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本文是德国机动野战炮兵部队第四部,关于纳粹德国地面作战部队建设的专题系列之二。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大战爆发前德国野战炮摩托化的发展情况。
本系列第一篇《德军强筋:装甲掷弹兵》还在更新中,敬请关注。
一、野战炮兵摩托化的必要性及其背后的历史原因
在德军20世纪30年代实施的现有火炮装备现代化计划和新装备RD计划中,一个显著的趋势是追求火炮的轻量化,提高野战火炮的机动性。正如本文前三部分所介绍的,在这一时期,德军轻、中、重型野战炮的机动性依靠马匹或机动车辆。很快,德国人发现,与机动车牵引相比,使用马牵引有很多缺点,而且成本很高。所以在这之后,德军倾向于提高野战炮兵的摩托化。
在德意志第二帝国时期,德军发现陆军装备了更多的火炮,对后勤和运输问题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尤其是当时额外的“野战炮兵”部队。他们的轻型野战炮一般由4~6匹马牵引。此外,火炮所需的弹药和炮手也需要准备额外的车厢来装运,而这种包装套件匹配起来很昂贵。同时,德意志第二帝国陆军的炮兵部队还负责海岸和要塞的防御。炮兵部队的这一部分被称为“schwere Artillerie”,翻译过来就是重型野战炮兵。
早在19世纪,步兵炮和马拉炮就能满足当时战场的需要,机动性与步兵一致。起初,重炮并没有广泛部署在前沿战场,而是用于固定的防御工事,如堡垒和沿海阵地。但当欧洲国家掀起修建边境要塞的热潮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对德国来说,法德边境就是这种情况的真实写照。自1870年普法战争被普鲁士重创后,法国一直致力于加强东部边境的防御设施建设。随着军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要塞防护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些防御工事让德国越来越寝食难安。
要想摧毁日益坚固的堡垒,必须要有更重的野战炮。因此,各国军方开始努力减轻重炮的重量,以便将其向前部署。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各国军队不仅拥有大量现役重型野战炮,而且还有许多研究项目。重型野战炮,野战炮越来越重,用马拉似乎太多了。为解决这一问题,一些国家在铁路平车上安装重炮,借助纵横交错的铁路网提高火炮的运输和机动性。但这只是部分解决了问题。不适合铺设铁轨的地形怎么办?研制一种专门用于重型野战炮的革命性机动牵引车辆已成为各国军队的迫切需要。
让我们把视角带回德国。在此期间,德国陆军为其炮兵部队引进了重型野战炮。根据它们的弹道特性,有两种类型——榴弹炮和加农炮。前者有150mm和210mm两种口径,后者有100、130和150mm三种规格。从1900年开始,德国重型野战榴弹炮陆续服役。德国最早的重型野战榴弹炮是克虏伯150毫米sFH93重型野战榴弹炮。这种榴弹炮的设计更加传统,依靠马匹牵引,重2.235吨,射程6公里。德国人对此并不是很满意,尤其是火炮的重量和机动性,所以很快克虏伯就推出了新产品150mm sFH02重型野战榴弹炮,重达2.035吨,射程7km。与150mm sFH93重型野战榴弹炮相比,德军对此相当满意,其机动性与步兵的推进速度基本一致。
1914年后的堑壕战让所有参战国苦不堪言。为了提高突破战壕的把握,提高炮兵火力势在必行。德国人决定在陆地上使用150毫米舰炮。这款舰炮也是克虏伯的代表作,最大射程19公里。它被安装在重型野战炮架上,改名为:150毫米重型野战速射榴弹炮。机动时分为三部分——炮身、炮车、前车。
和以前的重型野战榴弹炮一样,210mm重型野战榴弹炮的机动化方案是将炮身从炮架上分开运输。另外,火炮机动部署时,车轮上要装钢板,防止秋冬时陷入泥地。必要时,如果遇到地势较低或小坑,要打好模板。这虽然大大增加了炮兵连的火力,但确实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以上是一战前德军重型野战榴弹炮的装备概况,至于德军重型野战加农炮,为了更好的介绍,我决定放在后面部分。在这里,我只介绍一下设备的概况。一战末期,德军的重型野战加农炮装备远不如重型野战榴弹炮。德军只有一个重野战炮炮兵营,下辖十二个炮兵连,其中四个连装备100mm K04重野战炮,八个连装备130mm K08重野战炮。重型野战炮火炮迫切需要更有效的150mm重型野战炮,这种需求最终会在战争中得到满足。
