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字金融
1.数字金融的界定。数字金融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大背景的推动下催生出来的,是金融业与ABCDI等新兴技术深度融合的新产物,使得金融服务向数字化、网络化以及智能化迈进。数字金融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概念,其内涵具有动态性。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视角对数字金融的内涵进行了阐释,但对其理解却不尽相同,有的学者侧重于其金融属性;有的学者侧重于其科技属性;也有学者认为数字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产生的新领域,相较于传统金融行业包含了更多的新技术、新特征和新形式,既未脱离金融属性,更展现了科技属性。
第一类学者强调数字金融的金融属性,认为数字金融是从事金融业的机构利用互联网技术、信息通信技术以及数字技术,有效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市场竞争、解决金融活动中信息不对称问题,提供以移动互联为主要特征的新型金融服务,替代传统金融服务,特别是在支付结算、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网络渠道等金融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概念与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委定义的“互联网金融”的概念较为相似。第二类学者强调数字金融的技术属性,认为数字金融是利用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等新型数字技术为金融行业赋能,促进金融服务和新型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改变金融服务模式和金融消费方式,拓展传统金融服务边界,从而弥补传统金融服务的不足,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
该类学者对数字金融的理解与金融稳定理事会和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科技”的定义较为接近,同时金融科技也是发达国家数字金融的主要表现形态。第三类学者认为数字金融不仅仅是简单的“互联网+金融”,但也并未脱离传统金融服务的本质,既强调金融本质,也展现了其数字技术属性。白当伟等指出数字金融是传统金融机构和新金融服务提供商运用数字技术提供的新金融服务模式,其中新金融服务提供商主要指的是金融科技公司。欧阳日辉谈到数字金融是金融与科技融合发展的高级发展阶段,是与数字经济时代相匹配的金融业态,可以借助数字技术的优势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从而形成智慧金融新生态。
大部分学者认为数字金融泛指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以现代数字信息为载体,通过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以及物联网等一系列数字技术与传统金融服务深度融合发展,创新金融产品、调整金融业务流程、改变金融服务方式等的一种新型金融服务,旨在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质量,既包括了互联网企业和金融科技企业利用新技术提供的新金融业务,也包括传统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业务。此外,由西南财经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与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共同发布的《中国数字金融发展报告》,对数字金融的内涵、发展历程以及特点等内容进行了介绍,认为数字金融是一系列数字技术与传统金融业务深度渗透与融合发展而产生的新金融领域与服务。
2.数字金融的特征。数字金融借助一系列数字技术,为我国金融市场带来了新的血液,弥补了传统金融发展的不足。从我国传统金融发展的现状和数字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数字金融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金融属性。数字金融是金融业与新兴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新兴技术改变的是金融服务模式和方式,但并未改变其金融的本质,仍然属于金融业,也是金融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技术性。数字技术是数字金融的核心技术,移动互联、云计算、区块链、数据处理以及隐私保护等数字技术从规模、速度以及准确度等方面为金融信息服务带来了新的生命力,创新了金融产品和服务,使得金融服务更加数字化和智能化。
普惠性。黄益平和黄卓、黄益平指出数字金融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弥补传统金融服务的不足,为传统金融无法触及的地区和对象提供金融服务,让更多金融资源需求对象获得更加多样化、合理化的金融服务,具有明显的普惠性。数字金融一方面通过互联网技术,缩短了金融机构与金融需求客户之间的空间距离,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提高了金融服务可获得性,展现了数字金融的普惠特性;另一方面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新兴技术,金融服务被赋予“数字化”内涵,通过各大社交、电商以及网购平台获取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并做信用和消费潜力评估,从而更容易掌握消费者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偏好、降低了获客难度以及金融服务成本,有助于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
风险性。数字金融的网络性和技术性也为金融业务管理以及数据资源的保护带来了新挑战。一方面数字金融的网络性和技术性打破了金融服务的时空限制,一旦疏忽对借贷人的管理,极易造成违约率的上升;另一方面通过一系列数字技术可以挖掘并获取各大科技平台的客户信息,那么各大科技平台对信息的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旦客户信息被盗取,极易造成非法使用客户信息的商业行为。
二,区域技术创新
1.区域技术创新的界定。“创新”最先是由奥地利经济学家Schumpeter于1912年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的,Schumpeter指出创新是在原有生产要素中加入新的生产要素或是通过新的生产方式将原有生产要素重新进行组合,从而建立新的生产函数,帮助企业提高生产率并获取超额利润的过程,该过程是一种史无前例的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新结合”。
