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高中学历的农村宝妈,历经次失败后成功逆袭

核心提示我是梅老坎,6年前从四川远嫁云南的一个村寨,是一名高中没读完的农村宝妈。很荣幸能通过文字的方式与大家认识。没有学历、没有技能、没有工作,为了陪伴在孩子身边,用了4年去适应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后来,花了2年去学习和改造自己,仍然在迷茫中徘徊。

我是梅老坎,六年前从四川嫁到云南一个村子。我是一个没有读完高中的农村宝妈。很荣幸能通过文字认识你。

没有学历,没有技能,没有工作。为了和孩子在一起,我花了4年时间去适应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后来花了两年时间学习改造自己,还在迷茫中徘徊。直到我遇到了陌陌,成为了陌陌的年度学员,经过三个月的系统学习,我找到了一个真正改变我的秘密,实现我的技能的方法。

三个月的穿梭,是一次“换新颜”。从无知到理智冷静,从无序学习到有序迭代,从线性思维到网状思维,就像从一楼爬到高楼楼顶。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甚至不相信这是真的。

01

三次放手,三次失败。

远嫁是女人矢志不渝爱情的体现,代价是远离熟悉的环境,离开亲人朋友,从自己家的明珠变成别人家的媳妇。

家庭是女人的,孩子是女人的顶梁柱。这几年,为了孩子,为了家庭,我都尽力了。

1)第一次,去深圳打工。

迫于生计,2015年春节后,我离开女儿去深圳打工。2岁半,她和自己的关系在一个月内迅速变得陌生,在电话里听到“妈妈”成了一种奢望。当孩子不认识妈妈的时候,所有美好的信念瞬间崩塌,人颤抖到失去所有的力量。

婆婆观察我的心情,安慰我:“不管怎样,今年我都要努力。我孩子还小,无所谓。”

我等不及放假了,所以我在11月底乘飞机回家。孩子抱着双手站在门口,却没有叫妈妈。他看起来很害怕,躲在奶奶身后。我热泪盈眶。我女儿不认识我妈妈吗?婆婆安慰说:“没事的,过几天就好了”。

怎么才能等来我们不知道的那“几天”?

心里有个声音在咆哮,我不能再离开她了。

2)第二次,偷偷学麻将。

我以为我的孩子就在身边,即使我再痛苦,我也会充满活力,但我有点陷入自我怀疑。

结婚四五年了,还是被陌生的环境包围着,不会打麻将,不愿意去拜访,不愿意说话。她是村里性格孤僻的年轻媳妇之一,孤独腐蚀了她的全身。经常独自啜泣;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和老公生气;孩子们很焦虑,因为他们害羞,不跟村里的朋友一起玩。

我在做什么?为什么照顾孩子,却让孩子内向胆小?为什么别人的生活多姿多彩,你却像一只笼中鸟?这样的单身生活有什么意义?

童表哥道:“学麻将,不然永远没伴。”麻将是我与外界的沟通者?为了合群,融入环境,不与众不同,我偷偷用手机学麻将,但从来不学。永远是独一无二的“异类”。

当你崩溃到极点的时候,安慰自己:你跟他们不一样。

3)第三次,是微信业务。

2016年加入微信事业,在广州、深圳、厦门、南京、佛山等地旅游。我参加了各种线上线下的活动和培训,立志做一个经济独立,有个性的全职妈妈。我从自由职业中赚到了第一桶金、第二桶金、第三桶金,以为找到了人生的兴趣和意义。我摆摆手,加大筹码,投入更多。

2018年,货满屋,结果花被开水浇了,瞬间没了。

货,成了灾难;

期望,化为乌有;

经济背负着累积的债务。

火辣辣的伤,深深的痛,直刺人心。莫名其妙地捶着头,她崩溃了,无缘无故地哭了。

那天,5岁半的女儿捧着我的脸问:“妈妈,怎么了?为什么总是不开心?”

看着孩子稚嫩的脸,眼泪“哇”地流得更厉害了,怎么让孩子看到这么胆小的妈妈?

