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官方发布!在美国智库活动上,李显龙阐述他这样“看中国”

正在访美的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当地时间30日出席美国智库外交关系协会讨论会,美国媒体第一时间关注了李显龙在过程中对国际形势所做的“个人阐述”。根据新加坡总理办公室在其官网刊登的对话实录,主持人抛给李显龙的问题多次涉及中国,从乌克兰局势、亚太形势、台湾问题到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的对立等等,李显龙强调的观点则包括,中国的发展动力巨大且不能阻挡,中国不会因为不疏远俄罗斯而付出代价,世界经济无法与中国隔绝。

据报道,李显龙3月26日至4月2日赴美访问,是东盟国家领导人在拜登上台后首次访问华盛顿。作客美国外交政策智库外交关系协会,发生在李显龙会见拜登之后。美媒说,李显龙在与拜登大约1小时的会谈中表示,新加坡希望美国在其众多关注中,通过其“印太战略”继续深化与亚太国家的关系——包括中国,也包括其他国家——并在此过程中促进该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安全。而且外界注意到一个细节,拜登在对话中大谈“印太”,而李显龙坚持的说法是“亚太”。

美国媒体还注意到,拜登与李显龙发表的联合声明全文没有提及中国,“他在记者会上提到了一点中国,更多是建设性的口吻。拜登政府的公共措辞通常会说抵制中国,至少从描述方式上,(这次对中国)采取的是怀柔的方式”。

依据新加坡总理办公室公布的李显龙在美国智库的问答文字实录,他对中国的口吻与见拜登时保持了一致。

问答一开始,作为提问方的美国外交关系协会会长哈斯就让李显龙详细阐述他之前所说的“乌克兰战争对亚太地区会有严重影响”具体指什么。李显龙表达了三点,第一是乌克兰战争破坏了国际法与秩序的框架,打破了国家之间的和平;第二,这场战争影响了西方发达国家与俄罗斯的关系,贸易、气候变化、疫情的应对、核武扩散等一系列国际合作将变得艰难;第三,乌克兰战争会对中美关系造成重大影响,令中美关系更加紧张,而中美关系万一恶化,对亚太和全世界都有不利影响。

在随后的问答中,李显龙阐述了亚太形势与欧洲形势的不同,谈及乌克兰局势可能会改变一些亚洲国家的看法,比如日本有人开始讨论要分享美国的核武器、韩国也有人在说自己的国家也应该发展核武器,而不仅是分享美国核武器,“我们正迈向一个危险的方向”。

谈及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李显龙说,我不认为在这个地区(亚太),中国会因为自己拒绝疏远俄罗斯而付出什么代价。这个地区所有的国家,他们都看重主权和《联合国宪章》规定的原则,但与此同时,他们都希望和中国保持自己的关系,他们中一些国家和俄罗斯的关系也很重要,比如印度。中国事实上只是有自己的立场,他们说,“解铃还须系铃人”,换句话说,“请你们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据美国媒体报道,李显龙在讲话中还表示,“中国会不断发展壮大,势头强大且不可阻挡,问题是如何将中国融入国际体系?你可以试图阻挠,但结果是隔离你自己,并且会为这段关系埋下长期隐患。或者你可以试试和中国合作,纳入国际体系,双赢互惠,希望之后会有建设性发展”。李显龙还提醒美国,一旦和中国脱钩,美国会承受巨大的经济成本。中国是美国最大贸易伙伴之一和许多美国企业的制造基地,“这些链接一旦断裂,美国也会受到伤害”。

谈到全球化和反全球化问题,李显龙说,我认为现在的国家已经无法再走回头路,靠自己的力量去建造所有的东西,“你不可能在美国生产iPhone的整机,也不可能在美国制造整架波音飞机”,“你需要国际贸易,需要商业”。

外交学院美国问题专家李海东3月31日接受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李显龙访美期间延续了此前对中美关系的一贯态度,认为东南亚地区经不起中美发生激烈冲突,希望中美能够负责任地处理彼此关系,稳定态势。这说明新加坡等东盟国家认识到东南亚未来很大可能将面临必须要做一个重大选择的临界点,以前他们是在安全上依赖美国经济上依赖中国,随着美方的施压升级,东南亚要选择是在安全和经济上全面依赖美国,还是完全倒向中国,经济和安全上的两分将不再适用,所以东南亚国家心理很焦急,对他们而言保持现状是最符合他们自身利益的。

但国际关系现实具有丛林性,新加坡方面现在希望尽量把这个未来不得不做出二选一决定的临界点往后推,能推多久推多久,让必须选边站队的局面出现得越晚越好。

李海东说,虽然如此,李显龙的讲话在美国国内很可能影响有限,因为跟以前不一样,现在美国对华所有涉及对抗竞争的议题已基本全部入法,国会通过总统签署,成为了法律化的一套政策体系,不论两党哪位总统上台都将很难改变。所以李显龙抱着想影响中美关系的想法去美国,但那样做的最好时机实则已经错过去了。

李海东认为,李显龙这次访美之旅有8天,时间长,谈的问题肯定很多,我相信内容包括美国之前提到在东南亚施行的“印太经济框架”,另一个则是如何加强新加坡与美国之间的安全合作。新加坡需要更厚实的安全感,确保东南亚的繁荣枢纽持久落在新加坡。如果安全环境受损了,大量资本就会很快从新加坡流走,所以新美之间安全防务关系会更紧密将是一个趋势。

来源:环球网/冬瓜侠 乌元春 胡馨予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