随后,Schumpeter提出创新不仅包括发明创造,而且还应当将发明创造的成果进行大规模生产,并在市场上进行流通,进行产业化、商业化,为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从20世纪中期开始,越来越多学者更为深入地研究创新理论,对创新理论进行的丰富和补充,创新的内涵涵盖了技术、制度、组织、管理以及文化等各个方面,但狭义的创新通常指的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创新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多阶段的复杂整体,国内外学者对技术创新进行了广泛研究并提出了不同的理解。
Solow指出技术创新与劳动、资本同等重要,都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LYnn.etal认为技术创新是一个从技术研发开始到研发成果实现商业化并产生经济效益的整个经济活动过程。Freeman更强调创新“史无前例”性,认为技术创新是新产品、新过程、新系统和新服务第一次在商业活动中的应用。柳卸林指出技术创新具有新颖性,包括了多种形式的技术创新行为。冯之浚提出技术创新是新思想的萌芽到新产品应用于商业活动中的整个过程。傅家骥认为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要主体,而技术创新是指通过重新组织生产条件或生产要素、开辟新市场以及获取新原料等方式,生产出新产品,并帮助企业实现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以及获取高额利润等目标的一系列综合过程。
Swann认为技术创新的最终目的是帮助企业获取超额利润并提高生产率,从而在市场上保持竞争优势。董屹宇认为技术创新是企业通过研究开发或买卖等方式获得新技术、新工艺,或是对原有技术进行重新整合获得新的技术组合,并将新技术、新工艺或新技术组合进行商业化的整个过程。此外,中共中央、国务院对技术创新的内涵进行了定义,指出技术创新是通过新的理念和工艺改善现有产品或生产新的产品,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和扩大市场份额,形成经济效益,是企业实现价值获取超额利润的重要途径,更是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
各个技术创新主体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总和或集成。学者们在划分区域时,主要依赖于研究的对象和目的。在理解区域技术创新的内涵时,从分工和联系视角对区域进行划分,并认为区域技术创新是地理上相互分工、相互联系的技术创新主体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总和。寻晶晶认为区域技术创新是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多从行政和经济区域来界定区域技术创新的地理范围,其目的是推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曹薇则认为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技术创新主体对现有技术进行创新或改造,将各种技术创新投入转化为技术创新产出并实现市场化的整个活动过程。
基于现有研究对技术创新的理解,并结合本研究内容,将区域技术创新定义为:特定区域的技术创新主体利用现有资源禀赋,通过创意和预期进行研发创新,并将研发出来的新技术引入生产体系中,将新知识转换为新产品、新工艺以及新服务,并实现市场化的一系列活动,进而建立起更为高效的生产系统,推动整个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最终表现为对区域经济社会的贡献力,包括了新产品、新工艺或者新服务的研发、生产以及市场应用这一整个过程。中的区域主要指省。
基于此,将区域技术创新划分为研发阶段、产品化阶段以及产业化阶段三个阶段。研发阶段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现的是整个技术创新的前端行为,主要获取的是技术价值;产品化阶段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现的是整个技术创新的中间过程,是小规模将研发成果转化为新产品并测试市场对新产品的接受情况,是研发成果转化的阶段;产业化阶段的区域技术创新活动体现的是整个技术创新的最终结果,是将成熟的技术进行规模化产业化应用的阶段,也是获取经济价值的阶段。
2.区域技术创新的构成
。区域技术创新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相互关联的多阶段过程,其中间产出既是上一个阶段的产出,也是下一个阶段的技术创新投入。从区域技术创新各种要素的投入到技术创新的最终产出,包括初始研发创新投入、中间技术创新要素投入、中间产出以及技术创新的最终产出等多个价值形态,每一个阶段都伴随着不同形态的技术创新行为。同时,区域技术创新具有较为明显的阶段特征,即在区域技术创新活动的不同阶段,技术创新的要素投入、面临的风险以及产生的价值存在差异性。
HansenandBirkinshaw基于价值链理论理解技术创新过程,认为技术创新包括创意的产生、创意的转化以及创意的扩散三个过程。BernsteinandSingh提出了一个创新过程模型,并认为创新包括创意产生、创新的支持、创新的发展和实践等过程。余泳泽和刘大勇基于对创新价值链理论的理解,认为创新应当包含知识创新、研发创新和产品创新三个阶段。齐庆祝和李莹认为技术创新应当包括从研究开发到成果转化,再到工业化大生产三个阶段。刘树林等将技术创新分为技术开发阶段、技术转化阶段和产业化阶段。
刘和东和陈文潇将创新划分为技术研发阶段和市场转化阶段。实际上,一个完整的技术创新过程,首先需要投入充足的研发资源,将研发资源转化为研发成果;然后,再将研发成果与其它既有资源整合,共同投入生产、制造,形成新项目并产出新产品,即将技术成果转化为新产品;最后,新技术和新产品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后,将进行大规模生产并投入市场,形成产业并获取经济价值,也就是获取技术创新收益。因此,基于对技术创新过程的理解,将区域技术创新活动分为研发阶段、产品化阶段以及产业化阶段三个阶段,分别考察数字金融对不同阶段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
研发阶段的区域技术创新。研发阶段的区域技术创新活动是整个技术创新活动的前端行为和必经之路,是获取创新经济效益的技术支撑阶段。在此阶段,以各种研发资金和人员等技术创新要素的投入为起点,以新技术、新工艺等研发产出为终点,主要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以及外观设计专利,即在各种研发资金的支持下,研发人员根据技术创新意图进行研发活动。