回忆起这条路,我让孩子上班,全职带孩子。最后在微信业务创业,潜心学习,积极参加活动。我不缺所谓的执行力,这也是网上宝妈逆袭的流行方式。为什么我输了这场战斗?就是因为认知的缺失,行动、学习、知识的认知体系的缺失,像一只想要冲出牢笼的小鸟,疯狂的蹦跶。

02

走向学习,仿佛重生。

“互联网时代,黄金无处不在”把我饥渴的信念推向了巅峰。我的“金子”在哪里?

2018年,微信社区、荔枝微课、喜马拉雅、Get等知识付费平台。层出不穷,各种课程。带着信念,他们奔向知识付费的海洋,萌动着,激动着,激情着,汇聚在心里,狂跳着。

21天社群裂变班,21天社群营销班,21天文案变现班,21天习惯养成班,30天能量管理班,朋友圈售卖班……什么都顺眼,什么都想学,课程清单排得满满的。上午听社群营销和社群裂变,下午听朋友圈卖货变现文案,晚上听习惯养成和精力管理。

6点起床,领卡,签字,换课程,熬夜,写作业。用我妈的话说,生活比总统还忙。

二十一天很快就过去了,我会很快分裂,莫名的成就感满满的,仿佛已经是学业的巅峰。看着脚下的风景,我欣喜,激动,满足。

老公绝望的看着我,开玩笑的说:“我这么认真,为什么不考大学?”

不到一周的时间,疲劳和紧张迅速侵入整个神经,但课程宣称的学习效果却丝毫没有显现出来,懒鬼蠢蠢欲动。

上面写着:今天休息,明天补。反正有的是时间;

它说:反正都留下了,下周开始从头学;

它说,算了,这些不适合我。

然后课程被冷落,社区里的红色信息提示直接删除。

然后,继续逃课,继续搁置,继续享受,一直到死。

2018年底,我找了一个9.9篇的写作体验课。然后,我在2019年3月参加了一个写作训练营。它蓬勃发展,我那久违的踏实感、安全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在这里,我认识了姜武模。

最初的咨询沟通是助教工作的恢复,每一次都像是经历洗礼。在语音咨询中,我学到了助教的点评思路,提升的逻辑方法,两个认知,真正打开了学习的大门。

1)做第一个知道的人,不要为了学习而学习。

在学习的泥淖中,挣扎了很久,从微信业务到各种网络课程,再到学习写作,不断的进入课程,再到逃避课业。一直在说想改变自己,但是不知道要改变什么,怎么实现,要得到什么,怎么得到。我只是陷在学习焦虑中,无法自拔。

姜末像扫雷一样轻松地解决了我的问题,击中了要害。听到他的分析,他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小女孩的秘密心脏被戳破了一样,浑身颤抖。他让我清楚地认识到,听课、看书不一定是学习,没有理由的学习就是扔流氓,不但不能缓解焦虑,反而会加重焦虑。而我,却一直处于自我麻痹的状态,假装学习,我已经明白了“我要变得更好”只是一张支票空,就像问家人中午想吃什么,他们说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我突然明白为什么上了这么多课还是找不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为什么不能坚持当初那么坚定?为什么一直努力学习还是一无所知?

这时我才明白,学习不是心理安慰,也不是精神寄托,而是一种实质性的价值追求,一种对人生意义的追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思考我们学习的目的。

2)第二个认知,只有怀着功利的心,才能保持内在的驱动力。

随性的结果就是,做什么都随心所欲,心情好就加大马力,心情好就悄悄退出。我从来没有想过功利心。有一次在一个声音里,姜武模发起“三魂”,问“你当助教想达到什么目的?有什么意义?如果没有意义,为什么不去做其他能赚钱的事情呢?我楞了半晌,只能以沉默回应。

那天,他打开了我功利心的天窗,我开始思考如何看待功利心,如何选择,如何塑造。思考的意义,人生的目标,工作的价值,就像一辆车在浓雾中缓缓行驶,突然看到前方的晴空,瞬间由局促变开阔,由紧绷变轻松。