第二,开始
在早期的普法战争期间,蒸汽发动机变得越来越可靠。当时,德国的一份报告建议,这种车辆应用于火炮牵引和弹药运输。虽然这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但奇怪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德国军方对这一提议充耳不闻。一个原因是当时德军高层的老极客不喜欢这些新玩意,对新技术一无所知。但是,面对越来越重的火炮,到底是用蒸汽动力还是内燃机动力,德军不得不坐下来好好想想。
1900年,普鲁士陆军部决定成立一个专门委员会,对当时帝国广泛使用的各种机动车辆进行评估。评估的目的是寻找能够快速、经济地运输材料的卡车,具有各种马力和高运载能力;寻找可以作为重炮牵引的车辆。该委员会认为,在承载能力方面,虽然人们认为机动车比马强得多,但不可忽视的是轮式车辆的可靠性和越野能力不强,在复杂地形上的效率不高。
即便如此,在此之后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重炮牵引车的需求越来越高,但委员会提出的问题没有一个得到有效解决。这反映在第16重型野战炮部队的一份报告中:
1915年,该团和另外两个炮兵营装备了两门150毫米舰炮,被改为重型野战速射榴弹炮。1915年6月23日,该团在埃森克虏伯兵工厂接收了两门150毫米重型野战舰炮,并将其改装为速射榴弹炮。与此同时,奥普拉登的拖拉机厂向该团交付了七辆火炮拖拉机——两辆蒸汽动力和五辆汽油动力发动机。团里兴高采烈地把这些新型牵引车辆和56匹马混在一起,结果第一次试验就让团里的学员们爱不释手:4辆汽油动力拖拉机和1辆蒸汽动力拖拉机当场躺倒,不得不返厂检修。但是,一时半会儿补充车辆已经来不及了。更要命的是,团里接到命令要马上去西线,最后还要补充20匹马。然而,使用马牵引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每门火炮移动时,一般分为炮身和枪架两部分。前者要十匹马拖,总长度30米,包括炮长。后者需要六匹马来拉。虽然马匹的牵引比机械更可靠,但马匹的损失率也不小,不容忽视。
报道指出,将这些重炮运送到前线有很多困难。比如沿途小村庄道路狭窄可能无法通行,经常需要拆除电线杆和路边的树。第16重型野战炮兵团在西线的第一次部署中,花了4个小时在12公里的直路上行进。1915年7月,该团被调往东线,那里的路况更差。炮兵部队在14个小时里只前进了10公里,在行进的路上还得穿过维斯瓦河上的一座桥。但是150mm舰炮太重,无法改成重型野战速射榴弹炮,所以不得已,炮兵不得不在4.5公里外再跨一座桥,多花了5个小时。在渡河过程中,2号重炮在过浮桥时发生事故,炮管滑入水中,造成两名炮手死亡。但是炮兵团已经顾不上这些了,所以就这么上路了。平均每门重炮通过浮桥需要3个小时。过了浮桥,再花10个小时,炮就部署到射击位置了,24匹马加上所有炮手。更搞笑的是,当大炮终于就位,准备开火的时候,俄军已经放弃阵地,撤退了。结果忙了很久。随后,该团重炮接入紧急转移任务。重炮连的指挥官当然想到了他们的机械拖拉机,想用他们来完成这个任务。结果这些拖拉机陷在泥里,动弹不得。最后只好拉下脸,跑到别的单位去借56匹马。每门炮由28匹马和80名士兵牵引,勉强完成任务。这次转移操作和上一次一样,可以和修罗场相比。从拍摄位置到渡口用了6.5个小时,过河用了9个小时。在去Kojenietzsche火车站的路上,需要穿过一条小溪,但是桥太窄了,要拖着火炮穿过松软的河床才能过河。在这个过程中,每门炮身用了40匹马,枪架用了20匹马。在这次艰苦的行军中,有六匹马筋疲力尽而死。
