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面对多地出现的米、面、粮、油“囤积潮”,加上蔬菜产区天气寒冷,农副产品价格波动较大。正因如此,餐饮企业不断对供应链进行“减法”,改变以往的囤积模式,开始按需采购,打造精细化运营环节。据几家餐饮公司介绍,用食材购买购买App后,价格与批发市场相当,而且还免费送货上门,商家可以节省采购人员和配送成本。
川渝水饺可以按需购买,提高资金周转率。
寒潮袭击北京后,早上6点,位于远大路金源购物中心的“川哥鱼水饺”连锁店的厨房工作人员已经在做开店前的准备。不像一些餐饮店,他们不用在寒风中东奔西跑,而是等着送货员送来他们需要的各种新鲜食材。今天有新鲜翠绿的黄瓜,西兰花,穿心莲,大白菜,大葱,还有各种新鲜的鸡蛋,豆腐,肉。
餐厅后厨负责人王师傅说,“疫情期间,为了保证食材的安全和新鲜,我们从来不囤货,现在就买。现在通过互联网餐饮供应链平台下单也很方便。我们昨晚7点下单,今天早上准时送到了。”
不囤货,按需提货,每日发货,这是川哥鱼水饺在疫情后明显的供应链措施。“以前我们用的供应商配送成本很高,单店要支付更高的配送费用。第二天,售后处理慢。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在商店里备货。一旦出现紧急情况,新鲜蔬菜会造成浪费。”川渝饺子的运营负责人李飞说。
“以前商家买一箱,时间久了没压力;现在进入一个盒子,存在那里就是一个盒子的成本。只有按需采购,才能提高资金周转率,食材自然新鲜。”在李飞从事餐饮行业20多年的他表示,“美团采购快驴正好解决了我们连锁品牌日常采购的痛点,完全可以按需采购。即使买了几百块钱的食材,也会一大早准时送货上门,而且免送货费,省去了我们公司因仓储、物流、堆存等产生的大量成本。”
连锁餐饮供应链“做减法”
按需购买,降低采购成本,保证食材质量,为供应链“减法”,成为连锁餐饮品牌发展升级的必由之路。
潇湘馆合伙人荣锡华介绍,随着品牌对连锁发展的不断探索,潇湘馆原有的分销供应商已经逐渐无法满足日常采购需求。尤其是去年第一波疫情之后,他们逐渐觉得疫情考验的是餐饮连锁品牌对供应链的控制能力,一方面是精准配送的控制,另一方面是对食品质量的控制。
首先,按需购买考验供应链的稳定性。但疫情以来,很多传统供应商货源不稳定,给连锁餐饮品牌造成了很大困扰。潇湘馆合伙人荣锡华很淡定。此前,潇湘馆已找到多家不同食品类别的供应商,如西红柿、黄瓜、肉类、第三、第四供应商等。去年赶上疫情时,部分供应商无法保证正常发货,导致部分食材。这对于快连锁餐饮品牌来说,无疑是一个头疼的问题。
其次是成本问题。众所周知,餐饮行业普遍存在租金高、人工成本高、食材成本高、毛利低的“三高一低”问题。使用食材采购App后,价格堪比批发市场,还免费送货上门。商家可以节省采购人员和配送成本。
于是,他们把目光投向了美团的餐饮供应链平台,现在基本实现了按需采购,买多少买多少,不会出现“囤菜”“浪费”等问题。同时,在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要的当下,美团快递驴肉严格的品控环节可以追根溯源,也给餐厅吃了一颗“定心丸”。荣华说,选择购买食材,最重要的是回到源头,在原料上精益求精。在这方面,快驴对厂家和供应商有严格的准入程序和筛选标准,专业的品控团队全程进行日常质量检测和监控,确保产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所有商品均来自正规进货渠道,各种商品资质,如生产许可证、检验检疫证书、检验报告等。,都经过严格审查。
“明年我们计划在其他城市开新店,会继续选择和美团快驴合作,会更正规,更有保障,这样在供应链上就不会被动,粮草先行。”潇湘馆合伙人荣锡华补充道。
据悉,作为餐饮供应链平台,美团快驴从9月份开始重点增加原产地蔬菜的采购力度和备货量,组织供应商增加土豆、洋葱、金针菇、大蒜等商品的可储存蔬菜的备货量。通过加强货源供应,减少中间环节,稳定终端商品销售价格。餐饮商家需求量最大的叶菜主要采购于河北、天津、山东等周边产区。美团快递毛驴的进货,现在可以做到600公里内“当天达”,保证日常蔬菜的稳定供应。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文薇
编辑器/字段
【北京头条客户端】