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富豪榜

核心提示2008年11月,曾数次当上中国首富的黄光裕被捕入狱。昔日首富锒铛入狱,不少人对他口诛笔伐,还有很多吃瓜群众关心他的竞争对手张大中:“黄光裕把钱给你了吗?”张大中是谁?黄光裕入狱一年前,他刚以36亿元高价,把自己经营了将近30年的公司卖给黄

2008年11月,数次成为中国首富的黄光裕被捕入狱。

以前首富入狱,很多人批评他,很多吃瓜群众关心他的对手张大中:“黄光裕给你钱了吗?”

谁是张大中?

入狱前一年,黄光裕刚刚将自己经营了近30年的公司以36亿元的高价卖给了黄光裕。

卖掉公司后,他交了5.6亿元的税,成为当年的纳税大户,他交的税比青海省的税收总和还多。

黄光裕入狱前两周,他刚刚拿到黄光裕打给他的最后一笔钱。

当黄光裕入狱的消息发酵时,连北京的出租车司机都在感谢张大中,说他运气好。

事实上,从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小子到家电零售行业的领军企业家,张大中的福气远不止这些。

30岁之前,张大中手里满是烂牌,他似乎看不到未来。

他年轻时失去了父亲和母亲,靠在供销社卖猪肉为生,每个月赚30元钱。

努力了近10年,还是个“三无产品”:没房子,没存款,没女朋友。我们唯一的财产是一辆旧自行车。

他曾经在展览会上看到一张奔驰的照片:

我盯着那张照片看了很久,心想,这车真好看!

当然,我做梦也没想到有一天会开上自己的奔驰。

谁也没想到,这个曾经在京郊卖猪肉的小个子,不仅会开奔驰,多年后还会成为中国优秀的企业家之一。

谁也想不到,他的老对手黄光裕身陷囹圄,却因为卖掉自己的公司而被人耻笑,反而成了最大的赢家。

谁也想不到,首富黄光裕入狱后,会被要求重返江湖,把自己的商业帝国交给老对手管理。

张大中有什么特别的?

乐观主义者

“一个人的不幸程度取决于你对不幸的理解。”

2007年,59岁的张大中卖掉了他的连锁公司大中电器。

有人说,曾经独霸一方的张大中被赶出了中国家电销售行业。

有人嘲笑他:

他做事太保守;

这360亿,他热吗?

他注定是一个英雄;

他老了,老了,不聪明了...

其他人问他:

一个创业近30年的公司说要卖掉,会不会有情绪波动?

张大中的回答极其坦率:“你面临的价格是你30年利润的好几倍。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择?”

商业中计算无处不在。

情感当然会对商业产生影响,但张大中从一个穷小子成长为一个企业家,他能够在商场无数的战斗中脱颖而出。这样的故事注定不属于他。

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在30岁之前,张大中就像泡在黄连的水里,他的生活从里到外散发着苦涩的味道。

张大中于1948年3月出生于北京。他的父亲张一成是铁道部的中层干部,母亲王佩英是幼儿园老师。

张大中家有七个兄弟姐妹。前六个都是男生,最小的是女生,他排第三。

虽然家里孩子多,但是父母收入稳定,生活条件好,请得起保姆。

然而命运总是曲折的,充满变数。

张大中12岁时,父亲因肝衰竭去世,母亲王佩英独自抚养7个孩子,生计日益艰难。

不久后,为张家工作多年的保姆因负担不起费用而被辞退。

陪伴她多年的保姆阿姨离开的那天,张大中默默地站在阳台上哭泣。

从那以后,他必须自己做所有的事情,洗衣服,修补他的烂衣服。

他的衣服总是补丁,张家每个孩子只有一条裤子。

夏天出汗多,他们每天晚上都要洗洗裤子晾干,以便第二天穿上干净清爽的裤子。

为了谋生,王佩英不得不卖掉家中值钱的东西。祖上传下来的古董,家里的旧冬衣,都成了换吃的筹码。

但这还不是最穷的时候。

20世纪80年代,掀起了一股声讨“刘贼”的浪潮。王佩英人对此略有微词,但坚持为之辩护和抱怨。

因此,她被关进精神病院和“牛棚”,在那里她经常被审问、殴打和羞辱。

然而,王佩英拒绝屈服,被判死刑。在去刑场的路上,她拒绝放弃抵抗,被人用绳子勒死在车上。

这时,离除夕还有九天,张大中在经历了失去父亲的痛苦后又一次失去了母亲。

茫茫人海,狂风暴雨,一波还未平息,另一波又来袭击。

王佩英的生活经历给张大中的七个兄弟姐妹留下了严重的阴影。

他们找不到体面的工作,上不了大学;而且这种人谁都不愿意接触,张氏兄妹长期找不到结婚对象。

受够了毒打,七个兄弟姐妹别无选择,只能认命,有的为了逃避命运,甚至搬到外地定居。

张大中,前高中生,在京郊农村插队,在农村供销社负责卖猪肉。

许多年后,他仍然感叹道:

那几天真的很压抑,看不到任何方向。

但是张大中没有向苦难屈服,他不想沉沦,更不想变成一滩烂泥。

所以,当张大中每个月拿到工资时,他就偷偷地找一些旧书来读。

读书可以理解、开导、治愈愚人。

我读的书越多,遮住张大中眼睛的迷雾就被驱散了,他的世界似乎打开了一扇窗。

他知道自己已经跌到谷底了。如果他抱怨别人,情况只会变得更糟。不如接受现实,乐观面对一切,斗志昂扬的过好每一天。

从那时起,他决定成为一个乐观主义者。

他每天早上6点起床,然后早上沿着乡间小路跑10公里。即使在冬天,他也能全身冒汗,穿着短裤也不觉得冷。

运动过后,他所有的烦闷都随风消散,一整天都精神奕奕。

张大中年轻时,家境贫寒,失去父母,被时代的洪流裹挟着。正是这种乐观的态度,让他一次次挣脱命运的枷锁。

他用实力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低开高走”,他的人生剧本掌握在自己手中。

越是悲惨的生活,乐观主义者张大中越懂得调整心态,抓住一切机会逆风翻盘。

冒险家

“我宁愿不安分地出去做点小生意,也不愿坚持这份工作。”

除了乐观,张大中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喜欢冒险。

拨乱反正之后,时代在变,大多数人继续过着谨小慎微、如履薄冰的生活。

但是张大中孤注一掷,开始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冒险。

瞒着家人,他写了一封信,要求重审他母亲的案子,希望为他母亲王佩英平反。

写了几个月之后,他终于接到了一个电话。对方让他去半步桥监狱办公室,问了他一些问题,让他继续回家。

等等,已经三个多月了。

他不甘心,继续写信:

我每周给所有部门寄一批信。

当时冤假错案太多,很多人都在寻求解决办法。

我知道只有坚持才能获得机会。

为了这个机会,他每写一封信,都是在冒险。毕竟,谁也无法预测未来时代会向哪个方向发展。

幸运的是,事情终于有了转机。

1980年1月,王佩英被法院平反,在张大中的七个兄弟姐妹得到了1000元的赔偿。

这笔钱是张大中的母亲换来的。是真正的天使基金。

当他的兄弟姐妹们拿到钱后,他们很快为家里买了新家具和电视机。

他不想挥霍,而是想用这些钱做一些对得起母亲一生的事情。

于是,他把钱分成两部分,一半用于结婚,另一半用于人生中的第二次冒险:创业。

1980年,改革开放政策刚刚启动,张大中勇于承担风险,成为时代潮流的引领者。

周末,他穿着干净的白衬衫,背着一个旧的军绿色书包,脖子上挂着牌子,写着“刷煤气灶,八毛钱一件”,开始当起了街头小贩。

大热天,他整天上蹿下跳,接了10个客户,赚了8块钱。扣除火碱、清漆、银粉、刷子、抹布等工具的成本,他净赚2元钱。

他辛苦了一整天,累了,难过了,甚至想哭:

你坐在那里,一眼就能看出你50岁后会是什么样子;

掐着手指算一辈子工资是没希望的。

然而,张大中毕竟大胆地迈出了斗争的第一步。

不幸的是,他不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他一次又一次地冒险,只是为了追求更高更远的目标。

他果断告别了走街串巷的生活,把自己的厨房改造成了作坊,做落地灯送到农户手里卖,每盏卖到6元。真的有些人。

此外,当供应不足时,百货公司还主动向张大中订购落地灯。

张大中赶紧趁热打铁,请家里的兄弟们帮忙,做了60个灯卖掉,净赚160元。

当时他的工资只有30块钱一个月的工资。这笔巨款大大增加了他的信心,他打算大干一场。

但是他做的落地灯很粗糙,吸引力有限,不会很快卖出去。

但是张大中没有放弃寻找新的商业机会。

他低价购买了一批电子元件,组装成音频放大器出售。

很快,订单纷至沓来,他在一个月内组装了100台功放,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1982年12月,不顾家人的反对,张大中选择丢掉“铁饭碗”,冒险下海。

他在辞职信中写道:

我决定辞职,因为这份工作不符合我的理想。

张大中,一个平民商人,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冒险家,从一个刷煤气灶的小贩变成了亿万富翁。