在帮助攻占希律堡后,该团的重炮连南下匈牙利,协助第12军渡过多瑙河进入塞尔维亚。一开始部署很顺利,但是天气不好。很快,下起了倾盆大雨,道路泥泞不堪。虽然安装了防滑链,但是蒸汽动力的拖拉机是没法干活的。为了帮忙,炮兵士兵试图收集干稻草放在车轮下,其他人则重新固定枪架两侧的绳子,防止火炮滑出路面,但效果很差。那天晚上,公司在每辆拖拉机前多拖了四匹马,以帮助车辆不陷入泥中。最后13公里的行军距离,在马的帮助下走了4.5个小时,在机动车的帮助下走了13个小时。然而,当重炮连到达预设的火炮阵地时,它被命令转移到大约38公里外的新阵地。为了隐蔽起见,行军必须在夜间进行。谢天谢地,这次天气好多了。然而,蒸汽拖车必须每隔90分钟补充煤和水。蒸汽驱动的拖车需要13个小时才能走完这段路程,而一匹马只需要5个小时。这次成功转移后,炮兵连奉命在最近的火车站集结,准备运往北方的库尔兰。之前的长征使蒸汽动力拖车的传动装置损坏严重,炮兵连队不得不将其返厂修理。
第16重型野战炮兵团的报告最后指出,在困难地形上,马匹被证明比蒸汽动力拖车更有效、更可靠。但德国高层执意推进火炮摩托化,段已经没有回头路了。1917年,该团重炮连改组命名为第144重炮营,重新装备150毫米K16重型野战榴弹炮。同年,戴姆勒-奔驰公司开始向陆军交付KDI 100卡车,该卡车可牵引5080kg重火炮,完全胜任新型火炮的牵引需要。
1917年,戴姆勒-奔驰公司向军方交付了981辆戴姆勒KDI 100卡车,用于牵引150毫米K16和77毫米、88毫米高射炮。KDI 100卡车由一台100马力的发动机驱动,在公路上的最大速度为35公里每小时。它通常被称为Sonderkraftfahrzeug 1。
第三,早期德国自行火炮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越来越多性能可靠的机动车辆交付给交战双方的军队,其中许多被改装用作火炮移动平台。有的车辆配有轻型野战炮,大部分配有高射炮。德军最有意思的一次改装是在A7V坦克的底盘上安装两门76.2mm K-FlaK 18高射炮。
A7V越野车用的是德国第一辆坦克的底盘和发动机,平时用来运送补给。上图这辆车装备了两门缴获的俄制76.2mm反[/K0/]炮。
四。半履带式牵引车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盟军开始大量装备机动车辆执行各种军事任务,但德军却对马情有独钟。然而,在战争即将结束时,总参谋部最终承认机动车辆具有巨大的军事价值,德国工业完全有能力提供这种装备。但到了1919年,魏玛国防军成立,德国受到凡尔赛条约的严格限制。
早在1905年,英国格兰瑟姆·霍恩斯比公司就申请了全履带底盘设计专利,这是机动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英军很快意识到了这一发明的价值,下令建造了一批火炮用全履带式牵引车辆。这些全履带车辆具有极好的地形适应性。
摩托化炮兵团装备的150毫米sFH-18重型野战榴弹炮由克劳斯·马菲-M8半履带车牵引。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上台,德国立即重整军备。德国军费猛增,军事投入水涨船高。甚至在1935年德国联邦国防军正式成立之前,许多预先研究工作和预先规划就已经开始了。首先,以民用车辆名义研发生产的单驱乘用车和卡车,现在已经在部队服役。研制的第一种特种车辆是半履带式车辆,结合了履带式车辆的越野能力和轮式车辆的道路适应性。该型车的牵引能力为1016~18289kg。
240毫米K3重型野战榴弹炮的炮管必须在铰接拖车上拆卸和组装,并作为单独的载荷运输。图中的拖拉机是Sonderkraftfahrzeug 9。
起初半履带车数量有限,只交付给装甲师和轻装师的炮兵部队。随着产能的增加,该型车的装备范围扩大,大部分炮兵部队都可以获得半履带车。但是在1939年战争前夕,许多德国炮兵部队仍然依靠马匹。
Krauss Maffei -M8半履带车在1935年首次生产时,配备了115马力的汽油发动机,最高时速为50km/h,图中的车辆涂有魏玛国防军的三色迷彩。
动词 (verb的缩写)装甲部队的自行火炮
1932年,德军在格拉芬的特堡和国防军训练区进行军事演习,目的是为了评估如何进行运动战。这一演习是在古德里安和卢茨的推动下进行的。然而,由于缺乏相关的技术设备,不得不在演习中使用模拟设备。这项练习的目的如下:
1.验证装甲战车的战术使用规则。
2.练习更好的坦克防御战术;
3.装甲部队和其他兵种之间的协调;
