达成共识、签署一系列战略合作协议来牵制中国、通过外交手段对中国施加国际舆论压力等方式相互支持。,着眼于政治经济方面,加紧实施“遏制中国战略”。
在国际地位的格局中,美国一直以“超级大国”自居,从不允许“超级大国”威胁其霸权地位。当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与美国的差距逐渐缩小时,美国作为“优势国家”的优越感受到挑战,必然会采取措施遏制中国的发展。
鼓吹“中国威胁论”现已成为美国实施“中国遏制战略”的新手段。
不断在国际层面,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崛起的大国,未来必然会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强制措施,威胁资本主义国家的安全,激发其他国家的自保意识,从而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所谓的“自我保护意识”应运而生,一个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往往依赖于母国政府的帮助。由于高科技产品是一种特殊的公共产品,它与母国政府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导致许多国家透过有色眼镜看待高科技企业与母国政府的关系,害怕这种政企相依的结构,从而激发了其他国家的“自我保护意识”。
我们来看看总统竞选口号“美国第一”。人们可能更多地从“美国利益优先”来理解它,但它实际上还有另一层含义,即“美国应继续保持全面的领先地位”。
以华为为例。《华盛顿邮报》曾指出,华为是中国重要战略“中国制造2025”的关键,该战略旨在使中国成为高科技制造业的“世界领导者”。
美国在国际社会的炒作,让很多西方国家对中国企业形成了一种误解,认为所有中国企业背后都站着中国政府,对中国跨国投资企业持怀疑和不信任态度。
由于这种对“国家控制实体”的不当理解,一些西方东道国政府不断加强对中国企业各方面的限制和监管,这不仅体现在正式的法律限制和政策限制上,还体现在许多不公平的行业准入和限制政策上。美国正在有计划、有步骤地把中国塑造成西方国家的对立面。
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参与海外经济并购,被视为中国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被称为“经济威胁”;中国高科技的不断发展,5G技术的领先地位,被视为中国向世界扩张的手段,被称为“科技垄断”。
渲染中国通过技术获取他国机密信息危害他国国家安全,称之为“安全威胁”;还有关于中国文化输出的“软实力威胁”;关于能源利用、资源和环境发展的“能源和环境威胁”等。美国不断精心塑造许多对中国的刻板印象来主导国际舆论,为“中国遏制战略”铺路。
第三,西方国家滥用“国家安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努力与世界经济接轨,积极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坚持取长补短,合理合法地“引进来”和“走出去”。然而,随着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加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开始感受到中国的发展对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的冲击。
许多西方国家开始利用《外国投资法》的限制性条款干预中国的跨国企业,频繁将并购等经济活动政治化,不断滥用“国家安全”阻碍中国企业进一步国际化发展。
那么到底什么是“国家安全”呢?笔者理解,为了不断将经济领域的问题提升到政治层面,笔者从政治角度看待原本不属于政治领域的经济问题,夸大经济问题对东道国“国家安全”的影响,不断滥用“国家安全”攻击中国的跨国投资企业。
西方国家对“国家安全”存在误解和滥用。
中国实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以来,通过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形成了一批具有现代管理经验、国家控股的大型国有跨国公司。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一带一路”的提出,这些国有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走出去”的号召,大力对外投资。
面对各国政府资金和政策对中国企业的持续大力支持,一些西方政客对中国企业发起攻击。他们认为,中国企业在母国政府的政策支持下,拥有丰富的政治和经济资源,在竞争中具有独特的垄断优势,这将损害其他非国家控制的投资实体的利益,违反自由市场经济行为体自由竞争的基本原则。
同时,相信中国企业在中国政府的控制下,会涉及东道国的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是中国政府的政治武器。西方国家一再找借口,以“危害国家安全”问题为代表,把属于经济领域的问题上升为国家力量可以干预的政治问题,不断滥用“国家安全”。
目前,中国的高科技企业正在不断走出国门。以中兴、华为为代表的中国高科技企业在全球通信领域占据一席之地。一些关键技术已经进入世界第一梯队,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重新引领全球通信标准的制定。
因为西方国家感受到了技术的威胁,开始以危害国家安全为由迫害我们的高科技企业。
同时,由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生产供应链仍需依赖西方国家的出口供应,西方国家不断出台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进出口产品的管制措施,甚至采取切断技术供应的极端措施,企图碾压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目标明确,针对性强,理由是不断“推陈出新”,掩盖背后的政治意图。
标签
从企业实体来看,中国通信设备行业的高科技企业在核心技术上不断受到西方国家的压制,这些企业与西方发达国家处于艰难的博弈之中。
与中国相比,美国在科技领域仍将长期处于领先地位。虽然美国本身并不完全掌握所有的世界前沿技术,但美国在技术、商品等领域对全球供应链的依赖程度远低于中国。根本原因是美国高科技企业拥有可以自主的核心技术。
从技术成熟度来看,中国高科技企业由于技术成熟度不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全球供应链,而美国恰好处于全球价值供应链的顶端,在技术上受制于人,导致中国高科技企业不断妥协让步。
声明:如文章内容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他问题,请在30天内联系本号作者。如果反映的信息属实,我们会尽快删除责任文章。文章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和应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