如果他没有为了母亲去冒平凡的风险,他可能要努力工作才能攒下创业的启动资金。

如果他没有冒着辞职的危险,放弃“稳定”,他就不会在时代的大潮中占有一席之地。

创造者

“我一年365天都在工作,我总是在想和销售有关的事情。”

张大中不仅创造了价值36亿的大中电器公司,也创造了日新月异的商业传奇和新生活。

当初,他辞职后注册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张记电器加工店。

除了创业,他和妻子挤在一个30平米的小房子里,不算太大,也用作工作室。

为了腾出空间,他把床搬进了厨房,而做饭、炒菜都搬到了走廊。

他雇了几个工人帮忙,付的是计件工资。工人们一个月挣七八十块钱,都很感激他,也很努力。

而张大中自己是最难的一个。他不仅要监督工人,还要设法购买原材料、改进产品和销售成品...

他自己作为一个团队生活,全程参与所有工作。

但他不知疲倦,兴奋而快乐,因为他在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生活。

到1983年底,35岁的张大中已经开了50家连锁店,并在北京建立了一家音响厂。

他的月收入达到2000元,是当时很多工人5年的工资。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每年一辆奥迪的钱”。

然而,张大中继续打破局面,创造新的商业奇迹。

他发现音响厂利润太低,资金周转周期太长,卖原厂电器配件更赚钱。

于是,他马上调整方向,专注于销售电子元器件。

然后,他只用了四年时间就让收入翻了三倍。

1993年,45岁的张大中在职业生涯中实现了质的飞跃。

他在北京玉泉路开了一家音响城,主要卖电子元器件、音响等电器。

当时卡拉ok风靡全国,他的音响设备卖得很好,赚钱滚滚而来。

但他发现北京卖音响的店比较少,就想继续创造新的商业模式。

他决定做一个大的。他在玉泉路租了一个4000平米的商场,开了一个大中型的音响城,把市面上能买到的音响品牌都集齐了。

可惜店一开就回家了。

大概有半年的时间,他的音响城始终没有打开市场。有一天销售部连店员工资和电费都没发。

半个月来,张大中焦虑得睡不着觉,一直在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是他创业以来最大的挫折。他曾偷偷想过关闭商店:

如果买不起,我准备认了,撤到市中心继续开小店。

但是,一想到小店主们脸上的表情,我就觉得丢不起这个脸,比赔钱还惨!

这是危机,也是再次创造奇迹的机会。

最难熬的半年过去了,张大中的音响渐渐出名了,客户蜂拥而至。

生意走上正轨后,他开始丰富店里的商品,同时卖电视机,空曲子,冰箱...

高峰时,他的音响城占地10000多平方米,店内有20000多种产品。

张大中创造的新模式取得了成功,他不断地在北京四处奔走,招募人才。

1998年,他的音响城销售额过亿,有一段时间,他的商业版图迅速扩张。

2000年,张大中在北京开了6家店。

一年后,他的连锁店从6家升级到32家,占据了北京家电零售行业的半壁江山。

2004年,他的商店数量再次扩大到68家。除北京外,周边所有县城和三个城区都有大中电器的门店。

其中最大的一家店,在北京央视大楼旁边,占地20000平方米,有配套的室外停车场。

自开店以来,其年销售额每年都会超过10亿元。

至今仍是中国规模最大、利润最高的家电卖场。

截至2005年底,大中电器年销售额已突破100亿,是北京零售业当之无愧的领头羊。

这一年,张大中57岁。

他纳税记录良好,为人低调,对客户、员工、亲戚朋友都很热情。

能力强,人品好,成为公认的模范企业家,当选全国人大代表。

从一个穷小子到企业家,张大中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奇迹。

张德老板

“想想30年前我在哪里。这条路就像从地狱到天堂。”

不管他的事业有多大,张大中喜欢称自己为“酒保”。

他的办公室很简单,甚至有点破旧。他不热衷于排场,大部分精力都花在巡店上。

午饭时间,他会和员工坐在一起,吃着盒饭,有说有笑,从一个烂老板的架子上。

他周围的员工和朋友对他评价很高:

他从来没有当过老板,尤其是人类;

他正派、诚实、有韧性、冷静、自信、有原则;

他既不会见风使舵,也不敢挑战自己。

他的客户说:

大众是个不可多得的好人。在中国,我们通常称一个有学问、受过教育的商人为儒商。我觉得大中应该被称为‘德国商人’。

真的是这样吗?

创业之初,张大中还在为生存而挣扎。

他看到一个员工穿着破旧的鞋子,第二天就把自己八成新的鞋子给了那个员工。

被开发出来后,他在给员工发奖金方面从不手软。那些很多年前半途而废的老人,依然每个月领工资。

他很善良,甚至对背叛他的人也是如此。

他手底下的采购经理中饱私囊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他却没把人送进监狱,有人被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