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城市|杨芳:把自己“嫁”给了机床

核心提示4月13日,参加完“大国工匠·湖湘论坛”暨2021“湖湘工匠年度人物”颁奖典礼,杨芳连夜赶回了中国兵器江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二天一大早,她就像往常一样“冲”进车间,投入到军民品科研试制工作之中。今年51岁的杨芳,是该公司数控加工分厂的一名

4月13日,在参加完“大国工匠湖湘论坛”和2021年度“湖湘工匠”颁奖典礼后,杨芳连夜赶回中国兵器江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二天一早,她像往常一样冲进车间,全身心投入到军民两用产品的研究试制中。

今年51岁的杨芳是公司数控加工分厂的一名操作工。35年来,无论多忙,她都没有耽误过制作进度。

杨芳告诉记者,她正忙于这种多功能组合夹具的引进和应用项目,已经完成了5个典型零件的夹具设计,并将继续扩展到各种零件的夹紧。

杨芳在面对问题时是一个深思熟虑的人。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杨芳正在琢磨其中的“门道”。

近年来,随着公司军民用产品研发力度的不断加强,杨芳所在的数控加工分厂承担了大量科研和新产品试制的加工任务。但在加工过程中,由于现有条件的限制,操作人员加工零件的辅助时间比加工零件的辅助时间长,严重影响了科研和试制的进度和质量。

面对批量生产任务,如何在提高效率的同时有效降低劳动强度,杨芳把心思放在了“夹紧”这个零件上。她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攻关,设计了多功能组合夹具,提高了工作效率。

“原来加工一个小零件,只能一件一件的夹住,而且每一件都需要用扳手压螺丝,夹住工件。现在,它一次可以容纳10个零件,转动开关就可以自动加工。”杨芳说。

这些年来,杨芳想出了不少“门道”。她在航空空、高铁、重大军工产品等领域承担了50余项核心部件的科研试制任务,参与了这些产品从工艺制定、工装设计到部件试制,最后批量生产的全过程。

她每开发一个新产品,就不眠不休地“泡”在车间里,将世界前沿的加工方法和编程技巧巧妙地运用到其中,形成了创新独特的加工工艺。让杨芳印象深刻的一次制造经历是在2015年。那一年,公司交给杨芳一个重大项目——神舟XI飞船座椅缓冲器的研制。

杨芳介绍,这个装置虽然小,但是加工精度高,材料设计难度大。

为了突破技术限制,杨芳一遍又一遍地“泡”在实验室里进行操作试验,常常忙到凌晨两三点钟。他真的累了,所以他在车间的椅子上靠了一会儿...经过长时间的打磨和等待,缓冲器终于研制成功——生产合格率提高到90%以上,大大提高了国内技术水平。

“这些优秀的技术都是练出来的。”杨芳坚信“一万小时定律”。她认为:“无论你从事什么行业,如果你想成为这个行业的顶级专家,你必须经历一万个小时的磨练,才能达到顶级水平。”

从16岁成为铣工开始,杨芳就把自己“嫁”给了机床。她开始用普通铣床实习,后来转战数控机床,学习零件装夹、机床操作等基础知识,白天跟着师傅学习操作,晚上熬夜“充电”理论,加工技术日益精湛。

从熟练操作一台数控铣床,到精确控制整个数控加工中心,杨芳也从一名初级工人成为了高级技师。

杨芳把每一件产品都当成艺术品,每一个部分都力求完美。追求完美的她,始终坚守“更好”二字。“产品合格率可以达到100%,绝不会满足公司90%以上的要求。产品出了点小问题,她会不厌其烦地一遍遍修改。”共事多年的同事这样评价她。

机械加工行业向来以男性为主,但杨芳却打破了这个惯例,成为数控领域和中国兵器工业技术技能的“排头兵”,被誉为“数控第一湘女”。

现在,除了技术攻关,杨芳还致力于技术技能的传承,把自己掌握的技术技能全部拿出来,培养更多的技能型人才。这些年来,她带出来的徒弟个个技艺超群,大部分都成了公司技术和技能线的骨干。

来源:湖南工人日报

编辑:夏慧茹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