该阶段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需要投入大量研发资金和研发人员,以确保研发活动顺利开展;二是研发产出以专利为代表,体现的是技术价值,而并未转化为经济价值,此阶段的技术创新产出不能为研发创新主体带来明确的经济回报;三是产出不确定极高,一项研发活动是否能够按照创意和预期实现,是不可预知的,主要表现为技术风险,即技术开发成功率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产品化阶段的区域技术创新。产品化阶段的区域技术创新活动是整个技术创新活动的中间过程,是小规模将研发阶段的技术产出转化新产品并将新产品推向市场,试验市场对新产品接受度的阶段,也是为下一个阶段做准备的阶段,在整个技术创新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也称为科技成果转化阶段。在此阶段,以研发创新阶段产生的具有实际价值的研发成果为起点,以新产品的形成为终点,即在各种经费的支持下,科技工作人员以提高生产力水平为目的,对研发阶段的创新产出进行后续试验、开发和成果试制,最后形成新产品。
此阶段的核心任务是进行试验和反馈,试验研发成果是否能够顺利转化为产品以及市场对新产品的接收情况。
基于以上理解,该阶段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此阶段不仅需要继续投入研发资金,新产品的生产也需要投入充足的资金,因此,此阶段仍然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二是该阶段是将研发成果进行产品化转化的试验和开发阶段,研发技术尚未成熟,仅仅进行小规模的产品生产,并不能形成规模效应,因此,此阶段的重点在于研发技术是否能够成功转化为新产品,而技术创新的收益效应并不明显;三是此阶段新产品的开发受技术性能、材料情况以及配套设备等的影响,不一定能够成功,同时新产品开发后需要走向市场,产品能否在市场上存活下来,市场的融合度或市场的接受度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此阶段不仅会面临研发技术是否能成功转化为新产品的风险,更会面临市场是否对新产品能够接受的风险,但面临的技术风险没有第一阶段高,而市场风险是此阶段面临的重要风险。
产业化阶段的区域技术创新。产业化阶段的区域技术创新活动是获取经济价值的过程,是整个技术创新活动的终极结果。在此阶段,以产品化阶段的试验结果为基础,以获取经济价值为目标,表现为生产率的提高、经济效益的获取以及对整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能力。具体来说,该阶段技术创新活动是根据产品化阶段研发技术转化的成功率和新产品市场接受情况,选择科技成果转化率高和市场接受度高的新产品进行大规模、批量化生产,并投入市场,最终获取经济效益、推动经济增长的过程。
该阶段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该阶段不仅需要大规模生产新产品,还需要提升新产品在市场上的知名度以及市场占有率,需要大量资金作为支撑,对资金的需求量较大;二是在该阶段,大规模的新产品一旦获取了市场的高度认可,将会获得较高且稳定的经济回报,对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相比研发阶段和产品化阶段,此阶段技术创新的经济回报是最高的;三是,产业化阶段技术创新活动的目的是实现经济价值,新产品在进行大规模生产和交换的过程中,会受到经营管理状态、市场价格以及消费需求波动的影响,进而影响技术创新价值的实现,因此,相比研发阶段和产品化阶段,此过程主要面临的是经济风险,而面临的技术创新风险较低。
3.区域技术创新的特征。虽然学者们对区域技术创新的理解各有不同,但区域技术创新活动作为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通常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创造性。区域技术创新是技术创新主体以创意为基础研发出新技术,同时企业家创造性地将新技术或新技能应用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并获取经济效益的整个过程,是一种具有创造性、技术性的经济活动,不仅是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更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此种新技术具有史无前例的特性,有可能是技术创新主体通过研发创造出来的,也可能是对现有技术进行重新整合或改造的,能够解决以往无法解决的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曾经被熊彼特称为“创造性破坏”。因此,创造性是区域技术创新活动最根本的特征。
收益性。通常来说,技术研发成果一旦转化为新产品并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将会为技术创新主体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区域技术创新是优化整个技术创新主体生产经营系统、降低技术创新主体的生产经营成本以及提高其生产率的重要因素,可以为技术创新主体带来比较优势并获取超额利润,提升其市场价值,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推动力。因此,高收益也是区域技术创新的主要特征,也是各个技术创新主体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主要推动力。
风险性。技术创新就像一把双刃剑,带来高收益的同时也会带来高风险。Arrow、BrownandPetersen指出技术创新过程和产出包含了多种可变的不可控因素,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技术创新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多阶段过程,不仅包括研发阶段还包括研发成果商业化过程,整个过程需要周期较长,这也决定了技术创新活动将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均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也就增加了技术创新的风险。区域技术创新活动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技术风险、市场风险以及经济风险。
扩散性。技术创新和知识一样具有较强的正外部性,一旦区域内的某个行为主体通过技术创新获得了意想不到的高收益和高效益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知识的扩散或者外溢,将会促进其它区域行为主体对该技术进行学习和模仿,致使行业其它区域行为主体也获得相类似或者更为先进的技术。随着新技术在市场上运用成熟度的提升,此技术将会扩散到其它各行各业中去,其它行业也会学习并改进此技术,使得此技术获得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进而推动整个区域甚至全社会的技术进步,使得各个市场主体都能享受到技术进步带来的福利。因此,区域技术创新具有较为明显的扩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