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江西省工业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关于印发《江西省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通知指出,为深入实施工业强省、创新驱动战略,加快落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切实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支撑工业高质量跨越发展,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到2022年,全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基本确立,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创新投资持续稳定增长,规模以上工业RD投资强度超过1.5%;创新活动卓有成效,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迈上新台阶,RD活动企业和RD机构企业比例大幅提升,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实现大中型企业全覆盖;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10万件和6万件。创新成果转化加快,规模以上工业新增产值超过20%;支撑和引领产业发展升级的能力大幅提升。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0%和25%。
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
加快落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努力推动企业从“我要创新”向“我要创新”转变,使其成为技术创新决策、投资、活动和成果应用的主体。
1.加大企业RD投资力度。深入加大社会RD投入,发挥省级科技资金和产业发展资金的引导作用,积极落实企业RD费用税前扣除、RD设备加速折旧、高新技术企业等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将减税降费红利投入创新,促进企业不断加大创新投入。
2.实施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围绕新产品研发、技术升级、质量品牌、知识产权、标准化等重点内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聘请国内知名技术支持机构,实施一批省级和区域专项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帮助企业增强创新意识、建立创新体系、识别创新路径、解决创新难题。到2022年,新实施创新能力提升专项计划15个以上,覆盖规模以上企业2000家以上,咨询RD人员10000人以上。
3.全面提升创新管理水平。开展企业创新管理提质增效专项活动,推进“送管理进园区”“巡回管理”活动,挖掘推广一批管理创新典型经验,推广精益生产管理、卓越绩效管理等先进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提升企业管理创新水平。到2022年,新增管理创新示范企业100家以上。
4.发挥创新的示范效应。围绕龙头企业,加快培育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以中小企业为重点,加快建设专业化和新型中小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和专业化“小巨人”。到2022年,全省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总数超过15家,新增一批创新型省级专业化中小企业、国家级和省级制造业冠军、专业化“小巨人”企业。
加快完善技术创新体系
以国家平台建设为牵引,推动规模以上企业独立或联合设立RD机构,以点带面推进企业、区域、产业创新平台建设,构建以国家平台为龙头、省级平台为骨干、市级平台为支撑的三级创新平台体系。
1.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按照拥有RD人员、RD资金、RD条件、RD方向、RD项目的标准,推动规模以上企业建设或新建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推动其RD机构上水平、上规模、上能力。全面开展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加快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培育认定,优化提升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后备梯队。到2022年,省级企业技术创新平台达到1000个以上,其中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450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基本覆盖全省大中型制造企业。
2.推进区域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按照“一产一院”的原则,依托省级以上开发区,整合区域创新资源,加快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培育和建设,辐射提升区域整体创新能力。到2022年,全省工业技术研究院达到20家以上,基本覆盖我省优势产业和重点领域。
3.推进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以增加优势产业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的RD、供给、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为目标,加快培育和建设国家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引领和提升重点产业和领域创新能力。到2022年,全省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总数超过5个,力争1-2个成为国家级。
4.推进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继续推进“省-市-开发区”三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以开发区为载体,集聚各类服务机构,加快开发区公共服务平台的培育和建设,打造一批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和国家产业技术型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开发、产品设计、实验验证、检验检测、技术转移、知识产权保护、大数据等全方位技术支持。完善“1+10+22”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网络建设,培育建设一批国家和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打造功能齐全的全行业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孵化链。到2022年,建成2个国家级产业技术型公共服务平台,新增20个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公共服务平台将覆盖所有省级以上开发区,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网络将覆盖所有设区市,进一步推动大型科研仪器和文献资源向企业开放共享。
5.推进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实施“一产一校”,推进产业联盟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充分发挥工业企业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等合作平台作用,推动高校和科研机构优势学科与优势产业联盟对接,引导技术研发聚焦产业发展瓶颈和需求,与产业发展无缝对接,促进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到2022年,全省重点行业基本建立产业联盟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北航江西研究院、中科院江西育种中心等新型协同平台加快发挥协同创新作用。
加快“卡脖子”技术。
围绕产业基础先进的产业链现代化,加强产业协同创新,适度超前部署基础领域研究和关键技术研究,不断夯实产业技术基础,努力实现核心技术、基础工艺、关键零部件和重要基础材料的自主可控。
1.突破行业关键共性技术。聚焦产业链创新升级,发布实施我省关键产业共性技术发展指南,针对行业重大创新需求和瓶颈问题进行关键技术攻关,依托龙头骨干企业曝光名号,突破一批关键产业共性技术。到2022年,全省将实施20项以上关键产业共性技术,突破一批产业创新短板和难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以上。