渐渐的,我明白了,学习是一系列的目标,有效的学习方法,内在的驱动力,人生价值的追求。我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合适的学习底层逻辑,有计划有秩序的前进。

姜武模的那句“我不看学历,只帮想改变的人”给了我无穷的力量,帮助我在后续的学习中坚定信念和方向。

03

尝到学习的滋味,找到学习的方法。

2019年10月,我开始系统的跟着姜武模学习。这三个月来,我尝遍了酸甜苦辣,辛辣刺鼻,迷茫,纠结,死亡,在风风雨雨中一步步的过好每一个活着的人。最后终于告一段落。

1)第一个月,百感交集,获得自我接纳。

当姜武模说要养成微习惯的时候,我的眼睛睁大了,心里咯噔一下。我特意报了一个养成习惯的班,但是没有成功。恐怕这次我又失败了。可能他猜到了我的顾虑,说“什么都不用管,去做,感受过程就好了”。

为了一开始不掉链子,第一周就给自己安排了满满的日程。5:30-6:00起床准备早餐,6:00-7:00吃早餐+送孩子上学,7:00-8:00买菜+8:00听书,8:00-9:00看书...每小时无缝准确地。

刚开始的两三天,我很兴奋,节奏感很好,仿佛整个世界都在我的掌控之中。很快,时间安排变得混乱。早上家务加班,读书时间被挤压,午饭太晚,孩子错过了上学时间,晚上孩子的作业占据了时间,无法做其他事情。焦虑得慌,做什么事都盯着时间,生怕这件事加班,那件事耽误。

然后,换个形式,按照“重要的事情优先”的方法,安排事情的顺序。当时间表取消后,紧张感降低了很多,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每天整理五件事,最多只能完成三件,很慢。

手里拿着书,想着又一件事没做完;手里写着回信,想着问问孩子的学校情况;拿手机发消息,翻到小视频,小声说今天的阅读任务没完成。

时间悄悄溜走,看着一堆乱七八糟的事件,无所事事。

再次求助,“遵循方法论,按要求去做”。

我四处蹦跶,最后还是回到了姜武模的方法论。结合自己的精力分配,我把重要的事情放在早上8点到晚上10点,下午2点,并设定了时间框架限制。最后,各种事件之间有一些平衡。

看书,听书,录音...经过不断的艰苦努力,在第一个月的最后一周,我们正式走上正轨。

虽然风在雨里来了又去,但我惊讶地发现,我已经学会了接纳自己,接纳我的焦虑,接纳我的不满,接纳我的选择。

因为性格内向,不善交际,焦虑,很多事情喜欢独立消化,而且略显自我强迫,经常处于焦虑和自我否定的状态。这一个月的档期交替更新,让这份工作由负转正,整个人的情绪状态明显上升。

2)第二个月,混乱而有序,收获时间管理。

第一个月在慌乱中不断的折腾调试,日常任务进度有了一些提升,但是给第二个月留下了后遗症。混乱的时间管理,敲击日常的动作,极大的影响了我的精力状态。这个月在混乱中带来秩序,在悲伤中享受快乐。

很迷茫的是,不知道哪件事最重要,不知道怎么安排自己的时间。

如果以个人学习为主,助教的工作会耽误进程,学生的作业不能及时点评,任务进度慢;如果把助教工作放在第一位,孩子的学习不能按时完成,影响休息;如果把孩子的学习放在第一位,根本就没有个人学习的自由时间。

烦恼,个人学习,助教工作,孩子学习,哪个最重要?怎么协调,怎么选择?