4.获得指挥机械化部队的经验。
同年9月关于这次演习的报告得出结论:装甲部队是机械化战争的主角,他们的任务是攻击关键点。其他兵种应该配合和支持他们的进攻行动。装甲部队集高机动性、强大火力和高防护于一身,可以独立作战。其他机动性不如装甲部队的部队,可以按照自己的速度进行军事行动,以免耽误装甲部队的推进。
对于炮兵部队来说,由于他们为所有作战单位提供火力支援,太晚机动会造成严重后果,但在今天空军在地面支援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机械化战争中,对于装备不足的传统步兵师来说,他们速度慢、马拉火炮的所有缺点都不得不接受,但高机动性的装甲师和摩托化步兵师必须避免前一种情况。德国高层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从组织层面来说,德军成立的第一装甲师有一个坦克旅,在一定的支援下承担突破任务。装甲师的其余支援单位,包括师的炮兵团,都要尽可能与坦克旅保持同步。
报告继续总结说:面对敌人坦克可能的攻击,炮兵将执行两项任务:1 .除了在中远程对敌坦克集结区实施间接瞄准攻击外;2.对已经突破的敌坦克进行直接瞄准攻击;
这并不奇怪。首先,装甲师炮兵必须时刻伴随坦克旅。其次,炮兵团下面的营必须尽可能实现摩托化或机械化。对于其他属于支援部队的装甲师,报告继续说:
隶属于坦克的步兵单位[“装甲师”中的“射击旅”]必须能够伴随坦克。在攻击过程中,步兵不能被速度较慢的重武器阻碍。
相反,“射击旅”装备的步兵炮或野战炮要轻量化。在接下来的时期内,提高隶属于装甲师的步兵或炮兵部队的机动性将成为德军机械化作战部队建设的重点。
1935年8月,德国第1装甲师一次重要的师级演习在明斯特举行。它位于埃森东北部的明斯特-Aa河和多特蒙德-埃姆斯运河上。)训练场。
演习报告发表于1935年12月24日:
装甲师属于炮兵团,指挥控制权应该还给师部。战术根据情况由炮兵团和“射手旅”的指挥官下达。演习中,为模拟敌方坦克旅,师炮兵团两个炮兵营中的一个营装备自行火炮完成模拟任务。所以在演习中,炮兵团只有一个营实际可用,另一个营的火炮由同样数量的坦克I自行,该型坦克的坦克乘员必须接受相应的火炮课程训练。重型坦克除了支援轻型坦克部队进行突破,还必须偶尔能够从后方消灭敌人的观察哨和反坦克炮阵地,并发射烟幕。然而,装甲师装甲旅总部的工作人员抱怨说,重型装甲部队不能超载,他们敦促相关机构尽快解决自行火炮的问题。
但由于预算限制,1935年自行火炮问题无法解决,其他许多要求也无法实现。比如为坦克旅下属重型坦克连装备的4号坦克,当时还没有批量生产。
德军在1934年9月宣布的未来装甲师的众多组织结构之一。
1934年9月,德军公布了装甲师的组织结构。一个坦克旅由三个坦克团组成,炮兵部队除了一个机械化炮兵中野榴弹炮团外,由六个装备105mm leFH 18榴弹炮的连组成。此外,还有一个火力支援营装备了12门105毫米leFH 18榴弹炮。在随后的战争中,埃里希·冯·曼施坦因元帅根据这一想法要求突击炮兵营隶属于步兵师。但是这种实验性的结构一直没有实现,虽然它确实预示了装甲师未来的发展方向。
六、步兵师是炮兵。
如前所述,第一步兵师组建时,该师所属的炮兵部队仍属于马拉炮兵。但是装甲师的核心作用也需要步兵师的全力支持。虽然装甲师拥有强大的步兵部队,但陆军总司令部仍然需要摩托化步兵师。因此,1936年5月,3个步兵师被指定改编为摩托化步兵师。步兵师,摩托化包括三个方面:1。炮兵摩托化;2.工程师的机动化;3.通信部队的机动化;
德军计划在1937年初将所有步兵师摩托化。陆军总司令部的文件显示,在普通步兵师转为摩托化步兵师的过程中,两个步兵师的区别在于:
1.一般步兵师需要1120辆机动车辆,拟议的摩托化步兵师需要3440辆。
2.综合油耗将从百公里3.2万升提高到10.6万升。
作为对比,装甲师百公里油耗预计为15万升。1937年秋,计划改造前四师。出于某种原因,德军决定保留一些马拉火炮部队作为预备措施。
克劳斯·马菲-M11半履带车是克劳斯·马菲-M8半履带车的众多改型之一,生产能力最大。半履带式设计的一个缺点是非常明显的:爬坡时,前轴通常会挂空,如果随后着地不好,前轴可能会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