2.实施工业基地再造工程。发布产业发展重点方向和领域目录,支持建设一批产业基地再造工程。深化产业基础强化工程,加快落实首台重大技术装备、首批关键新材料、首版软件等政策,努力实现重大技术装备、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重要基础材料的自主可控。
3.巩固工业技术基础。充分发挥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等平台的作用,整合企业、研究所、高校、用户和第三方机构的力量,突破一批行业质量控制技术难点。引导企业建立质量追溯体系,完善质量控制体系,提高产品质量安全可靠性和实用性。实施企业标准领军者制度,对标国内外先进标准,力争在铜、稀土、钨、硅胶、家具等优势产业形成“江西制造”的群体、行业、国家、国际标准。推进品牌建设战略,实施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推进工业企业品牌培育试点和产业集群区域品牌试点示范建设,打造具有江西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推进工业企业知识产权应用试点,增强企业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到2022年,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估的国家“质量基准”将超过5个,实验室将超过2个。
加快创新成果转化。
完善转移转化机制,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不断培育形成产业经济新增长点,实现技术突破、产品制造、市场模式、产业发展“一站式”转移转化。
1.推动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实施重点创新产业化升级工程,聚焦我省重点行业和关键环节,按照产业、企业、项目、技术、团队“五位一体”布局集中资源,重点支持一批有市场推广需求、有产业化前景、能转化为规模化产能的重点行业升级项目,培育壮大一批行业优强骨干企业,加快重点行业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产业发展升级。
2.促进企业加快产品创新。依托江西省新产品试制计划,加强跟踪调查,加大对江西省优秀新产品的表彰奖励力度,督促企业将技术和工艺的最新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前景好、技术水平高、经济和社会效益好、资源充分利用的新产品,不断丰富产品种类,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附加值。到2022年,江西省将建立1000个以上新产品,接受500个以上新产品,带动新增销售收入2000亿元,利税300亿元以上。
3.推动数字经济成果的应用和转化。实施江西省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和行业数字化进程。大力实施《江西省推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三年行动计划》,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03专项”成果转移转化和5G商用,推动虚拟现实、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产业发展,加快VR/AR、区块链等新技术应用。支持各地瞄准新经济领域,引进一批“新、优、特”项目,壮大新空数字经济;推动国内优秀信息化和互联网企业启动一批创新转化项目。
4.完善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加强产学研结合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与省科学院战略合作,办好国际产学研合作大会、江西高校科技成果对接会等重大平台,畅通科技成果与市场对接转化渠道,完善科技成果供需对接机制。支持技术交易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发展多层次技术交易市场体系,构建特色鲜明、服务完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加强与美国风险投资学院的战略合作,办好世界VR产业大会、区块链大会等重大活动,招商引资、技术引进,促进国内外创新成果在江西转化。
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省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将用于分类支持一批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和示范企业,推广应用一批先进适用技术、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促进企业技术升级、设备更新和产品迭代。
1.发展智能制造。实施智能制造升级工程,突破一批关键短板装备,推广使用智能装备和工业软件,推进5G、AI、VR等新兴技术对智能制造的赋能,加快培育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服务平台,全面提升行业数控化率和智能化水平。到2022年,突破100套以上首批重大技术装备,培育5-10家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建成20家智能制造领域RD创新服务综合体。重点领域生产装备数控化率达到55%以上,数字RD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75%以上,全省智能装备产业营业收入达到600亿元。
2.发展绿色制造。加快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开发绿色产品,建设绿色园区和工厂,培育绿色供应链管理和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充分发挥绿色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的作用,引导企业实施以清洁生产为重点的绿色转型,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快节能减排先进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推广一批技术和市场优势明显的节能环保设备和产品。到2022年,新增绿色园区8个,绿色工厂30个,绿色产品5个,绿色供应链企业1个。
3.发展服务型制造业。实施专项行动,大力发展全生命周期管理、定制生产、供应链管理等服务型制造模式。依托优势产业集群,积极培育产能对接、协同生产、共享工厂等共享制造新模式新业态。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加强重点行业集成应用,推广一批设计成果,培育100家示范企业和50家以上省级工业设计中心,提升“江西制造”形象和附加值。
4.深化两化融合。实施推进两化融合行动,组织企业开展管理体系对标,培育一批示范园区和示范企业。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培育若干工业互联网平台。实施企业云计划,打造企业云升级版和一批标杆。到2022年,云上新增企业3万家,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150家以上,示范园区5个,两化融合发展指数增速保持全国前列。
加快创新和创业
创新链将完善服务链,推进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构建多层次、全覆盖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不断培育创新创业群体,加快创新创业项目孵化,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
1.推进“双创”载体建设。推进赣州中国稀金谷、中国中医药科技创新城等重大科技产业平台建设,探索支持创新型RD飞地建设,加快培育建设国家级、省级小微企业示范基地,落实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政策,进一步增强创业创新孵化和服务功能,为小微企业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支持。
2.加快“双创”项目孵化。举办“创客中国”江西赛、工业设计大赛等活动,建立完整的服务链,引进一批“双创”项目。推广创新券,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创新创业企业和团队提供优质服务,转化孵化一批科技成果项目。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投资与技术相结合,转化一批创新项目。
3.完善“双创”服务体系。加快形成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科技服务体系,为创新创业提供RD创新、技术验证和产业化服务。充分发挥风险投资和政府风险投资引导资金的作用,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强对种子期和初创期企业的直接融资支持。
来源:中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