井然有序,即使你为每个任务如何选择而烦恼,日常的微习惯也自然而然的进行着。

不要被杂乱的思维打扰,享受微习惯下任务带来的安心。回头看,能级也直线上升,从负30到正200。我很迷茫,不知所措,渐渐的可以有规律的安排自己了。一切都很美好,令人愉快。

这些奇妙的感觉加速了我对时间管理和精力管理的迫切需求。最后,11月底,我们将加入网格半帐,全面调整历史遗留问题,出发去新的领地。

3)第三个月,又甜又辣,收获长得更快。

风雨飘摇了两个月,第三个月就确定了。

回顾所有的历史,这一个月,用了半本账,加上前两个月的经历,我实现了从线性思维到网状思维的过渡和构建,真正搭上了成长思维模式的快车。

第一次成长:线性思维转向网络思维。

我曾经以为只要多读书,就能在大海里洗沙,找到自己能掌握的东西,可是我在大海里越漂越远。

一半是姜武模的助理导师,负责跟进我的学习。看到她朋友圈发的手账课程,心里痒痒的。结合手工学习,我在12月完成了目标管理、时间管理、精力管理合理分配的初级阶段。

在整个调整过程中,我学会了目标明确,一次只解决一个问题。

第一次和陌陌聊天,我抛出了三个目标:写作,辅助学习,个人职业发展——像陌陌一样帮助别人的咨询师。他把它梳理成近期目标、中期目标、远期目标,就像一张地图。每一个方向,每一个动作都可以被追踪,但很快,兴奋被急躁取代,不成熟的目标体系变得混乱。

我想多陪孩子学习,投入更多的精力在教辅上,建立一个微信官方账号,花更多的个人学习时间,成长更快。什么都很重要,什么都不想放下,都想和对方并驾齐驱。在追求目标中渐渐迷失在森林中,惶恐,木然,呆滞。

根据当时的情况,结合手写学习,我完成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做减法。

扔掉与现在无关的多余想法,或者以后再推迟。比如我写作基础薄弱,现在开微信官方账号不合适。我应该先积累写作能力。减法落实了,心里的石头就落地了,当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更清晰了,个人三个目标的规划也更清晰了。

第二件事是专注。

一次解决一个问题。目前最缺的就是时间管理,要重点解决时间管理的问题。同时在科目阅读、手帐核对、复试等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逐渐梳理出了自己的时间管理方法论,提高了认知。

这两个动作之后,目标管理、时间管理、精力管理都解决了,什么才是最重要的问题也就解决了。实现认知升级和思维转变。最终实现了从线性思维到思考如何平衡各种问题,到一个动作串联多个任务的网络化思维的转变。

第二次成长:构建学习的底层逻辑。

在学习的漩涡中,经过两年的滚动,我们一无所获,但在三个月的系统学习中,我们找到了学习的方法,建立了学习的底层逻辑。

比如以前,不到半小时看完一本书,肯定会陷入困倦。即使你反复读了两三遍,每次重读,还是像拿了一本新书,对书的内容一无所知。有了底层的学习逻辑后,我甚至可以连续2个小时专注于它。同时,我不仅逐渐建立起知识体系,而且通过对所看到的重点进行传播、组合和应用,对学习有了更深的理解。

一套底层逻辑,让我走出曲线,驰骋在宽广的道路上,背后的每一个动作都围绕着它,形成了自己的学习风格。

我走出了一无所知,无处可投入的迷茫。虽然过程缓慢、混乱、零散,但我最终在三个月内完成了自我成长底层逻辑的进化,重塑了自己,走上了真正的自由职业之路。

现在我才真正理解了这句话,“学习永远不晚,只要你在路上。”从自己摸索到导师指导,走了很长一段路,踩了很多泥坑。终于,我意识到,路并不遥远,但你可以用心去做。坑不多,但踩上去会保证稳定。未来会怎样,我不知道,但我深信,我会一步一步更努力,更努力地落地。

至此,一个只有高中学历,每天围着孩子转的农村宝妈逆袭成功。

每一次放手,都是为了更好的陪伴孩子;

每一次学习都是为了更好的拥抱生活;

每一次成长,都是更好的唤醒生活。

它是母亲情感、力量和信念的源泉,为了更好地陪伴孩子,更好地拥抱生命,更好地唤醒生命。

这一切都是从学会学习开始的。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